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23.3 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推导过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难点: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什么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相似比等于对应边的比. 导入新课 【问题】 活动1(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思考 1.(1)观察你与老师的直角三角尺 (30°与60°),会相似吗?通过测量得出你的猜想. 相似吗 (2)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2.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答案】1.(1)相似.(2)三个内角对应相等.(3)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 3. 两个人画出两个三角形 ,使三个角分别为60°,45°, 75° . ①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②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教师引出课题: 23. 3 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利用两角对应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如图,在△ABC与△A′B′C′中,∠A=∠A′, ∠B=∠B′,探究下列问题: (1)你认为∠C和∠C′相等吗? (2)请你借助刻度尺度量AB、BC、AC、A′B′、 B′C′、 A′C′的长,并计算出对应边的比值是否相等? (3)证明△ABC∽△A′B′C′. (1)【解】在△ABC中,∠C=180°-∠A-∠B. 在△A′B′C′中,∠C′=180°-∠A′-∠B′. ∵ ∠A=∠A′,∠B=∠B′, ∴ ∠C= ∠C′. (2)【解】借助刻度尺度量发现 (3)【证明】在△ABC与△A′B′C′中,∠A=∠A′, ∠B=∠B′,∠C=∠C′, ==. 此时△ABC与△A′B′C′相似. 【总结】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表示:在△ABC与△A′B′C′中, ∵ ∠A=∠A', ∠B=∠B', ∴ △ABC∽△A′B′C′. 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 【即学即练】(师生互动) 1.如图,若∠B=∠C,则 △ABE∽△ACD,理由是 , 且△BOD∽ △COE,理由是 . 【答案】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典例讲解(师生互动) 例1 如图所示,点D在△ABC的边AB上,满足怎样的条件时,△ACD ∽△ABC. 【探索思路】(引发学生思考)此题属于条件开放性问题,由图可知,△ACD 与△ABC 已有公共角∠A,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再寻找一个条件即可. 【解】当满足以下条件时,△ACD ∽△ABC. 条件1 :∠1 =∠B. 条件2 :∠2 =∠ACB. 【即学即练】(学生独学) 2.如图,D、E为△ABC的边AC、AB上的点,当 时,△ADE∽△ABC,其中D、E分别对应B、C(填一个条件). 【答案】∠ADE=∠B或∠AED=∠C 活动4(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典例讲解(师生互动) 例2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AB=7,AD=5,DE=10,求BC的长. 【探索思路】(引发学生思考)线段平行→得角相等→得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定义→线段比例式→得BC的长. 【解】∵ DE∥BC, ∴ ∠ADE=∠B,∠AED=∠C. ∴ △ADE∽△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 ∴ BC===14. 【课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先判定三角形相似,再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计算边的长.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个三角形中,相似的是( ) A.(1)和(2) B.(2)和(3) C.(1)和(3) D.(1)和(2)和(3) (1) (2) (3) 2.如图,在△ABC中,DE∥BC,EF∥AB,试说明△ADE∽△EFC. 3.如图,∠ABD=∠C,AD=2,AC=8,求AB 的长. 4.如图,为了测量一个大峡谷的宽度,地质勘探人员在对面的岩石上观察到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再在他们所在的这一侧选点A、B、D,使AB⊥AO,DB⊥AB,然后确定DO和AB的交点C,测得AC=120 m,CB=60 m,BD=50 m,请你帮助他们算出峡谷的宽AO. 5.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垂足为O,直线l分别与线段AD、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F. (1)△ABC与△FOA相似吗?为什么? (2)试判定四边形AF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解:∵ DE∥BC,∴ ∠ADE=∠B,∠AED=∠C. ∵ EF∥AB,∴ ∠B=∠EFC ,∴ ∠ADE=∠EFC. ∴ △ADE∽△EFC. 3.【解】∵ ∠A= ∠A,∠ABD=∠C ,∴ △ABD∽△ACB , ∴ AB∶AC =AD∶AB,∴ AB2 =AD·AC. ∵ AD=2,AC=8,∴ AB =4. 4.【解】∵ AB⊥AO,DB⊥AB,∴ ∠A=∠B=90°. 又∠ACO=∠BCD(对顶角相等), ∴ △ACO∽△BCD,∴ =. ∵ AC=120 m,CB=60 m,BD=50 m,∴ =, 解得AO=100,∴ 峡谷的宽AO是100 m. 5.【解】(1)相似.理由:由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及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得, ∠AFO=∠CFO=∠BAC. 又∠AOF=∠ABC=90°,所以△ABC∽△FOA. (2)四边形AFCE 是菱形. 理由:易证△AOE≌△COF,所以AE=CF. 又因为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 所以AE=CE,AF=CF, 所以AE=CE=AF=CF,所以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所示,在△ABC与△A′B′C′中, ∵ ∠A=∠A′, ∠B=∠B', ∴ △ABC ∽△A′B′C′. 布置作业 教材第67页练习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课题 23.3 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问题】 例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例2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