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分子和原子暑假自学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分子和原子暑假自学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14: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暑假自学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人教版五四学制)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A.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质量变小
C.氧分子间隔变小 D.氧分子数目变少
3.(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香水、汽油的气味不同 两者挥发出的微粒不同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
D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小
A.A B.B C.C D.D
4.(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数目 B.分子的间隔 C.分子的体积 D.分子的质量
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6.(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香厨房”“香满堂”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
7.(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一一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8.(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9.(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
10.(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1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甲烷 B.空气 C.冰水 D.黄金
1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4.(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结合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微粒角度解释:图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
①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②通过对比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粒间空隙比水的___________(填“大”或“小”)。
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
(2)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b)中所得粒子______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图B中所得物质(d)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
1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④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1)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______。
(2)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______。
(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______。
(4)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______。
1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
1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观察如图,你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不能说水分子比铁原子大,故A不正确;
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不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D正确。故选D。
2.C
【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一般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由于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选:C。
3.D
【解析】
A、香水和汽油的气味不同,是因为引起气味的分子构成不同,挥发出的微粒不同,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不符合题意;
C、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不符合题意;
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与排列方式,分子本身不变,即分子的数目、体积和质量都不变,故选B。
5.C
【解析】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选项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答案为:C。
6.B
【解析】
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人只要靠近,就可以闻到香味。
A、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B、题意的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C、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D、题意无法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腔中,使人闻到“酒香”,故选项正确;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使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会改变,故选项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可以说明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B。
8.D
【解析】
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9.C
【解析】
空气被压缩,是因为空气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的缘故,故选C。
10.B
【解析】
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
故选B。
11.B
【解析】
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甲烷中只有一种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
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
B、夏天云消雾散,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正确;
C、秋天层林尽染,树叶经霜打后变红,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
D、冬天下雪,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D错误。
故选D。
13.B
【解析】
A、空气是混合物,因此没有空气分子,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空气里氮气、氧气等物质的微粒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经混合,它们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错误;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2) 甲 大
【解析】
(1)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图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的原因是热水中温度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快,故应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2)气体分子之间空隙较大,液体分子之间空隙较小,所以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甲,故应填:甲;通过对比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粒间空隙比水的大,故应填:大。
15.(1) 分子间隔 分子本身 物理
(2)不能
(3) 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解析】
(1)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上述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
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的氢气和氧气,(b)中所得粒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
图B中所得物质(d)是氢气,属纯净物,理由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16.(1)②
(2)③
(3)①
(4)④
【解析】
(1)
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湿手放到火炉上,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手干的快。故填②。
(2)
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所以体积变大。故填③。
(3)
糖水可以通过滤纸,是因为分子很小,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比滤纸的孔洞小。故填①。
(4)
分子间有间隔,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压强越大,间隔越小。故填④。
17.(1)水分子
(2)氢原子、氧原子
(3)分子不断运动
(4)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3)
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4)
分子之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18.(1)原子的体积是很小的
(2)原子的质量是很小的
(3)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4)原子是可以移动的
【解析】
观察如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原子的体积是很小的,原子的质量是很小的,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原子是可以移动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