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一、书写习惯。(3分)
要求:卷面整洁美观,没有涂改得3分;少于3处涂改,字迹较端正得1至2分;3处涂改以上,字迹潦草得0分。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chǐ rǔ jiào huì xīng shuāi sòng dú suǒ rán wú wèi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4分)
当接力棒传(chuán zhuàn)到大朋手中时,他分(fēn fèn)外高兴,仿佛得了个美差(chāi chā)似(sì shì)的。他奋力冲(chōng chòng)向终点,不出所料,他得了冠(guān guàn)军。看着他自豪的模(mó mú)样,大家都不禁(jīn jìn)鼓起掌来。 3.选词填空。(5分)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地,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常使我( )。我开始
(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我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与众不同。
4.将“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分)
A.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B.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C.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D.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
5.下列作品与主要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三国演义》——鲁智深 B.《西游记》——孙悟空
C.《封神榜》——姜子牙 D.《水浒传》——武松
6.给句子中的引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序号)。(3分)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否定(反语)
(1)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 )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
(3)他一定是“绝顶聪明”,要不一件这样的小事也办不好。 ( )
7.句子练习。(6分)
(1)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亲切教诲。(改成反问句)
(2)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原句上修改病句)
(3)我之所以把“诸”念作“者”,是因为我只学过“者”字。(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4)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仿写)
语文是 ,让人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敏而好学, 。”这句话选自《 》。“读书有三到,
谓 , , 。”这是宋代 (谁)的读书名言,其中
“ ”最重要。
(2)清代 (谁)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 ,第二 ,第三 。”这三者缺一不可。
(3)“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 。”
这首诗的后面两句告诉我们要
(4)《我的“长生果”》一文中“悟”出了:作文,首先构思要 ,然后还要
,作文开始离不开 ,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 。
三、口语交际。(3分)
王阳的父母总是要求他多做一些考试卷,不要总是把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王阳告诉父母,他读的都是一些文学名著,可父母却说“那都是闲书,读了也没什么用的。”现在请你替王阳说服他父母,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并用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哟。
四、阅读积累及运用。(28分)
(一)课内阅读盘点。(11分)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 的作用。(1分)
2.第二自然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 ,
我会用这个词语造句: 。(2分)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2分)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4.画横线的句子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2分)
5.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谁?请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点。(2分)
6.片段中画波浪线的读书经历,你有过吗?请简要说一说你的读书经历。(2分)
(二)课外阅读。(6分)
《王子与贫儿》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相信同学们读了以后会有很多的体会。对于穷孩子汤姆·康蒂的曲折经历,以及他成为英国国王后所做的一切,你有什么感想;对于爱德华王子的变化,你又做何评价,请写下来。(100字左右)
(三)课外阅读练习。(11分)
我总以为与一个聪明的人谈话是幸运的,
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的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多划算呀!当然,与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后,自己自然也变得聪明了。
我上学不多,但读书极多,对借书给我的人,我也一直心怀感激。一位长者曾对我说过的话,几十年后依然记忆犹新。这位长者告诫我说:“一定要读书,不读书而观察生活等于零,因为你没有文化,没有消化生活的胃。”这使得我对书深怀敬意,不仅读专业书,而且涉及各个方面。我曾对一个年轻人说:“做一个版画家,一辈子要和书籍打交道,爱书,受书的教益。”其实,岂止是版画家,只要是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应对书抱这么一种态度,我不仅自己广泛阅读,而且鼓励学生这么做,以掌握艺术的精微之道。
但我读书“不求甚解”,也就是说读书先是求乐,然后才是求知。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会苦不堪言。我告诉你,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岂止:
记忆犹新:
2.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1)“我”觉得读书划算是因为“
。”
(2)“只要是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应对书抱这么一种态度”一句中,“这么一种态度”
指“ 。”
3.“因为你没有文化,没有消化生活的胃”一句中“胃”指
(1分)
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的体会有:
(2分)
五、习作天地。(30分)
题目:①读书的 (快乐 收获 方法) ②向你推荐 (一本书 一篇文章)
要求: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内容要完整具体,叙述要条理清晰,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第八单元答案
二、
1.耻辱 教诲 兴衰 诵读 索然无味
2. (chuán) (fèn) (chāi) (shì) (chōng) (guàn) (mú) (jīn)
3.囫囵吞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别出心裁
4.B
5.A
6.B A C
7.(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亲切教诲呢?
(2)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课外书。
(3)因为我只学过“者”字,所以把“诸”念作“者”了。
(4)语文是凉爽的秋风,让人心旷神怡。
8.(1)不耻下问 论语 心到 眼到 口到 朱熹 心到
(2)曾国藩 要有志 要有识 要有恒
(3)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4)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借鉴和模仿 呕心沥血的创造
三、口语交际。
读课外书,特别是读文学名著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及写作水平。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您就放心的让王阳读文学名著吧!
四、阅读积累及运用。
(一)课内阅读盘点。
1.总领全文
2.“我”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示例: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我哥哥的。
3.(1)加点词语表达了“我”对故事下文的渴望和挂念之情。
(2)加点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我”读书的决心之大。
4.示例:意思是说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慢慢地看了下去,结果看到后面的时候,就越来越明白了。
5.示例: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是一个武艺高强、为人忠义、有勇有谋的人。
6.示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本书读第一遍读不下去就丢下了,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读着读着又由于一些原因放下了,后来不知不觉就把整本书读完了。
(二)课外阅读。
示例:我感到汤姆和爱德华,是两个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的孩子,却同样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灵。在上天的安排下,他们虽然互换了角色,但并没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这场特殊安排让贫儿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了爱德华的忠心大臣。使王子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疾苦为我们留下动人的故事。
(三)课外阅读练习。
1.何止,不仅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
2.(1)与一个聪明的人说话是幸运的,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的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
(2)一辈子要和书籍打交道,爱书,受书的教益。
3.理解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4.广泛阅读,读书先是求乐,然后才是求知。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