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21: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一: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二: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拓展板块,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深入思考过声音的产生原因,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1.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2.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探究实践: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理解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听到各种声音,能够描述他们。你们能不能说说各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
碰撞、有力击打等等。
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先来探究皮筋、钢尺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
(一)活动一:研究皮筋、钢尺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钢尺,自己玩一玩。同时思考:怎样玩橡皮筋,它可以发出声音,怎样玩橡皮筋,他不能发出声音?
2.学生起立演示并讲解。
3.为什么拉伸皮筋没有声音,弹拨皮筋又能明显地听到声音?揉捏皮筋时好像发出了声音。我建议大家可以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橡皮筋明显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状态,来推测发声和不发声的区别。最后再来研究揉捏皮筋。出示记录单
记录单一 观察发声和不发声的橡皮筋
实验方法 弹拨 拉
实验结果 是/否发出声音 是/否发出声音
描述橡皮筋的状态
4.小组活动后交流,对照实验记录单汇报皮筋发声时的状态,并演示。
依照学生演示的样子,补充: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往返的运动,称为振动。
揉捏皮筋时,皮筋没有时有往返运动,所以能发出一点声音。
皮筋发声时在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让我们寻找更多的证据。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出示钢尺、音叉、小鼓,观察并记录它们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1)与学生一起演示它们发声的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地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不明显。
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
(1)学生借助辅助材料:泡沫小球、装了水的水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
(2)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三、研讨:实验发现(10分钟)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教师播放慢动作视频。请学生们说说发声时这些物体的共同点。
这些物体停止振动了,还会发出声音吗?你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2分钟)
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
官,猜猜它在哪儿
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
五、课堂练习(预设2分钟)
1.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3.我们平时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 )振动引起的。
A.口器 B.翅膀 C.触角
六、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