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5.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2.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文言文
我们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有哪四部曲?
读通课文 疏通文意
复述故事 感悟道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读通课文
sònɡ
ɡēnɡ
shì
jì
lěi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疏通文意
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句意:宋国有一个耕地的农民。田里有一个树桩。
疏通文意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句意: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疏通文意
跑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句意: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于是。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希望。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句意: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课文意思我来说
用几个词语,概括这个故事的经过。
你能根据关键词的提示, 试着背背课文吗?
耕田者
兔走触株
释耒待兔
兔不复得
为宋国笑
细读课文,思考:宋国的这个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什么?之后他有什么举动?结果如何?
品味课文 体会寓意
宋国的这个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什么?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偶然间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之后他有什么举动?
因释其耒而守株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会决定放下手中的农具守着树桩子?
他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再次捡到兔子。
他当时怎么想的?
冀复得兔
最终结果如何?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种田人再也没有捡到兔子,而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大家的笑料。
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兔子撞树桩而死,只是偶然才发生的事情,那个农夫却心存侥幸,一心想着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所以他被宋国人笑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想一想,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你想怎样劝劝他?
有,比如小明偶尔一次考出好成绩,却不努力,想次次考出好成绩。
王大爷一天,花两元钱买彩票中了十元钱,于是天天买,结果倾家荡产。
这种做法不对,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努力,认真去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借助课本上的拼音、注释、插图等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明白了故事包含的道理,感受了寓言的特点。
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坐车人想到南边的楚国去,却硬要往 北边走,他的行动和目标相反,这样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讲给别人听。
2.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