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录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湖北军政府
1911.10-12
南京
临时政府
1912.1-4
北洋政府
1912-1928.6
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949.4
十二章国徽
国民党党旗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的政治制度;
②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
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
民主共和制度
①标志: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目的
为防止袁世凯独裁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课堂探究】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有什么不足?
局限性:
(1)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2)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3)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总统府和国务院都有行政权
孰为最高?
又未能明确……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①开始:
②转折:
阅读教材,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
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行不通
国民党成立
“宋案”
“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
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③失败: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帝制之路的失败
军阀割据混战
政党政治的尝试
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材料一: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更有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3%。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在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那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①投机者意图通过政党政治攫取个人利益;
②政党政治腐败混乱;
③封建力量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④政党政治没能动员广大民众,北洋军阀凭借武力干涉政治;
⑤革命党人过于理想,对袁世凯放松警惕。……
政党政治难以实现的原因?
3.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一党专政
革命程序论: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之一,即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孙中山认为,只要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最后做到“主权在民”。1928年,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后,即宣布开始“训政”,但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训政纲领》,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结合史实说明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对点训练1.(2022·山东模拟)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
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
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A
角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政权 与 制度 建设 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⑵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⑴1912年8月,同盟会与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⑵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⑶(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4)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⑴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⑵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⑶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宪法》
政治 特征 孙中山缔造了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和内阁制) ⑴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⑵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⑶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破坏民主共和,实行独裁统治 披着“训政”“宪政”的外衣,实行国民党专制和蒋介石独裁统治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1937年9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48年5月
毛泽东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代表工农的
民主专政国家
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地方政府
建立
人民共和国
抓主矛
代人民
1.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
①政权建设: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②性质:
③意义: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2. 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二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边区民主投票
3. 解放战争时期
实践基础: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理论基础: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合作探究:为什么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以及解放区采取不同的政权模式?
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变化适时进行政策调整,
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
时期 制度建设 地区 意义
土地革命 时期 苏维埃政权 农村革命 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 时期 边区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抗日 根据地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时期 大行政区 解放区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
对点训练2.(2022·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A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
1954
1957
1966-1976
1982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革”结束后逐渐恢复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原则;一院制;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
行使权力主体 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机关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相似点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中西对比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进一步明确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1949年
1956年
1982年
1993年
1982年,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1993年,写入宪法,走向制度化轨道
(1)建立、发展的过程: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同点 性质
职能
产生 方式
相同点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①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时间 发展历程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设立
1949年 《共同纲领》的规定
1954年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1984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01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02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03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坚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
对点训练3.(2020·重庆模拟)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副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该宣传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对点训练4.(2022·安徽模拟)195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在城市里统一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或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基层行政组织;居委会的法定性质为“群众自治组织”,但在当时主要作为街道办事处的进一步延伸。这一举措旨在
A.保障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B.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C.提高国家的城市治理水平
D.健全国家的基层法律制度
C
C
本课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