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七章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七章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8 21: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设计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按照以前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电路图的设计和实验表格、实验步骤的设计)、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电路故障问题。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进一步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同时,体会到了亲历实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利用图象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时,让学生自己描点连线,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了解学科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阶段,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订研究方案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重复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 教具、学具 教师用:投影仪、干电池多节、小灯泡(2.5 V)一个、导线若干等。 学生用:电池组(2节)、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导线若干。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3.要想测量出通过电路中正常发光的小灯泡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需要哪些器材?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知道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实验:如图17-1-1所示的串联电路。 图17-1-1 演示1:一节干电池和2.5 V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2:两节干电池和2.5 V灯泡串联发光。 师: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哪一次更亮? 生:两节干电池的电路中小灯泡亮。 师:想一想,灯泡变亮的原因是什么?比较两次的电路,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灯泡变亮,是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两次电路中发生变化的是电压,所以说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有关。 演示3:两节干电池和2.5 V的小灯泡及定值电阻串联发光。 师:仔细观察演示3和演示2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哪一次更亮? 生:演示2中小灯泡亮,演示3中灯泡发光较暗。 师:想一想,灯泡变暗的原因是什么?比较两次的电路,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什么? 生:灯泡变暗,是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两次电路中发生变化的是电阻,所以说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有关。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观察实验可知: ①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灯泡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变大时,电流也变大。 ②同样的两节干电池,电路中电阻增大时灯变暗,说明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 师:结合实验现象,并联系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灯泡的亮度既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又与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有关。如果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怎么办? 生: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师:如果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怎么办? 生: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师:像这样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生:控制变量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师:首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越小,电流越小。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说明已经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2.猜想和假设: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越小,电流越小。 3.设计实验: 师:我们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该如何操作呢? 生:控制变量法。可以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保持导体的电阻一定,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提出问题:如何保持电阻不变? 生讨论回答:用定值电阻。 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电压? 生讨论回答:串联滑动变阻器、改变干电池的个数。 师:由于更换电池比较麻烦,也不能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故采用串联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压。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 生: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 师:通过以上思考,我们知道通过在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来保持电阻不变和改变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和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记录并分析数据,从而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记录表格。 各组代表展示电路图和数据表格并讲解,同时相互补充完善。老师评价。 将完善好的电路图和数据表格投影展示。 实验序号电阻值电压值/V电流值/A1234
图17-1-2 4.进行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接入如图17-1-2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 V、1.2 V、 1.8 V、2.4 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提醒学生注意: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 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 V、1.2 V、1.8 V、2.4 V); ⑤一般测量三次。读数后要断开开关,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把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老师巡回指导。 实验序号电阻值电压值/V电流值/A10.60.0621.20.1231.80.1842.40.24
在坐标系中画出I-U图象,如图17-1-3所示。 图17-1-3 6.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描点画出图象,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7.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8.评估与交流 评估: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①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误差。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④探究中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 交流:①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连接好电路,还没闭合开关,两表指针为什么立刻发生偏转? ③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为什么不偏转? ④闭合开关,为什么两表指针都不偏转? …… 师:请大家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什么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例题讲解:(学生先练习,如有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例1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 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甲 乙 图17-1-4 (1)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17-1-4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检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得交叉)。 (2)电路改正后,开始进行实验,小明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还应该 。 解题思路: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判断哪一根导线连接有误,主要从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入手。 解析: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应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而原电路中电压表连接错误。根据图象可知,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多做几次实验。 答案:(1)如图17-1-5所示或如图17-1-6所示。 图17-1-5 图17-1-6 (2)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继续实验(意思正确即可) 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设计实验 我们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做呢? 生回答:可以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的电阻。 (投影)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改变导体的电阻,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提出问题:如何保持电压不变? 生讨论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电阻? 生回答: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 生回答: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 师: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通过在电路中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和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和保持电压不变,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和用电压表来显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之保持不变,记录并分析数据,从而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图17-1-7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记录表格。 各组代表展示电路图和数据表格并讲解,同时相互补充完善。老师评价。 将完善好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和数据表格投影展示。 实验序号电压值/V电阻值/Ω电流值/A123
2.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学生。 (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端的电压保持3 V不变。 (2)更换不同的电阻(5 Ω、10 Ω、15 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分别记录每次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3.学生分组实验,把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老师巡回指导。 实验序号电压值/V电阻值/Ω电流值/A1U=3 V50.62100.33150.2
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如图17-1-8所示。 图17-1-8 4.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描点画出I-R图象,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5.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评估与交流 评估: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①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④探究中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交流:①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的一样? …… 例题讲解:(学生先练习,如有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例2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 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1)小组1的做法是:按图17-1-9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保持定值电阻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图17-1-9 (2)小组2连接了如图17-1-10所示的实物电路。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①让5 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记录电流表示数; 图17-1-10 ②将5 Ω电阻换成10 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解题思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当定值电阻变大时,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反之,就要变小。 解析:(1)在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要断开;(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当换上一个更大阻值的电阻时,电压表示数大于1.5 V,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不变,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结合题图可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 答案:(1)断开 (2)右 1.5 课堂小结 1.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2.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当堂达标 1.如图17-1-11所示电路图,在探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如何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从而得到多组电压、电流值( ) 图17-1-11 A.保持的滑片位置不动 B.保持的电压不变 C.保持不变,调节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小刚和小军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如图17-1-12所示,小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作用主要是 。 图17-1-12 (2)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电压/V1.522.5电流/A0.150.20.25
由表一数据可得:在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3)小军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测得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电阻/Ω51020电流/A0.40.20.1
①请依据表格和电路图分析,将A、B间电阻由5 Ω换成10 Ω,闭合开关进行实验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V不变。 ②由表二数据可得:在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4)本实验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法。 3.利用如图17-1-13甲所示实验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 (1)需要 个定值电阻。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3)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I-U关系图线,与图乙中的 最接近。 A B C 甲 乙 图17-1-13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17-1-14所示的电路未完成连接,请你将电路连接完整(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图17-1-14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表1 实验序号R/ΩI/A150.62100.33200.15
表2 实验序号U/VI/A120.1240.2360.3
分析表1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分析表2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小明用如图17-1-1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图乙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 甲 乙 图17-1-15 (1)电压表应选择 的量程;现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请你按照对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对滑动变阻器连接的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通过电阻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0.51.01.61.92.53.0I/A0.10.20.30.40.50.6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7-1-16中画出电阻的关系图象。 图17-1-16 ②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电阻的阻值为 Ω。 参考答案: 1.C 解析: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1)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电阻 正 (3)①右 2 ②电压 反 (4)控制变量 解析: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其连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2)从表一中数据可以看出,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也跟着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①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 V不变;将A、B间电阻由5 Ω换成10 Ω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即滑片向右移动。②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电压一定时,电阻增大为几倍,电流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故可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1)1 (2)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B 解析:要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控制电阻不变,所以只需要一个电阻。在电阻一定时,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观察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的变化,由此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所以图B符合关系。 4.(1)如图17-1-17所示。 图17-1-17 (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解析:(1)在连接实物时,一是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接,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量程要选择“0~ 0.6 A”;电压表要与电阻并联,量程选用“0~15 V”。(2)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是电压一定时,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表2可知是保持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5.(1)0~3 V 电路连线如图17-1-18所示 图17-1-18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或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 (3)①如图17-1-19所示 图17-1-19 ②5 解析:由题目中的实物图可以看出,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即电源电压是3 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0~3 V,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在滑动变阻器上面的接线柱连接固定的情况下,应将左下角的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电压表使用的是0~3 V量程,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位置,这说明电压表示数与电源电压相等,由电路图可知,此时可能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或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即可得到电阻的关系图象。当电流为0.5 A时,两端电压为2.5 V,得到。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电路图及实验表格: 图17-1-20 实验序号电阻值/Ω电压值/V电流值/A1234
3.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电路图及实验表格: 图17-1-21 实验序号电压值/V电阻值/Ω电流值/A1234
3.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保护电路。 第2课时 习题课 教学过程 题型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例1 小强同学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选择了电压为3 V的电源、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及其他有关器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连接好电路并检查后,还应在进行 的同时观察各电表工作是否正常,然后才闭合开关。 (2)小强连接的电路如图17-1-22所示,其中有一个元件连接错误,请在实物图中的错误连线上打“×”,并将正确的连线画在图中。 图17-1-22 解析:在进行电学实验时,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电路连接完毕,要通过试触来观察各电表工作是否正常,确定无误后才能闭合开关进行实验;从题图可知,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同时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这样相当于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定值电阻,应“一上一下”选择接线柱。 答案:(1)断开 试触 (2)如图17-1-23所示(只需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改为一上一下便可) 图17-1-23 【跟踪训练】 1.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 阻值最大(或电阻最大;或使电路中电流最小) 位置,分别采用5 Ω、10 Ω、15 Ω的电阻进行实验,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或避免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图17-1-24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关系;由该图象还能得出电流与 电阻 之间的关系。 图17-1-24 题型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例2 某同学用如图17-1-25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其中为定值电阻。他第一次实验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他第二次实验仅将定值电阻的阻值换为。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结果发现,但。由此,他认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其原因是 。 图17-1-25 解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应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使两端的电压跟两端的电压相等,因此所得出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 没有保持两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跟踪训练】 2.小舟和他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个,定值电阻若干个,滑动变阻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17-1-26所示。 图17-1-26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b(最右) 端。实验过程中应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 保持不变。 (2)下面是他们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并连成光滑的曲线。 电阻Ω510152025电流/A1.000.500.350.250.20
图17-1-27 (3)如果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突然变为0,而电流表示数不变,则发生断路的是 电压表 ;如果电流表示数变为0,而电压表示数突然增大,则发生断路的是  。 题型三 借助图象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例3 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17-1-28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与的大小,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图17-1-28 图17-1-29 解析:如图17-1-29所示,取相同的横坐标值,即让电压相等,显然通过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知:,则。 答案:小于 【跟踪训练】 3. 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7-1-30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图17-1-30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 A 当堂达标 1. 将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如果将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一倍,关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和电流都保持不变 B.电阻不变,电流增大一倍 C.电流不变,电阻增大一倍 D.电阻和电流都增大一倍 2.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17-1-31所示的一个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图17-1-31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 小明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如图17-1-32所示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7-1-32 A.通过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不成正比 B.通过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成正比 C.将它们串联接到同一电路中时,通过的电流较大 D.将它们并联连接到两端电压为1.5V的电路中,通过干路的电流是0.45A 4.晓雯同学利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按如图17-1-33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均为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图17-1-33 5. 如图17-1-34所示是“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电路图。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__不变,此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时,此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_不变。 图17-1-34 6. 欧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忠民和勇胜为探究小明提出的问题,设计如图17-1-35所示电路,并准备了充足的实验器材。 图17-1-35 (1)为完成探究,应该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请写出两种(不同角度)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 方法1:         。方法2:          。 (2)忠民按设计好的电路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如下表(为定值电阻): 序号123电流I/A0.20.40.6电压U/V1.02.03.0
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 (3)勇胜在连接电路时,误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如下表(电源电压已知且不变): 序号12345电流I/A0.160.240.320.400.48电压U/V2.21.81.41.00.6
按勇胜的实验也能得出正确结论,请写出得出正确结论的办法:                     。 7. 小明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1)如图17-1-36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的两根引线接入 电路。 图17-1-36 (2)闭合开关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如图17-1-37所示,其值为 V。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 图17-1-37 (3)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进一步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R/ΩI/A150.32100.23150.1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存在问题,判断的依据是 ,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调节。 参考答案: 1.B 2.C 3.D 4. 断路 5. 保护电路 导体的电阻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导体两端的电压 6. (1)改变串联电池组的个数(或“改变电源电压”) 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或“改变与定值电阻串联的电阻阻值”) (2)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用电源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得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求出每次的电流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比值,比较比值,得出结论 7. (1)如图17-1-38所示 (2)1.5 变大 (3)2 电压不是1.5 V 左 图17-1-3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