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写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行。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三幅色彩鲜艳的插图。第一幅图中,小毛虫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周围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或爬或飞或舞,到处生机勃勃。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包裹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羽化成蝶翩然飞舞的画面。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可激发学生了解小毛虫成长过程的兴趣,也为学生讲述故事提供了帮助。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小毛虫的成长规律不甚了解,而且,文中一些四字词语和两个关键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难以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粗浅,情感体验缺乏,对体悟乐观、自信、执着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毛虫的自信心。
2.能借助相关提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培养“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信念,激发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毛虫的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谁还记得课文中小毛虫经历了几个阶段?
2.品读课文,了解小毛虫蜕变的历程
(1)品读第1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小毛虫觉得自己很可怜?
预设:昆虫有飞的、跑的、唱的、跳的,这一切似乎都和小毛虫无关,因此,它感觉自己很“可怜”,很“笨拙”。
(2)品读第2自然段,从“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小毛虫爬行时非常费力,表现了小毛虫行动迟缓、动作笨拙,突出了它的可怜。
(3)品读第3自然段,感悟小毛虫的自信心。
①小毛虫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是什么?
预设: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②扩展训练
我还知道蚂蚁该做的事是:预设:搬运粮食,蜜蜂该做的事是:预设:采蜜,蜘蛛该做的事是:预设:结网。
(4)品读第4-6自然段。
①小毛虫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小毛虫勤奋、努力。
②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什么?
预设: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疑惑和漫长的等待。
③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事情?
预设:四季交替,日出东方,日落西方...
(5)品读第7自然段,感受小毛虫的变化。
①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预设:因为小毛虫不悲观、不失望,尽心竭力地工作,所以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
②想一想,小毛虫变成蝴蝶之后,会说些什么?
预设:小毛虫变成蝴蝶后,高兴地说:“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我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我有了一对轻盈的翅膀,我可以飞啦!”
3.看图说故事
同学们,借助插图,相关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吧!
预设:小毛虫一开始时行动十分地笨拙,感到世界把它抛弃在一旁,它爬得很慢、很累。但它不自卑,对自己有信心,只尽心竭力地工作着,编织自己的茧屋。最终破茧而出,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蜕变为美丽的蝴蝶。
4.谈课后收获
学习了《小毛虫》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才能有所作为。
六、板书设计
小毛虫 可怜 笨拙 不悲观失望 尽心竭力工作
小毛虫 茧 与世隔绝 耐心等待
蝴蝶 灵巧 轻盈 色彩斑斓
七、作业布置
搜索资料了解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积累下来与同学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