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高一—人美版—美术—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 —— 雕塑的美感
一.雕塑的形态美
所谓形态,在雕塑艺术里,主要指雕塑作品的形体或体态,雕塑的形态美主要指雕塑作品的形体或体态展现出来的形象、比例、结构、动势、空间等方面的形式美感,以及由此产生节奏感与韵律感。
古希腊《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达到人体美完美比例 —— 头与身体的比例为 一比七
东汉《击鼓说唱俑》
雕像高2.04米
形体优美典雅
形体憨态可掬
古希腊神像
《维纳斯》
雕像高56厘米
二.雕塑的体量美
所谓体量是指事物的
体积、尺度。那么雕塑的体量美就是指雕塑的体积与形体所给人们产生的一种量态的审美感受,我们称之为量感。
《乐山大佛》唐代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大佛,乐山大佛通高71米(相当于20几层楼高)头高14.7米,耳长6.7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雕像依山凿成,体积巨大,形体饱满,佛像双手抚膝, 神态庄重肃穆.
巨大的体积,庄重形体,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气度恢宏的审美感受。
体量美是雕塑作品的形体和体积给人内心产生的一种分量感。这种分量感并不是指雕塑作品材质的质量感,所以说是一种量态的审美感受。比如说有的雕塑作品给我们是一种沉稳、轻柔、飘逸的之感,这些就是量态的审美感受,而不是雕塑真实的重量。
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造像
《露天大佛》(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卧佛像》(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
《卢舍那大佛》(唐)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立佛像》(北魏)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探究一:雕塑的体积越大,就越有体量美感吗?
探究一:雕塑的体积越大,就越有体量美感吗?
雕像高182米
《团结雕像》印度
雕像高39.6米
《耶稣像》巴西
雕像高93米
《自由女神像》美国
雕像高85米
《祖国母亲在召唤》俄罗斯
体与量是不成正比的,雕塑的体量是一种艺术性的空间表现,更多的是体现在雕塑本身一种饱满、具有扩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空间占据。
铜奔马 青铜 高34.5cm 东汉
一件雕刻作品可以比真人高大好几倍,但在感觉上却是小的,而几英寸高的小雕刻却可以给人以很大的和纪念碑那样宏伟的印象。——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
雕塑家(英国)
跪射俑 高128cm 秦
将军俑 高197cm 秦
雕塑体量感的体现并非单纯地靠体积的大小来展现, 它更多是由雕塑作品的本体语言(体块的塑造、作品的构图、形体的虚实、空间的强弱等)及艺术家的主体把控能力来体现。
三、雕塑的力量感
雕塑作为力的艺术,最适合表现生命的力量,很多的雕塑作品通过形体结构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无论是再现性还是表现性的雕塑作品,都可以传达出外在和内在的力量美感。
《掷铁饼者》米隆 古希腊
展现人类“力与美”完美结合的典范性作品。
—— 再现性雕塑作品
探究二:《掷铁饼者》这件雕塑作品哪些形体的造型表现最能够体现出“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古希腊瓶画 掷铁饼运动
三、雕塑的力量感
—— 表现性的雕塑作品
贾科梅蒂(瑞士)
20世纪欧洲最伟大也是最富于表现力的雕塑家
《行走的人》
《双轮战车》
雕塑作品以“瘦削”闻名
《狗》青铜 高9cm
《狗》这件作品创作于二战之后,反映的是人们为了躲避战火,逃离家园,到处流浪,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随时可能面临着死神的光临。雕像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备受战争摧残的人们,虽然疲惫不堪,但仍然迈步向前,而非倒地等死,这也突出人们依然没有失去信心,坚定努力的活下去。这也是对战争的抗议,对和平的向往。
这件作品作者采用一种表现性的手法,以强烈视觉造型唤起人们对生存的关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蕴含着内在的力量之美。
课后探究:请选择以下三件雕塑作品中的一件,尝试说说作品是如何
体现力量美感的?
《空中之鸟》
布朗库西
(法国)
《拉奥孔》
古希腊雕塑
《韦驮像》
明代彩塑
体量与力量
—— 雕塑的美感
1.形态美
2.体量美
3.力量美
课后探究:请选择以下三件雕塑作品中的一件,尝试说说作品是如何
体现力量美感的?
《空中之鸟》
布朗库西
(法国)
《拉奥孔》
古希腊雕塑
《韦驮像》
明代彩塑
《拉奥孔》
古希腊
古希腊著名的雕塑《拉奥孔》,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祭司拉奥孔识穿“木马计”,触怒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于是拉奥孔遭到神灵惩罚,当拉奥孔典祭的时候,天神派出两条巨蛇将拉奥孔和两个儿子缠绕咬死。雕塑表现的就是拉奥孔父子三人被两巨蛇缠绕而用力搏斗挣扎的情景。
西方古代雕塑家是如何体现雕塑的力量美感?
健硕的躯体、强烈的动势、扭曲的躯干、痉挛的肌肉、痛苦的表情、都洋溢着力量美感。
整座雕塑三个人物通过两条巨蛇的缠绕,构成三角形的构图,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姿态往外扩张挣脱与巨蛇的极力聚拢缠绕,形成力量对比,这些都强化了雕像力量美感的表现。
人物的表情:
人物的服饰:
人物的姿态:
《韦驮像》
明代 彩塑
彩塑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雕塑样式,韦驮是佛教中的护法天神,职能相当于古代朝廷的大将军。
形体昂首挺胸,手握拳头,肘部外张,身如强弓,造型充满张力,这些姿态细节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勇猛之感。
全身金盔金甲,兽首护身,腰束革带,脚蹬战靴,身上柔软飞舞的飘带与坚硬厚重的铠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刚柔并济,威风凛凛之感。
眉头紧锁,眼睛怒视前方,傲视群雄,彰显强者风范,表现出一种刚正严明的性格。
这些因素相辅相成的表现,共同构成极富个性特征的韦驮形像,
彰显出一种威武刚强的力量之感。
中国古代的雕塑家又是如何体现雕塑的力量美感?
作品《空中之鸟》完全摆脱了鸟的自然形态,将飞鸟的形态简化成一道圆弧,造型极其抽象,
布朗库西(法国)
他的作品以象征性的极端抽象与微妙的造形为特色
《空中之鸟》 布朗库西(法国)
现代主义雕塑先驱、创始人, 作品以象征性的极端抽象与微妙的造形为特色。
虽然作品造型很抽象,但是圆弧的线条却能引发人们对空中飞鸟的联想,让人想到鸟的飞升、搏击、飞翔的气势,整件作品造型灵动而富有张力,体现出一种内在膨胀的力量美感。
《空中之鸟》
布朗库西
(法国)
《拉奥孔》
古希腊雕塑
《韦驮像》
明代彩塑
雕塑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