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来源: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6年11月18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成功着陆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标: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知道新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2.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影响,学会把史事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
3. 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新中国科学家的事迹,探究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类别 成就(地位) 人物(荣誉称号)
科技 成就 国防事业
载人航天工程
农业粮食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成就
活动一:自主阅读教材P90—P96,完成表格,归纳新中国科技、文化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时间5分钟)
类别 成就(地位) 人物(荣誉称号)
科技 成就 国防事业
载人航天工程
农业粮食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成就
活动一:自主阅读教材P90—P96,完成表格,归纳新中国科技、文化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时间5分钟)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剧:《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973 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治疗疟疾
屠呦呦
邓稼先、
钱学森等
杨利伟、
翟志刚等
袁隆平
莫言等
1990年,“神舟一号”开启飞行之旅
2003年,“神舟五号”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两弹一星”?
原子弹
1964
导弹核武器
1966
氢弹
1967
“东方红一号”
1970
一、大国重器壮国威
一封求救信
一、大国重器壮国威
任务二:结合视频、材料,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科学家们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材料1: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2: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3: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9年)
国际形势:
帝国主义核威胁
国防需要:
积极防御
客观要求:
提高国际地位
材料4: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环境艰苦
一、大国重器壮国威
材料5: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专家撤走
经济困难
任务二:结合P91“人物扫描”,科研人员们遇到哪些困难?
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
回国艰难
别妻离子
隐姓埋名
一、大国重器壮国威
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有弹无枪
有枪有弹
1966.5.26
中国地地中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7.6.17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威力更大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 美国 8年零6个月
苏联 4年
英国 4年零7个月
法国 8年零6个月
中国
2年零8个月
“两弹一星”精神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立心继学开太平
一封感谢信
二、立心继学开太平
思考:1.屠呦呦在信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青蒿素的研发成功有何意义?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二、立心继学开太平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二、立心继学开太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我国第一个特等奖发明奖
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9年,23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
任务三:结合钱学森、邓稼先、杨利伟、袁隆平、屠呦呦等的事迹,为他们撰写“颁奖词”。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王淦昌 邓稼先 孙家栋 朱光亚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 陈能宽 杨嘉墀 周光召 赵九章 姚桐斌
钱学森 钱骥 钱三强 郭永怀 屠守锷 黄纬禄 程开甲 彭桓武
二、立心继学开太平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爱国主义
三、百花齐放立自信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思考:“双百方针”与文化艺术成就之间有何关系?
三、百花齐放立自信
前
1978年
后
文学
话剧/电视
舞剧
《茶馆》剧照
《东方红》剧照
《丝路花雨》剧照
电影
总体风格: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总体风格: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三、百花齐放立自信
一封嘱托信
三、百花齐放立自信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任务四: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民族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和依据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正确的方针政策
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
【拓展提升】
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
【课堂总结】
科技文化成就
经过
意义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开始:1950.10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
结束:1953.7美国被迫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国内:抵御/捍卫/保卫..
国际:稳定/维护/提高..
抗美援朝精神
宣言书
里程碑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