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课时 2 课时
学教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会写9个生字:赵、璧、召、诺、怯、瑟、拒、诸、荆。2.正确读写:“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等词语。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学教重难点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2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知识链接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淡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太史令。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代表作有《史记》《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导学设计 1、我会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词语的意思。完( )归( ) 理( )气( ) 攻无( )( )同( )协( ) 负( )请( ) 战无( )( )2、我会用“完璧归赵”这个词来说一句话3、我能按课文填空:本文主要通过( )( )(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 )到( )又到( )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文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4、读顺课文,找出1至2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写下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5、.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6、读了《将相和》的故事,你有哪些启示?
共学过程 学生共学 教师导学
一、 一、读小故事:完璧归赵1、填一填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 经过: 结果: 2、分别用“──”“﹋﹋”标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从句子中你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3、看文中的插图说说这个故事二、读小故事:渑池之会1、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2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三、小故事:负荆请罪1句子: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你读懂了什么?2、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你认为他有罪吗?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3、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一.(1)揭题导入。板书课题,“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整体感知: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研读课文,了解人物有性格特点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三个故事,选择一个故事研读,并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汇报交流(一)完璧归赵(1)指名朗读这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3)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渑池之会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三)负荆请罪(1)廉颇为什么不服?(2)理解重点句子: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四、总结、扩展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演,写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通过学习,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要想真正领悟品质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还应该大胆地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本课的课本剧表演有进步 ,孩子们能够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比如蔺相如说话时的理直气壮和廉颇的不服气和后悔、惭愧都能奶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课本剧,学生们对人物性格的感受越来越真切,但同时也会对廉颇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产生偏差。最后增加小练笔“廉颇深夜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