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表格式教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表格式教案)(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07: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目:卖火柴的小女孩
中心发言人 参加人员
教材 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人胜,又发人深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三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教学重难点 从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 二、学习5~10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五次擦燃了火柴。 自由读5-10自然段,想想: 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幻象?“ ~~~~ ”画出来。 (2)火柴熄灭后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用“——”画出来。 交流自学。 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图) 2.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谁来读一读? (1)(出示幻象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她看到什么?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火炉 渴望 温暖。) (3)为什么她会看到火炉?(板书:寒冷) (4)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 (1)愿意读的一块读。 (2)小女孩看到什么?(板书:烤鹅 圣诞树) (3)她为什么会看到烤鹅、圣诞树?(板书:饥饿 没快乐) (4)幻象这样美好,可现实是怎样的?(没有快乐,幸福)(板书:幸福、快乐) 4.可是,三次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是什么呢?(板书:现实) (1)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 (3)小结:这里作者做到把现实和幻象相结合来写表达出幻象越美丽,现实越残酷。 4.想象:如果小女孩在看到圣诞树后还擦了一次火柴,她会看到什么?火柴灭后残酷现实怎样?把幻象和现实结合起来写一写? 5.她第四、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什么?(板书:奶奶 飞走) (1)看到奶奶说明什么?(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板书:关爱) 6.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1)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2)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什么?(小女孩此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7.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出示)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下的强烈愿望。) (2)指导朗读。 8.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女孩死了。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11~12自然段 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再去看看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小女孩。 1.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一下:“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2.交流。(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板书:幸福) 3.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人们对这一现实充满什么(不满 愤慨……) 4.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你内心是怎样的?(同情)齐读。 四、总结,表达方法 1.看板书,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 安徒生爷爷就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板书:虚 实) 五、拓展延伸 1.《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在插图旁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展示交流。 XX老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里瑰丽奇异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虚实交替。可以正确引导学生领会然后学以致用,利用在自己的写作上。还有在课文中孩子可能有些场景或物品孩子没有接触过,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孩子进行了解。 XX老师: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阅读教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多给孩子自由朗读的机会,在第四次幻境中,奶奶出现在亮光里,你觉得该怎样读?学生表达出了很多个性化的体验。如乞求的、害怕的、哀求的、激动的、渴望的、高兴的。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在朗读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学习童话,阅读童话就是让孩子们在感受想象的绮丽,而教师安排了一些恰当的环节,提出了一些的问题,也这恰恰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如:“死本来是痛苦的,但小女孩的脸上却带着微笑。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彩色的图片在对小女孩眨眼睛,它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悄悄话呢?我认为我们的教学都应该切入学生当下的生命,在引导理解小女孩在显示生活中有没有幸福?如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幸福,再与小女孩所向往的那种幸福对比从而反衬出她命运的悲惨。 XX老师: 同意江老师说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阶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按照文章行連把握小女孩穷苦的关键词句,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体会文章中小女孩的悲惨命。 XX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力”的情感脉络,从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还会面带微笑的凄美画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体会安徒生给予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再联系实际,体会小女孩在苦难中的隐忍和相信美好、相信未来的信念,心存希望,既珍惜幸福也不惧苦难。 XX老师: 在课文第一段,作者首先描写了故事是发生在大年夜这个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是家人团聚极为欢乐的夜晚。但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画面是阴冷的,与大年夜气氛极不协调。这时,推出小女孩赤脚在街上着。进而描写她的美丽,“雪花落在她的金黄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却有家归不得:一是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二是“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可以“灌”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美丽纯真无辜的小女孩是难以生活下去的,为后面悲惨的死去埋下了伏笔。 XX老师: 在处理“卖火柴”环节时,四次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情景,应从自主探究,变成小组合作。从老师领着一起填表格,到每小组一张表格,学生合作完成。这样增加了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也让小组合作有了体现的机会。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结于课外。我在让学生深入感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用笔谈一谈我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由此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XX老师: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XX老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在老教材中,这是一篇高段的课文,新教材把它放在了三年级,我觉得,和以前相比,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会有所不同。我会在简述时代背景后,重点学习课文的想象部分,把想象的内容和叙述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女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朗读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有效的落实了语文课以读为主的训练。此外,我教授这篇课文,还会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上,因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逐词逐句地讲,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显得拖沓无味。因此,我精讲了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后面的四次,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XX老师: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本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体会小女孩悲惨与辛酸的命运。此外,还辅之以引导启发法和多媒体辅助法。围绕重点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重点解決难点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火炉 (温暖) 饥饿 烤鹅 (食物) 没欢乐 圣诞树 (美妙) 没人爱 奶奶 (疼爱) 痛苦 和奶奶飞走 (快乐) (残酷)现实 幻想(美好) 渴望 (悲惨)的命运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听写本课生字。 3.完成黄冈练习
教学反思: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应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实现语言积累运用。“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渗透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