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表面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1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学生感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已有认知作出猜想。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旅途中、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不仅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思维线索,而且也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会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
难点: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教学准备】
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陆地地形图、典型地形图、研学单
【教学活动】
聚焦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踏入地形博物馆,来一场地形探究的研学之旅。在这座地形博物馆中,总共设置了三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地球的表面。
揭示课题《地球的表面》。
探索
第一站——世界地形望一望
1.播放“旋转的地球”视频,教师: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2.出示世界地形图,教师:这里有一张更加清楚的世界地形图,让我们来看一看。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3.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
4.交流、研讨:看好了吗?谁能来描述一下?
5.师生总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形图上陆地的颜色是深浅不一,说明陆地表面是高低不平的。
第二站——中国地形看一看
1.教师:这些高低不平的陆地,它的地形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走进中国的陆地,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你能在地形图上发现哪些地形?
3.学生观察中国陆地地形图,并交流研讨。
4.师生总结:中国陆地有高原、盆地、平原、山地、丘陵、台地等各种各样的地形。
第三站——多样地形探一探
1.教师:中国的地形丰富多样,你想不想了解的更多一些?
2.出示材料盒(典型地形地貌图、相关视频),教师: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形成这些地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学生活动,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猜测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
4.交流、研讨:
(1)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2)形成这些地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的理由是?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纵观世界,了解中国陆地地形,走进这些各具特点的地形,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变的,那么这些复杂多变的地形形成原因是不是同学们猜测的这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
海洋>陆地
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