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 片 战 争课堂训练
选择题
1. 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以上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目的 D. 影响
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
A. 三元里抗英
B. 收复新疆
C. 虎门销烟
D. 黄海海战
3. 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他”是( )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4.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江苏巡抚、 两江总督
A. 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 “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他们占领了定海道头洋炮台时,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铸造者的姓名,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上面刻着‘Richard Philip 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英军对清军的蔑视 B. 清政府妥协投降
C. 定海官兵不战而逃 D. 清军武器的落后
6. 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总之,它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处的内容应该是( )
A. 广州
B. 香港
C. 香港岛
D. 厦门
7.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寻找新的资源与产品生存空间。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 勒索大量赔款 B. 开放通商口岸
C. 协定关税 D. 割占香港岛
8.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力量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9. 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材料表明鸦片走私的危害是( )
A. 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B. 摧残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C.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0.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纵火,将其烧毁。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全国各地的响应
B. 道光帝的高度信任
C. 人民群众的支持
D. 林则徐的态度坚定
11.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
A.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 认为治外法权高于关税主权
1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并改变了中国的格局。因此说到底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在某种层面根源的较量。下列对“某种层面根源的较量”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两国制度的较量
B. 两国经济的较量
C. 两国文化的较量
D. 两国政府的较量
13.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段话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历史背景 B.战争过程
C.最终结果 D.国际影响
14.林则徐在《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下列举措与“此事”不相符合的是( )
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
B.设立烟局,向鸦片商颁发营业许可证
C.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
D.命令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
15.18、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正迅速向全球蔓延,鸦片成为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罪恶武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吹响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殖民斗争的第一声号角!□□□□处应是( )
A.工业革命 B.鸦片走私
C.虎门销烟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6.立场往往影响到作者对历史的叙述。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掩盖侵略战争的目的,英国把这场战争称为( )
A.鸦片战争 B.通商战争
C.夷匪犯境 D.争霸战争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材料三 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18、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啬),恩莫大焉……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察)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4月至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材料四 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林则徐)积极进行战备,搭建炮台,招募守兵,整顿海防……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革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实行屯田,采取措施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2)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答案
1-5ACAAD 6-10CCCBC 11-16CAABCB
17、(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重大事件: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评价: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1)由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到开眼看世界。
(2)林则徐通过禁烟运动抗击了西方列强,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林则徐具有崇高的国家使命感、民族责任感,具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甘愿赴汤蹈火、敢于牺牲自我、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下的崇高品格;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