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物理试卷-八年级上1.2声音的特征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勃利期末)琵琶、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前需要先定弦,为使其发出的音调变低,应采用的办法是( )
A.放松弦线 B.拉紧弦线
C.用更大的力拨弦线 D.以上方法都不行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弦乐器演奏时声音音调高低由琴弦振动的快慢决定,而琴弦振动快慢是由琴弦的松紧决定,琴弦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琴弦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要使声音音调变低,应该把弦线放松些。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振动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对琴弦进行松紧的调节。
2.(2021八上·凤山期末)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B.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2021八上·江州期末)小芳用二胡(如图)演奏了一曲《赛马》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小芳在演奏过程中,左手在弦上不停地上下移动。当小芳的左手手指向下移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发生的变化是(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当手指向下移动时,振动的琴弦越短,振动越快,即音调越高,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拉二胡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音调的高低。
4.(2021八上·越秀期末)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AB不符合题意;
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5.(2021八上·会宁期末)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并没有改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家乡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与音色的概念是一样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不同人发出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别的,C不符合题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肯定是由钟振动产生声音,带动空气振动,以空气为介质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不同发声体的特色;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6.(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把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分别输入同一示波器(注:用完全相同的方式采集声音),观察声音的波形如图,相比于甲声音,乙声音( )
A.音调低 B.响度大
C.音色与甲相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甲、乙波形图可知,甲声音振动慢,音调低,乙声音振动快,音调高;甲声音振动幅度大,响度大,乙声音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甲、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
7.(2021八上·天河期末)“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女生的声音音调高,男生的声音音调低,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8.(2021八上·白云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音调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
C.a、c的音调相同 D.b、c的响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a、b图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但振动的快慢不同,波形不同,所以音调、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a、c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是a、c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b、c的波形相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相同,但频率和振幅不同,即音色相同,但响度和音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可以通过声波图像的不同反应。
9.(2021八上·长宁期末)声纹锁是一种新型智能锁,它能识别是否是主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D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所以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10.(2021八上·浦东期末)某同学分别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同一面鼓,音色相同,某同学分别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
11.(2021八上·宽城期末)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
B.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
C.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音色主要由振动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所以我们区别排箫主要是依靠音色,B不符合题意;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吹排箫主要依靠竹管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C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而振动的频率与振动体的长短有关,这里竹管的长短不同,空气柱的长短也不同,发声时音调不同,所以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真空不能传声;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
12.(2021八上·永吉期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一言为定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心直口快是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条理、层次,与响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C符合题意;
D.一言为定是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与响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3.(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A.超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到,B符合题意;
C.声音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都可以传播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发声体的频率不同,声音分为超声、次声和人耳听声。
14.(2021八上·富川期末)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传播速度。扩音器的作用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5.(2021八上·宜州期末)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6.(2021八上·深圳期末)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机器人发出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表示
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调不同
D.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A不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B符合题意;
C.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通过音色的不同,因为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即不同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7.(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甲比乙(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8.(2021八上·罗湖期末)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在报告厅排演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合唱声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快,A不符合题意;
B.合唱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B符合题意;
C.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可通过音色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合唱使得声音更响亮,使声音的响度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9.(2021八上·龙凤期中)如图所示,在 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 D 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 的音调最高
C.用嘴依次吹瓶口,A 的音调最高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所以D的音调最高,B不符合题意;
C.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所以A的音调最高,C符合题意;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0.(2021八上·普宁期末)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D;频率/快慢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导致硬纸板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影响音调,A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声体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从而影响音调,B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B不符合题意;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发生了改变,音调发生改变,C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改变的是振动的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D不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榆次期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声是弦 产生的,琵琶声通过 传入人耳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声是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琵琶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长度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改变发声体的松紧,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22.(2021八上·黄浦期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 低;“小芳唱歌比小红好听”,指小芳嗓音的 比小红好。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言语不喧哗”意思是不要大声说话,故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音调低。
“小芳唱歌比小红好听”,这与发声体自身有关,故指小芳嗓音的音色比小红好。
【分析】减小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响度;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声音的特色是音色不同。
23.(2021八上·瑶海期中)如图三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撒一些黄豆在鼓面上,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 ;
(2)如图乙所示,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 ;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长钢尺(足够长)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声音的音调变 了(选填“高”或“低”)。
【答案】(1)转换法
(2)真空不能传声
(3)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在鼓面放置一些黄豆,敲击鼓面,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转换法。
(2)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3)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此时钢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所以声音的音调变低。
【分析】(1)根据微小物体的跳动幅度,反应发声体振幅大小,是转换法的利用;
(2)真空不能传声;
(3)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音调会改变。
24.(2021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在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李和小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小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1)空气柱;甲;丙
(2)瓶和水柱;丙;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了声音。
甲瓶中水量最多,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丙瓶中水量最少,空气柱最长,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2)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瓶和水柱振动发出声音。
丙瓶中水量最少,瓶子最轻,敲击时振动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甲瓶中水量最多,瓶子最重,敲击时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分析】(1)发声体在振动;发声体越大,频率低,音调低;发声体的频率高,音调高;
(2)敲击水瓶时,发声体是瓶和水,水越多,音调越低。
25.(2021八上·平遥期中)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她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答案】(1)a、b;控制变量法
(2)音调;松紧程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需使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因此需选择a和b进行实验。
小红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2)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
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6.(2021八上·高邮期中)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1)C
(2)减少;不变;变小
(3)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瓶内空气不断被抽出,所以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变小;声音的音调由声源决定,所以他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变。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仍不可能将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所以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因为实验中瓶内不可能形成真空,所以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八上·韩城期中)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1)(进行实验)
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2)(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3)(提出新的问题)
①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
(设计实验)
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①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②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③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④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 。
【答案】(1)C;B
(2)瓶子
(3)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
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瓶身振动频率慢,敲瓶发声的音调变低。
吹瓶发声是因为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了。
嘴对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5个小瓶,长短、粗细不同,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
【分析】(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频率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①物体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小,相应的音调越低。②物体越重,振动的越慢,频率越小,相应的音调越低。
(3)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8.(2021八上·江都月考)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2)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的室温: °C;
(3)若在甲保温杯中放100克0°C的水,将一小块-1°C的冰放入其中,塞好木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
A.这小块冰将化成0°C的水 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
C.水、冰的总质量不变 D.水的温度不变
(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升高/降低);
(5)保温瓶的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____)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1)B
(2)20
(3)A
(4)升高
(5)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水从100°C降到20°C,甲保温杯用时4小时,乙保温杯用时6小时,因此乙保温杯保温效果更好,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甲保温杯的水温降到20°C后将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室内温度可能是20°C。
(3)ABD.冰的温度低于保温杯中水的温度,冰会从水中吸收热量,水会释放热量。因此,此时0°C的水会结冰,而由于水结冰时会保持0°C不变,所以最终平衡状态下,冰不会升温超过0°C,因此冰无法继续从周围的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会发生熔化,A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B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会因位置或状态发生改变,故最终水、冰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温瓶内水的增多,保温瓶中空气柱的长度逐渐变短,因此加水导致的气柱振动频率加快,音调增高。
(5)ABD.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瓶胆放在远处和近处、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选取的实验变量可以分别探究瓶塞对声音传递的作用、发声体距离远近对听到声音效果的影响、音量的大小对听到声音的效果的影响,与本实验目的不符,ABD不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的是真空能否传声,实验应该对比真空和非真空下能否都能听到声音。因此,实验中可以选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将音乐贺卡分别放入其中,对比一下两种环境下是否都能听到声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实验中要保证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是相同的,这样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保温材料的性能情况。
(2)结合图象分析降温规律,当温度不再改变时,即水温降到了室温。
(3)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
(4)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29.(2021八上·茂名期中)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他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编号 松紧 长短 粗细 声音的高低
A 松 100cm 粗 低
B 松 100cm 细 中
C 松 50cm 细 高
D 紧 50cm 细 最高
(1)比较编号A与B,研究的是声音高低与发声体的 的关系。
(2)比较编号 可知:粗细、松紧相同时,发声体越短,声音就越 。
(3)比较编号C与D可知: 。
(4)小明由此分析,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相比较,右手弹奏时,按 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
(5)该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法。
【答案】(1)粗细
(2)BC;高
(3)声音高低与发声体松紧有关,长短和粗细相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
(4)细
(5)控制变量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发声体A、B松紧、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探究声音高低与发声体的粗细的关系。
(2)探究声音高低与弦的长短的关系,需使发声体的松紧、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故应选BC进行分析。由表格中数据中,发声体越短,音调越高。
(3)C、D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松紧不同,声音的高低不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可得声音高低与发声体松紧有关,长短和粗细相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
(4)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弦的长短、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细弦产生的音调高。
(5)实验中探究声音与声源长短、松紧、粗细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分析】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材料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0.(2021八上·普宁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音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的隔音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小的原理;
(2)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粗糙材料,如袜子和衣服在距离比较小时就听不到声音了,像平装书和塑料袋要在比较远的地方才听不到,所以粗糙材料隔音性能好,因为粗糙材料吸收声音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比报纸粗糙,所以海绵比报纸的隔音性能好;
(4) 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分析】(1)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2)考查对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
(3)根据总结的规律进行实际应用;
(4) 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控制噪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物理试卷-八年级上1.2声音的特征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勃利期末)琵琶、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前需要先定弦,为使其发出的音调变低,应采用的办法是( )
A.放松弦线 B.拉紧弦线
C.用更大的力拨弦线 D.以上方法都不行
2.(2021八上·凤山期末)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3.(2021八上·江州期末)小芳用二胡(如图)演奏了一曲《赛马》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小芳在演奏过程中,左手在弦上不停地上下移动。当小芳的左手手指向下移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发生的变化是(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4.(2021八上·越秀期末)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5.(2021八上·会宁期末)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并没有改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6.(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把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分别输入同一示波器(注:用完全相同的方式采集声音),观察声音的波形如图,相比于甲声音,乙声音( )
A.音调低 B.响度大
C.音色与甲相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7.(2021八上·天河期末)“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8.(2021八上·白云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音调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
C.a、c的音调相同 D.b、c的响度相同
9.(2021八上·长宁期末)声纹锁是一种新型智能锁,它能识别是否是主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0.(2021八上·浦东期末)某同学分别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1.(2021八上·宽城期末)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
B.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
C.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2.(2021八上·永吉期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一言为定
13.(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14.(2021八上·富川期末)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5.(2021八上·宜州期末)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6.(2021八上·深圳期末)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机器人发出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表示
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调不同
D.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7.(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甲比乙(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18.(2021八上·罗湖期末)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在报告厅排演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合唱声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19.(2021八上·龙凤期中)如图所示,在 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 D 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 的音调最高
C.用嘴依次吹瓶口,A 的音调最高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20.(2021八上·普宁期末)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榆次期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声是弦 产生的,琵琶声通过 传入人耳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22.(2021八上·黄浦期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 低;“小芳唱歌比小红好听”,指小芳嗓音的 比小红好。
23.(2021八上·瑶海期中)如图三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撒一些黄豆在鼓面上,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 ;
(2)如图乙所示,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 ;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长钢尺(足够长)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声音的音调变 了(选填“高”或“低”)。
24.(2021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在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李和小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小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5.(2021八上·平遥期中)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她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26.(2021八上·高邮期中)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八上·韩城期中)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1)(进行实验)
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2)(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3)(提出新的问题)
①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
(设计实验)
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①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②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③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④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 。
28.(2021八上·江都月考)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2)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的室温: °C;
(3)若在甲保温杯中放100克0°C的水,将一小块-1°C的冰放入其中,塞好木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
A.这小块冰将化成0°C的水 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
C.水、冰的总质量不变 D.水的温度不变
(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升高/降低);
(5)保温瓶的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____)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29.(2021八上·茂名期中)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他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编号 松紧 长短 粗细 声音的高低
A 松 100cm 粗 低
B 松 100cm 细 中
C 松 50cm 细 高
D 紧 50cm 细 最高
(1)比较编号A与B,研究的是声音高低与发声体的 的关系。
(2)比较编号 可知:粗细、松紧相同时,发声体越短,声音就越 。
(3)比较编号C与D可知: 。
(4)小明由此分析,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相比较,右手弹奏时,按 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
(5)该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法。
30.(2021八上·普宁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音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的隔音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弦乐器演奏时声音音调高低由琴弦振动的快慢决定,而琴弦振动快慢是由琴弦的松紧决定,琴弦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琴弦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要使声音音调变低,应该把弦线放松些。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振动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对琴弦进行松紧的调节。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B.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当手指向下移动时,振动的琴弦越短,振动越快,即音调越高,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拉二胡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音调的高低。
4.【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AB不符合题意;
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家乡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与音色的概念是一样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不同人发出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别的,C不符合题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肯定是由钟振动产生声音,带动空气振动,以空气为介质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不同发声体的特色;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6.【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甲、乙波形图可知,甲声音振动慢,音调低,乙声音振动快,音调高;甲声音振动幅度大,响度大,乙声音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甲、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
7.【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女生的声音音调高,男生的声音音调低,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8.【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a、b图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但振动的快慢不同,波形不同,所以音调、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a、c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是a、c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b、c的波形相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相同,但频率和振幅不同,即音色相同,但响度和音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可以通过声波图像的不同反应。
9.【答案】D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所以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10.【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同一面鼓,音色相同,某同学分别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音色主要由振动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所以我们区别排箫主要是依靠音色,B不符合题意;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吹排箫主要依靠竹管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C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而振动的频率与振动体的长短有关,这里竹管的长短不同,空气柱的长短也不同,发声时音调不同,所以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真空不能传声;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
12.【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心直口快是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条理、层次,与响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C符合题意;
D.一言为定是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与响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3.【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A.超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到,B符合题意;
C.声音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都可以传播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发声体的频率不同,声音分为超声、次声和人耳听声。
14.【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传播速度。扩音器的作用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A不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B符合题意;
C.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通过音色的不同,因为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即不同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7.【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快,A不符合题意;
B.合唱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B符合题意;
C.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可通过音色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合唱使得声音更响亮,使声音的响度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9.【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所以D的音调最高,B不符合题意;
C.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所以A的音调最高,C符合题意;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0.【答案】D;频率/快慢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导致硬纸板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影响音调,A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声体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从而影响音调,B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B不符合题意;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发生了改变,音调发生改变,C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改变的是振动的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D不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1.【答案】振动;空气;音调;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声是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琵琶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长度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改变发声体的松紧,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22.【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言语不喧哗”意思是不要大声说话,故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音调低。
“小芳唱歌比小红好听”,这与发声体自身有关,故指小芳嗓音的音色比小红好。
【分析】减小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响度;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声音的特色是音色不同。
23.【答案】(1)转换法
(2)真空不能传声
(3)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在鼓面放置一些黄豆,敲击鼓面,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转换法。
(2)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3)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此时钢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所以声音的音调变低。
【分析】(1)根据微小物体的跳动幅度,反应发声体振幅大小,是转换法的利用;
(2)真空不能传声;
(3)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音调会改变。
24.【答案】(1)空气柱;甲;丙
(2)瓶和水柱;丙;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了声音。
甲瓶中水量最多,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丙瓶中水量最少,空气柱最长,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2)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瓶和水柱振动发出声音。
丙瓶中水量最少,瓶子最轻,敲击时振动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甲瓶中水量最多,瓶子最重,敲击时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分析】(1)发声体在振动;发声体越大,频率低,音调低;发声体的频率高,音调高;
(2)敲击水瓶时,发声体是瓶和水,水越多,音调越低。
25.【答案】(1)a、b;控制变量法
(2)音调;松紧程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需使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因此需选择a和b进行实验。
小红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2)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
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6.【答案】(1)C
(2)减少;不变;变小
(3)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瓶内空气不断被抽出,所以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变小;声音的音调由声源决定,所以他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变。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仍不可能将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所以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因为实验中瓶内不可能形成真空,所以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7.【答案】(1)C;B
(2)瓶子
(3)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
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瓶身振动频率慢,敲瓶发声的音调变低。
吹瓶发声是因为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了。
嘴对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5个小瓶,长短、粗细不同,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
【分析】(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频率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①物体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小,相应的音调越低。②物体越重,振动的越慢,频率越小,相应的音调越低。
(3)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8.【答案】(1)B
(2)20
(3)A
(4)升高
(5)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水从100°C降到20°C,甲保温杯用时4小时,乙保温杯用时6小时,因此乙保温杯保温效果更好,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甲保温杯的水温降到20°C后将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室内温度可能是20°C。
(3)ABD.冰的温度低于保温杯中水的温度,冰会从水中吸收热量,水会释放热量。因此,此时0°C的水会结冰,而由于水结冰时会保持0°C不变,所以最终平衡状态下,冰不会升温超过0°C,因此冰无法继续从周围的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会发生熔化,A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B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会因位置或状态发生改变,故最终水、冰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温瓶内水的增多,保温瓶中空气柱的长度逐渐变短,因此加水导致的气柱振动频率加快,音调增高。
(5)ABD.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瓶胆放在远处和近处、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选取的实验变量可以分别探究瓶塞对声音传递的作用、发声体距离远近对听到声音效果的影响、音量的大小对听到声音的效果的影响,与本实验目的不符,ABD不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的是真空能否传声,实验应该对比真空和非真空下能否都能听到声音。因此,实验中可以选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将音乐贺卡分别放入其中,对比一下两种环境下是否都能听到声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实验中要保证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是相同的,这样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保温材料的性能情况。
(2)结合图象分析降温规律,当温度不再改变时,即水温降到了室温。
(3)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
(4)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29.【答案】(1)粗细
(2)BC;高
(3)声音高低与发声体松紧有关,长短和粗细相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
(4)细
(5)控制变量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发声体A、B松紧、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探究声音高低与发声体的粗细的关系。
(2)探究声音高低与弦的长短的关系,需使发声体的松紧、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故应选BC进行分析。由表格中数据中,发声体越短,音调越高。
(3)C、D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松紧不同,声音的高低不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可得声音高低与发声体松紧有关,长短和粗细相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
(4)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弦的长短、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细弦产生的音调高。
(5)实验中探究声音与声源长短、松紧、粗细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分析】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材料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0.【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小的原理;
(2)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粗糙材料,如袜子和衣服在距离比较小时就听不到声音了,像平装书和塑料袋要在比较远的地方才听不到,所以粗糙材料隔音性能好,因为粗糙材料吸收声音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比报纸粗糙,所以海绵比报纸的隔音性能好;
(4) 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分析】(1)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2)考查对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
(3)根据总结的规律进行实际应用;
(4) 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控制噪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