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17: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骆驼祥子》
学习目标
1.掌握圈点与批注的读书方法。
2.品析人物形象,梳理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3.主题揭示,感知作品语言的“京味儿”。
4.短短一句人物小评议。
5.感悟悲悯——体会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导入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历史上有多个批注版本,毛泽东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很多评语。
可见圈点与批注确实是一种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常见圈点符号:
圆点或者圆圈表示精警之处,问号表示质疑,感叹号表示强调,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竖线或者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符号确定后,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
根据批注位置的不同,有眉批、旁批、夹批、首尾批之别。
可根据需要安排。
圈点与批注要结合使用,不可脱节。
经典作品可反复阅读,圈点批注侧重点可以有不同。一般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
走进老舍
老舍 (1899—1966)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名字由来: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后自己又取“舍予”二字,即“舍我”之意,有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
走进老舍
1966年8月24日,由于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收到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说一说代表作,看谁说的多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龙须沟》《茶馆》
《济南的冬天》
感受当时北京城下人们的生活
下面让我们走进老舍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创作背景: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目的是为了揭露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为了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所以写作了《骆驼祥子》。
1.人物知多少?
猜猜他们都是谁?
猜猜他(她)是谁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A.祥子
B.老马
C.二强子
猜猜他(她)是谁
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A.高妈
B.虎妞儿
C.小福子
虎妞性格特点
具有两面性:
1.霸道、狠毒与温柔
霸道狠毒体现在:她“帮父亲办事是把好手”父亲打外,她打内,“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以至于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除了表现在对待洋车夫身上,还体现在对待周围的穷人特别是在对待小福子上,当小福子与祥子多说了几句话,就逼着小福还钱,没有点人情味了。
温柔体现在:对祥子的态度,虎妞喜欢这个傻大个,她说什么祥子总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
虎妞性格特点
2.叛逆与保守
叛逆体现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与父亲决裂。
保守体现在:虎妞所处的地位及从小受到的家庭的熏陶,形成了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性格粗野、强悍等特点。
猜猜他(她)是谁
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
A.曹太太
B.小福子
C.杨太太
被卖军官——归家无奈卖身——卖到“白房子”当妓女——上吊自杀
一个被旧社会摧残的善良且美丽的不幸人物。
小福子
猜猜他(她)是谁
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他爱虎妞吗?他把虎妞当女儿吗?
爱自己胜于爱女儿的父亲,把虎妞当作自己的特殊雇工。
A.孙侦探
B.二强子
C.刘四爷
猜猜他(她)是谁
一生要强,最后连自己的孙子都救不了的车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和祥子一样都是逃脱不了命运的车夫,最后惨死。
A.孙侦探;B.老马;C.二强子
猜猜他(她)是谁
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和善,被祥子称为“圣人”
A.杨先生
B.谢先生
D.曹先生
猜猜他(她)是谁
这个人摆了祥子一道,把祥子所有的积蓄撬走,是祥子梦想破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A.孙侦探
B.刘四爷
C.阮明
猜猜他(她)是谁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常常开导祥子,劝他放高利贷,是祥子很佩服的人。也是适应了旧社会为数不多的人。
A.高妈
B.虎妞儿
C.杨太太
人物关系梳理:
夫妻关系——祥子和虎妞
主雇关系——祥子和刘四爷;祥子和曹先生、曹太太
爱恋关系——祥子和小福子
同行关系——祥子和二强子、老马
父女关系——刘四爷和虎妞
主仆关系——曹先生、曹太太和高妈
师生关系——曹先生、曹太太和阮明
老舍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
3.情节梳理
1.一流车夫:十八岁的祥子带着乡下的淳朴与善良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并用其中的96块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一起”)
3.丢车:不到半年,军阀宪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抓去做苦力。(“一落”)
4.卖骆驼:后来祥子趁军营混乱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35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生病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称号由来)
5.二次奋斗:祥子来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拼命攒钱想再买车。曹先生和曹太太为人和气,对下人从不苛待,祥子在曹家干得十分舒心。(“二起”)
6.被敲诈钱空:曹先生是大学老师,偶尔讲点社会主义的,得罪了当局,祥子在拉曹先生回家时,被孙侦探尾随,敲诈走了祥子所有的钱。(“二落”)
7.被迫结婚:无奈下他只好回到了人和车厂,虎妞谎称怀孕,骗祥子结婚。可刘四爷并不肯,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8.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后,忍受着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三起”)
9.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车。
10.彻底堕落:得知小福子去世,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三落”)
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浑浑噩噩,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变化过程
爱车如命,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积极向上的青年
由“人”变成了“兽”
故事脉络图
三年攒钱 喜买新车→连人带车 被兵抢走
→逃出兵营 贱卖骆驼→怒辞杨宅 虎妞设诱
→曹府拉车 虎妞施计→茶馆行善 理想蒙尘
→侦探敲诈 丢了现金→父女翻脸 虎妞下嫁
→再次买车 葬妻卖车→夏妾勾引 身染脏病
→小福子死 绝望透顶→彻底堕落 行尸走肉
3.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主题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祥子拉车生涯中的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揭露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从说一说生动的情节、品一品浓浓的“京味儿”、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悟一悟文学的悲悯等版块,交流展示《骆驼祥子》圈点批注的阅读成果。
1.总体感知《骆驼祥子》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
2.小组抢答生动情节。
以小组抢答的形式,概括几个生动的情节。
说一说生动的情节
说一说生动的情节
从祥子的角度,“三起三落”说情节。
从祥子的角度,“三部曲”式的精神状态变化。
祥子绰号的来历,怒辞杨宅,曹家遇险,无奈娶虎妞。
品一品浓浓的“京味儿”
老舍是北京人,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文化风俗,而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阅读《骆驼祥子》,你一定感觉到了其中散发的浓浓的“京味儿”。请从儿化音的使用、北京口语词汇的使用、北京风土习俗等角度,摘抄一些片段,做交流展示,品一品文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品一品浓浓的“京味儿”
角度:儿化音的使用。
语段:儿化音是北京话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骆驼祥子》中儿化词共有700多个,如“够上买车的数儿”“搁在兜儿”“她的话是抄着根儿来的。他不敢赶上她去闲谈等。
这些词的使用突出了人物的语言风格,烘托了语境氛围。
角度:北京口语词汇使用展示。
语段:对祥子的描写。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点评:这里的“杀好了腰”“鸡肠子带儿”“‘出号’的大脚”都是北京通俗语言的运用。老舍用这些大白话写一个车夫,实在是恰到好处。
角度:北京风土习俗。
语段:小说第五回中的片段。
“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一毛钱。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递过那一毛钱的时候,太太的手有点哆嗦。送完了客,帮着张妈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叫张妈去拿点开水,等张妈出了屋门,她拿出一毛钱来:“拿去,别拿眼睛扫搭我!”
点评:这是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老舍用几句话写出了太太的爱面子和吝啬,也写出了祥子对只有一毛钱赏钱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的人情世态。
老舍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用明畅朴素的叙述笔调,机智生动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有力地写出富有北京特色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小说《骆驼祥子》一书中,既写了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人,也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根据书中内容,以“写一句人物短评”的形式,尝试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评议。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人物形象评议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议论。我们用“一句话人物短评”来表达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评议,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写一句话人物短评:或直接说出这个人物是一个什么人物,或说出这个人物的代表意义;也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还可以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以及从小说表达目的的角度来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这些角度可以相互交叉使用。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祥子,来自农村,年轻力壮,不怕吃苦。
祥子模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眉毛很粗很短,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祥子从一个自尊好强的人蜕变为好占便宜、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人。
虎妞大胆追求祥子,泼辣,有点儿心理扭曲。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小福子,身世悲惨,善良可悲,是旧社会被侮辱、被伤害的弱女子。虽然祥子喜欢他,但终究挽救不了她的悲惨命运。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务,将人和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高妈,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曹先生,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改良办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刘四爷,残忍霸道,丧失人性,视金钱超过女儿,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高妈,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可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的“行尸走肉”。
洋车夫们大多来自乡间,来自社会底层,成天成年拉车也改变不了悲苦的命运。
写一写短短的人物评议
祥子,你的自甘堕落诉说着社会的不幸;
小福子,你短暂的一生刺痛读者的心灵;
虎妞,你的泼辣大胆终抵挡不了父亲的残忍霸道;
洋车夫们,你们的勤劳挽救不了你们悲苦的命运。
设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分析,可以更精准地理解小说意图所要揭示的主旨及深刻的内涵。
悟一悟文学的悲悯
《骆驼祥子》一书塑造了以祥子为首的北京底层人们,尤其是车夫们的群像。他们来到城市,渴望通过好好拉车改变生活,然而都如祥子一般,当奋斗以失败告终时,往往走向精神的堕落,直到变成“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作者这样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悟一悟文学的悲悯
首先了解社会背景及故事原型:
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黑暗、畸形、失衡的社会里,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有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另外一个车夫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駱驼。这就是故事的原型。
悟一悟文学的悲悯
老舍出身于贫苦市民家庭,从小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故事地点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有人说,老舍写作祥子,是平等、善良而近距离的撰写。他已经深入到车夫的生活和内心。
悟一悟文学的悲悯
作者真实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也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这是作者的悲悯,也是文学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