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A.魏校长称赞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是思考过后回答的。
B.魏校长称赞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看到了国家的不振,并决心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C.魏校长想告诉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批评我最近成绩下降,爸爸在旁边敲边鼓:“没关系,以后多努力。”
B.他不听别人的劝告,结果又碰钉子了。
C.王帅是乐队的主唱,在乐队里挑大梁。
D.因为轻视对方实力,导致栽跟头的事经常发生。
3.选词填空
显然 不然 安然 突然 果然 毅然
我们要加倍努力。________就要掉队了。
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跳下悬崖。
他的意见________是不对的。
吃过中饭,天气________变了,
由于他勤学苦练,________学到不少技术。
只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他心里才会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困难。
B.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崛起(jué) 沈阳(sěn) 抱负 不辛
B.示范(fàn) 淮阳(wéi) 忘怀 赞叹
C.魏国(wèi) 训斥(chì) 哭诉 响亮
D.门楣(mèi) 肇事(zhào) 指望 正当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2)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
(3)他出去买药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
(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
7.看拼音,写词语。
yí huò qīng xī xiōng huá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zàn tàn xùn chì yán s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根据拼音写词语。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yán sù( )的问题,周恩来qīng xī( )而坚定地作出了回答。周恩来在回答中体现的抱负和xiōng huái( )让魏校长连声zàn tàn( )。
2.刚进家门,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一顿xùn chì( ),他感到yí huò bù jiě( )。
9.受气之事
1.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的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人物的特点。
(1)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 )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 )
3.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0.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衣服)破烂。
____________: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报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1.“崛”字查字典,可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它的部首是( ),“崛起”的意思是( )
12.在文段中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13.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词语。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2)远大的志向。( )
(3)不停地称赞。( )
14.“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选文,说一说周恩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回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wàng(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chì( )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6.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指wàng( ) 训chì( )
17.节选的段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0.作文。
请以“ 让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③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B
2.A
3.不然;毅然;显然;突然;果然;安然
4.D
5.C
6.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7. 疑惑 清晰 胸怀 赞叹 训斥 严肃
8. 严肃 清晰 胸怀 赞叹 训斥 疑惑不解
9. 一个中国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者,反而训斥自己的同胞 不幸、可怜 愤怒、难过 中华不振
10. 褴褛 踊跃
11. J jué 山 意思是地势突起,隆起;相对高起或突起。
12., , ! :“ , ?”
13. 若有所思 报负 连声赞叹
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5.我觉得周恩来是一个爱国、具有远大志向的人。
16. 望 斥
17.文中写了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地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
18.洋人太可恶,中国人太可怜,列强凭借强大侵略中国,我们应该好好读书,振兴中华,把洋人赶出中国。
19.因为他看到了国家的地盘被帝国主义侵略者霸占着,他们还任意杀害我们中国人。周恩来知道要想我们中国人不受外国人欺负,就必须振兴中华,必须从读书开始,所以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0.生活让我懂得了感恩
我们在一天天中长大,渐渐地懂得了许多道理。
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我的外婆老是搀扶着一位老婆婆,妈妈告诉我,这是我的老外婆,也就是妈妈的外婆。那时候我很奇怪,外婆为什么每天扶着她,给她喂饭,洗澡,穿衣服。我奇怪的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外婆什么都帮老外婆做啊?”妈妈回答我:“做人,应该百善孝为先,外婆是在报答老外婆的养育之恩。”当时的我不太明白。
渐渐的,我慢慢长大了,生活中爸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时刻感到温暖。当我学习不好时父母为我焦急,妈妈天天帮我辅导功课。当我生病时父母对我细心的照顾。课文里我们也学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见父母之恩大如天,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父母。所以当我们长大后要对自己父母好,就像外婆对待老外婆一样。
我们要感恩老师,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每天在讲台上挥洒着汗水,只为我们能不断学到新的知识。
我们还要感恩同学,生活中,学习中,懂得感恩同学之间才会互相帮助互敬互爱。
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关系,只要懂得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人间将充满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