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8 19: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七律·长征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 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所谓的七言律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称为“七言”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
(首联)
(颈联)
(尾联)
诗歌体裁
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导入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韵母:ɑn
韵脚
1.把握节奏
2.读响韵脚
知识讲解
  这是一首七律诗,每句七个字,在节奏上是每句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朗读指导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着这些画面你想到了诗中的那句话?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坚定,充满信心
蔑视,轻快
1.把握节奏
2.读响韵脚
3.抓关键词
4.合理想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 联
五岭山脉
乌蒙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以动写静
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翻过雪山就迎来胜利,谁能不高兴呢?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翻过雪山就迎来胜利,谁能不欢呼呢?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红军对雪山的回答是: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生理解读
爬 雪 山
过草地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轻松豪迈、气度不凡。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结
读出长征精神,感受诗人情怀。
把握节奏
读好韵律
抓关键词
合理想象
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诵长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把握节奏
2.读响韵脚
3.抓关键词
4.合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