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图表与文字转换
三 维 目 标
1、了解考试对“图文转换”题的要求。
2、认识图文转换的两种类型。
3、学会“图文转换”的方法、解题步骤。
本专题重难点:
学会“图文转换”的方法、解题步骤是本专题的教学重难点。
考 点 阐 释
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E。
含义: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中考题中的新宠。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命题特点及趋势
考查内容
(二)考纲解读:
1、掌握图表规律,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2、掌握漫画,徽章类图画的含义。
(一)考点内容:
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
(三)考查角度
1、总结规律,读出认识。
2、说明内容,总结寓意或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图文转换”题的要求。
2、认识图文转换的两种类型。
3、学习图文转换的第一种类型“表文转换”
4、链接中考,巩固落实“表文转换”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
巩固落实“表文转换”的方法及解题步骤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表文概述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
解读图表的流程:
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表文转换题主要有:
文字转换题: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
信息推断题: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一、文字转换题(此类题型不是考查重点,但须注意)
1、设问的形式:
“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
2、转换的要求:
图表包含的陈述对象、比较的各个项目角度、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转换中一定要全面准确,不遗漏。若题目要求把图表内容表述出来,还要引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
例1:将下列图表转换成一段叙述文字,不超过60字。
截至2022年6 月,全国注册的私营企业比2021年6月增长情况比较表:
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企业户数 企业的从业人员 企业的注册资金
21年6月 22年6月 21年6月 22年6月 21年6月 22年6月
100%
104万户
123%
1458万人
6554亿元
100%
100%
124%
153%
【分析】 本题提供了2021年6 月和2022年6月的私企注册 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的数据。而在作答中,有的同学把“私企”与“国营”对比来分析,甚至误认为这是信息归结题,得出了“下岗再就业人数增加”的结论,从而造成信息多余或无中生有。
据有关人士透露:
截至2022年6月,全国注册的私营企业达104万户,从业人员1458万人,注册资金6554亿元,分别比1997年同期增长23%、24%和53%。
二、信息推断题(考查重点)
1、设问的形式:
“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2、转换的要求:
答案要点要与图表反映的整体趋向、观点态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与题干中字数和句式的要求一致。
解题步骤(表文转换)
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字数和数字的规范。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1.根据下面遗忘规律图,概括表述遗忘规律,并说明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100
80
60
40
20
1
2
3
4
5
6
时间(天)
记忆的东西(%)
速度(%)
启示:经常反复记忆会延缓遗忘速度。
描述性概括规律:刚记住的东西,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变慢。
再概括:刚开始遗忘速度较快,后来就逐渐慢下来。
若用四个字就说:(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随堂练习
2.根据下图所示,写出该实验的结论。
动物受刺激后运动情况示意图
B后爪受电击组
A无电击组
C前爪受电击组
0.1 0.2 0.3 0.4 0.5 0.6
时间(秒)
5 4 3 2 1
距离(米)
结论:①动物受刺激后运动变化不同;
②受刺激部位不同,其运动速度不同。
动物受刺激后运动
3.阅读下面表格,写出结论性的话。(16字内)
九年级(11)班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表
使用情况
人数
百分比
完全正确
7
14﹪
部分正确
32
64﹪
一逗到底
6
12﹪
不用标点
5
10﹪
结论:大多数同学还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复习与知识保持的关系,请用文字把表格所示的内容表述出来(30字内),然后写出它的意义所在(15字内)。
复习与知识的保持
时间间隔
第一天
过3-4天
过2个月
过6个月
有复习
88
86
62
60
无复习
77
66
48
38
时间
知识
保持
状况
是
否
复习
内容表述:知识保持虽随时间间隔有所降低,但复习比不复习保持得更好。
意义:复习可有效地提高知识的保持。
5.根据下表,运用数据和比较说明的方法表
述“我国城乡移动电话普及情况”并说明意义。
我国城乡移动电话普及情况
时间
移动话机总数(万部)
移动电话普及率(﹪)
2012年
1026.1
1.1
2022年
13900
11.2
变化情况:2022年与2012年相比较,我国城乡移动电话总数增加了十三倍多,而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
意义: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
概括普及情况:(移动话机总数)增加了十三倍,(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
(移动话机总数)增加了十三倍多,(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了约十个百分点。
6.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1978年来,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呈稳步增长趋势,且农村增幅较大。
总结:技巧·规律
一. 四看
二.四用
1.看题干,明要求
1.用比较方法定结果
2.看冠名,立主体
3.看构成,理关系
4.看变化,断实质
2.用概括方式下结论
3.用准确语言写答案
4.用陈述语句作表述
阅读下面的表格后,得出结论,并针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简要的建议。
被调查小学生的品牌识别能力
项目 购物时关注名牌 能否识别服装名牌 能否识别食品名牌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 能识别著名品牌 不能识别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 不能识别
占被调查比例 54.32% 31.80% 20.50% 42.10% 5.60% 52.36% 34.62% 13.02%
结论:
1、小学生在购物时对于品牌关注度不高,识别能力不强。
2、消费时要注意产品质量与服务。
3、小学生购物大多数关注名牌,而对名牌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未读懂表格中的数字趋势
无中生有
未考虑对象
×
×
×
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崇尚名牌的消费倾向。
对象
数据
项目
角度
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建议:
1、要关注品牌,识别品牌,让自己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2、不要购物时只关注品牌,还要加强对品牌的识别能力。
3、不要过分注重品牌效应,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家庭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能盲目攀比,赶时髦。
×
×
×
误解用意
误作推断
偏离题意
扣题
针对性
辨证
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
1 — 5 < 中国人口 < 1 — 4 < 1 — 16 < 中国耕 地面积 < 1
—
15
世界人口 世界耕 地面积
1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不超过45个字)
2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不超过45个字)
题中有两个主体,一是中国人口,一是中国耕地面积,都是说明它们在世界中的比重。很明显,中国人口多,中国耕地面积少,这样,做(1)题时就要强调地少但能养活人多;做(2)题时则要强调地少但人太多。
(1)题可以这样来阐述:以不足世界1/15的耕地,养活了接近世界1/4的人口,可见我国的农业是成功的。
(2)题可以这样阐述:我国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5,而耕地不足世界耕地面积的1/15,人多地少,可见,必须限制人口增长。
【参考答案】
7.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要求句子简明、连贯,不要超过字数。某部门向消费者调查:您认为下列哪些品牌的产品是国货。调查结果如下表:
品牌
认同率
品牌
认同率
格兰仕微波炉
33.1%
飘柔洗发香波
63.7%
澳克码冰柜
21.5%
玉兰油
75.8%
蒙妮坦服装
26.4%
舒肤佳香皂
68.9%
(注)每一产品品牌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调查结果是有趣的。右边三个外国品牌, A ,对于左边三个真正的中国品牌, B ,造成这种认同颠倒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 C 。
A、被认为是国货的认同率较高 B、消费者认为是国货的认同率较低 C、中国货爱取洋名
或A、被认为是国货的比例较高 B、人们认为是国货的比例反而偏低C、中国货爱起洋名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