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8 20: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 片 战 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 中国闭关锁国,政治腐败不堪
B. 中国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 列强瓜分中国,国家危亡
D. 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指的是林则徐(  )
A. 力主禁烟 B. 缉拿烟贩
C. 虎门销烟 D. 收缴鸦片
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以下各项材料中,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是(  )
A.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
B. 电影《林则徐》
C. 鸦片战争博物馆展现的虎门销烟动画场景
D. 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鸦片烟具
4.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品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善中英关系 B. 倾销工业品
C. 获取巨额利润 D. 倾销鸦片
5.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签订《南京条约》 B. 设立总理衙门
C. 镇压农民起义 D. 建立近代工厂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 赔款2 100万银元
D.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7.观察下图,这一时期棉花等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发生变化是由于(  )
A.清政府积极推进对外贸易
B.清朝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清朝手工业水平落后
D.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8. “181年前的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 中国由盲目自大转为主动开放
B.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D.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向终结
9.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 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11.“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道光元年为182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四年至今(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材料反映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 )
A.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
B.使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政府财政
C.致使清王朝统治更加腐败
D.严重削弱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12.欣赏人物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如图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
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雄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13.“6月13日,林则徐发出告示,准许外国人到现场参观。6月17日,林则徐在销烟池旁接见了美国商人C.W.金、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美国商船‘马礼逊’号船船长弁逊,允许他们走进栅栏内的销烟池旁,观察销烟全过程。”由此可见虎门销烟的特点是( )
A.急迫性 B.正义性
C.开放性 D.彻底性
1419 世纪 40 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他们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影响 B.结果
C.经过 D.原因
1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写道:“英国人有坚定的政策,清廷并无一贯的态度,战和不常……开始无心启衅,终于步入战争。定海失陷,京师危殆,转趋于和。因为有所不甘,复行进攻。进攻失败,被迫屈服。”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向背 B.武器装备优劣
C.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弱 D.士兵军事素养的高低
16.“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D.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
17.辨识图表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观察下面表格,导致表格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税率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8.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租地建房权 D.协定关税
19.八年级(2)班的活动课上,李华分享了一段材料:“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段材料体现了下列哪项权益( )
A.领事裁判权 B.开办工厂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20.鸦片战争后,清朝官僚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彻底否定了原有的各级官僚体系
B.是殖民主义冲击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D.制约了清朝中央机构的近代化
21.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C.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非选择题
22、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啬),恩莫大焉!
——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 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
材料三 1839年3月,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封仓,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4月至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 林则徐积极进行战备,搭建炮台,招募守兵,整顿海防……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革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23、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摘编自《直隶总督琦善奏报遵旨探询英人情形折》
根据材料分析,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英国礼单(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礼单(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当时的中、英社会状况有何显著不同。
(2)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写出A、B、C三处内容。
A: ;B: ;
C: 。
材料二: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答案
1-5BCDBA 6-10BDBCD 11-15BDCDC 16-21ADBABD
22、(1)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倡导积极了解西方。
(2)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具有历史前瞻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3、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24、(1)当时英国已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军事装备先进;而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跟不上世界形势,逐渐落伍。
(2)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说明: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真正惊醒。警示意义:要与时俱进,了解国情、世界形势,更新思想;要时时反思历史,警醒自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