【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 2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 27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09 16: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通过学习能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
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创意实践: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
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审美感知: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4、文化理解: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
视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难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低矮 窄小 紧密

高大 宽阔 疏松
新知讲解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远( ),


近( )远( )。


新知讲解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我叫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我吗?
我叫视平线,是与你眼睛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平视时我与地平线重合。
介绍三个新朋友
消失线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
2、 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
课堂小结
课堂演示
消失点
视平线
消失线
课堂总结
绘 画 步 骤
1、先找到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
竖线、斜线。
3、最后按规律画上物体。
欣赏作品
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油画)
霍贝玛(荷兰)
霍贝玛是荷兰著名的风景画家。这张画的构图独特,画面中乡间小路两旁的树木由近及远,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远方,形象地再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作品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甜美,洋溢着明朗而宁静的乐观情绪。
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油画)
课堂练习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要求: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2、线条是否流畅;3、画面是否完整。
学生作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