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生活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恋。
课文先写小时候我喜爱桂花的原因,再写桂花的香味迷人,然后写童年时代摇桂花之乐,最后通过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突出对家乡的怀恋之情。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学情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为线索,桂花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容易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味。课文中“摇桂花”的情节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学生不容易理解。课文通过写桂花表达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不足会造成情感衔接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浓浓的乡愁,一是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母亲的话中感受“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词句初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重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恋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桂花纷纷飘落的时候,一阵阵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你们觉得美吗?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课题《桂花雨》
2.想要学好课文,先要了解作者,出示作者相关介绍。
3.要读书,先识字。复习重点词语。
做糕饼 浸在 缠着 使劲地摇 泡茶 寻找 收一箩筐
二、初读课文,重温童年之梦
1.回顾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白鹭》和《落花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并点明本篇课文《桂花雨》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特别想念家乡?
相机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说一说“我”会想起与桂花有关的什么?
每当我想起桂花,“我”就想起 。
三、精读课文,品味桂花香味
1.作者是怎样写桂花香?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①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见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③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把句子放在段落里赏析,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学习对比的写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
3.联系并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两个“浸”。
第一个“浸”,将桂花的香味化无形为有形,强调桂花的香味浓郁。
第二个“浸”,强调桂花的用处,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用到。
四、多种形式读“摇花乐”,感受美好童年
1.师生合作读
师:“摇花对(你们)来说是件大事,(你们)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理解“缠”的意思,感受“我”盼望摇桂花的心情。
2.生加动作读:感受摇花之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4.配乐读:融入情感,练习说话
师引导:桂花树开花了,小小的花,淡淡的香气,飘在每个孩子身上,伴随着摇落的桂花:
桂花越落越多,落在 ,虽然 ,但 ,我 !
5.让我们一起闻着这花香,齐读: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四、合作学习,感悟浓浓的乡愁
1.琦君小时候家乡的院子里也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但念中学的时候,全家一起搬到了杭州,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2.小组讨论: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3.小组汇报
4.拓展有关思乡之情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课堂练习(训练说话):
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是故乡的 。
是故乡的 。
五、板书
3.桂花雨
琦君
欢乐童年 浓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