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领悟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正确判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唯物辩证关系和分类思想,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
4、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领悟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正确判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难点: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二、探索新知
(一)分类探讨
12÷2=6
19÷7=2……5
20÷10=2
8÷3=2……2
21÷21=1
9÷5=1.8
30÷6=5
63÷9=7
26÷8=3.25
你们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先选择分类标准
二、探索新知
(一)分类探讨
12÷2=6
19÷7=2……5
20÷10=2
21÷21=1
63÷9=7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思考的?你们选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30÷6=5
9÷5=1.8
30÷6=5
26÷8=3.25
8÷3=2……2
第一类
第二类
整数除法且商没有余数
二、探索新知
(二)关系探讨
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
30÷6=5
第一类
你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二、探索新知
12÷2=6
(二)关系探讨
12÷6=2
在数学中,我们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二、探索新知
(三)总结定义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注意:满足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前提是“第一,整数除法;第二,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二、探索新知
(四)说一说
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
30÷6=5
第一类
你们能说一说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例:30÷6=5
在这个等式中小明说“30是倍数,6和5是因数”,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
注意: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二、探索新知
(五)探讨特殊数字“0”
0÷2=0
0÷10=0
0÷21=0
0÷9=0
0÷16=0
0÷6=0
你们知道这一组等式,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
你们发现了什么?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非零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二、探索新知
(六)区别相似概念
同学们,在这之前,你们还在哪见过因数或者倍数吗?
二年级: 因数×因数=积
这里的因数与我们今天学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的4组数中哪些存在因数与倍数关系,谁又是谁的因数 谁又是谁的倍数呢
4和24 5和22 0. 4和4 81和9
24÷4=6
2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22÷5=4……2,没有因数与倍数关系
0.4是小数,没有因数与倍数关系
81÷9=9
9是81的因数
81是9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二)判断题
1、4×5=20,所以20是倍数,4是因数。
2、因为1.2÷3=0.4,所以1.2是3和0.4的倍数。
3、a÷b=c,所以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
×
×
四、课后作业
将16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可以怎样拼?(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
1×16=16
2×8=16
4×4=16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