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17: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
2.鉴赏本文炼字的艺术特色。
3.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风格 ,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少陵野老
知人论世
沉郁顿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背景”
本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公元769年)诗人已五十七岁。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5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杜甫晚年一直在外漂零,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两年后去世。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tìsì
初读感知
1.登临何时何处?
2.目见何景何物?
3.生发何感何怀?
4.为何生发这样的情感?
登临诗一般创作思路是:
有我之境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所见
抒发所感
叙事
描写
抒情
洞庭水
岳阳楼
吴楚
乾坤
孤舟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意象
特点
请同学们诵读诗歌,并思考: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解读诗意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作者登楼时怎样的感情?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向往;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出地点。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虚实结合
今昔对比
2、颔联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炼字的妙处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分裂。写出了洞庭水仿佛把吴、楚两地冲开、分裂,突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写出洞庭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展现了一幅壮阔之景。
用夸张的手法,彰显了诗人济世的博大的胸襟。
答题技巧:释字意 + 描画面 +析特点+ 明手法 + 表情感
3、面对浩瀚磅礴的洞庭湖,诗人想到了什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二句写自己身世凄苦:亲人离散,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天涯漂泊。前途茫茫,何处安身? 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时,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为自己流泪,更是为社稷苍生流泪。
读尾联,分析诗人为什么流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
涕泪
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年老孤独的悲伤
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无以报国的自悼
思想感情: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总结全文,联系生活
首联叙事
颔联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忧国忧民
意境阔大宏伟,风格沉郁顿挫、胸怀博大深沉
交代背景
气势宏大
孤独凄凉
课堂小结
本文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一、默写1.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 2.诗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         。”
习题巩固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习题巩固
C
3.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间领域和空间领域。
B.颔联描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写景非常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采用议论的手法,点明诗人没有亲朋音信,孤舟漂泊的凄苦处境。
D.尾联写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