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李白笔下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有句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去杭州西湖游览一番。杭州的西湖景色异常秀美,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曾经有伟大的豪放派诗人苏轼,就在游览西湖的时候被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课件二)
2.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题目,“饮湖上”就是在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就是刚刚还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题目的意思就是“在湖上饮酒刚刚还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
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回顾学法,初读古诗。
1.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理解题目——了解诗人——朗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课件三)
2.各小组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准备交流。
指导: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三、品读诗句,交流感悟。
1.交流诗人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课件四)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是其名句。
2.自读古诗,读出节奏。(课件五)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句的抑扬顿挫和节奏。
(2)指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重点读准:“亦”、“妆”。
(3)根据提示再读一读这首诗。(课件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读懂诗歌,体会意境。
(1)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不懂的词语用笔圈起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一起解决。
(3)交流: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4)疏通句意,理解重点词。
4.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潋滟晴方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读诗:想象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七)
理解: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写水波的词语积累: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
方:正,恰恰。正是这太阳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再读诗:这样的鲜艳明媚,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表现出西湖晴天时的美好。相机出示“水光潋滟”的画面进一步理解。
(2)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山色迷迷蒙蒙,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理解: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
亦:也。
出示“山色空蒙”的画面理解。想象:也许是微雨,轻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在他诗人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课件七)
(3)对比读:诗中的前两行分别写了晴天、雨天西湖的美景。齐读,领略一下它们的美。
5.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与西子比,写出了西湖的美。
(2)理解: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淡妆浓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
相宜:适合。
(3)西施是谁?作者形容西施时说: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课件八)
(3)在这里,借西施的美来表现西湖的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突出了西湖的美。
(4)再读诗,感受西湖的美以及诗人对这一美景的赞美。(课件九)
(5)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再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苏轼喜爱游览西湖。曾在杭州任职。东坡到杭州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有一天,他去西湖游宴,刚开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突然下起了雨来。西湖美妙的晴姿,雨态使诗人深深陶醉,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精妙绝伦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
2.听了这些,你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是怎样的?
3.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4.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再次感受苏轼笔下西湖之美。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课件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2.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完成《我来带你游西湖》的综合作业。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天——水光潋滟晴方好, (浓抹);
西湖 西子 总相宜
雨天——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