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章末复习课
要点回顾 一、温度 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 3. 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_,摄氏温标的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4.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热力学温标规定绝对零度__________为0 K。 5.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选”——估计被测温度,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读”——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后才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__________,从0 ℃开始数。 6. 体温计 (1)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 (2)体温计的使用:可以__________人体读数(有个__________——管内水银只能上不能下);用酒精消毒;使用前用力向下__________(目的是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二、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要_______热;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过程要________热(利用蒸发吸热有_______作用)。 3 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过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沸腾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化:物质由_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要________热;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三、熔化和凝固 1 熔化: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熔化过程要______热。 2.晶体: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非晶体: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常见非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凝固:物质由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凝固过程要________热。 5.晶体有凝固点:凝固过程__________热,____________。 6.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凝固过程__________热,________________。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升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 2.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制冷、樟脑丸消失、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 3.凝华:物质由__________态变直接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凝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冰花的形成、雾凇的形成、雪的形成、灯泡内壁变黑。 五、水循环与水资源 1.水循环:地球上的水通过__________进入大气,通过降水回到地球;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 2.人工降雨过程:将干冰撒入云层,干冰__________,从周围空气中吸热,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吸热__________变成水,形成降雨。 本章热点题型 考点一 温度计 例1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答案:D 跟踪练习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判断是否“感冒”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若用这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去测量体温为36 ℃和 39 ℃的两个人时,则测量结果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甲是小刚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的情形。 (1)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指出他的问题后小刚立即纠正了错误。他用温度计分别测得小冰粒和水的温度如图乙和丙所示,小冰粒的温度是___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考点二 熔化、凝固、汽化的图像分析 例2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的时间是__________min。 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340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340 ℃。该晶体从第6 min开始熔化,到第14 min完全熔化完,所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14 min-6 min=8 min。 答案:晶体 340 8 跟踪练习 3.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当水刚好沸腾,小明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观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的特点. (2)小明继续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他们得到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考点三 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 例3 对下列现象的形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工厂烟囱冒出的“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会“出汗”,这是汽化现象 C.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升华现象 D.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解析:工厂烟囱冒出的“白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液化现象,选项A错误;选项B中的“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啤酒瓶液化形成的小液珠,选项B错误;固态碘吸热会升华成气态碘,所以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选项C正确;霜和雪都是气态水蒸气放热直接变成固态,它们均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错误。 答案:C 跟踪练习 5.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考点四 吸热、放热的应用 例4 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_______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______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冰块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吸热过程;喷雾降温,弥散在空气中的水雾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答案:熔化 汽化 跟踪练习 6.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热点五 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例5 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会遇到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的______,地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____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 解析:地膜阻止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缓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土壤中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地膜上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 答案:蒸发 液化 放热 跟踪练习 7.苏州是一座拥有300多个翠玉珍珠般湖泊的江南水乡城市,以下措施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扩容水上森林,恢复湿地生态 B.为发展经济大规模围网养殖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 要点回顾 一、1.冷热程度 温度计 2.热胀冷缩 3.摄氏度 ℃ 0 ℃ 100℃ 4.开尔文 -273 ℃ 5.量程 分度值 容器壁 容器底 稳定 相平 6.(1)35~42 ℃ 0.1 ℃ (2)离开 缩口 甩 二、1.液 气 吸 蒸发 沸腾 2.(1)液体表面 (2)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吸 制冷 3.(1)内部 表面 (2)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3)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4.气 液 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三、1.固 液 吸 2.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冰 萘 海波 金属 3.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石蜡 沥青 松香 玻璃 4.液 固 放 5.放 温度保持不变 6.放 温度不断下降 四、1.固 气 吸 3.气 固 放 五、1.汽化 液化 凝华 2.升华 凝华 熔化 跟踪练习 1.36.5 36.5 39 2.(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22 38 3. 80 吸收 4.(1)保持不变 (2)98 5.C 6.A 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