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凤山期末)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B.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2021八上·富川期末)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传播速度。扩音器的作用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2021八上·巴彦期末)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只闹钟放在纸盒中(如图),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将一只闹钟放在纸盒中,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逐步远离声源,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就越小,A符合题意;
BCD.音调、音色和速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2021八上·宜州期末)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5.(2021八上·绥滨期末)“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不要太大,是指响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6.(2021八上·灌阳期末)火箭起飞会产生巨大轰鸣,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巨大轰鸣”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响度大 D.振幅小
【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响度指指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巨大轰鸣”主要说明声音非常大,是因为飞机发声体振幅大,声音响度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7.(2021八上·越秀期末)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AB不符合题意;
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8.(2021八上·会宁期末)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并没有改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家乡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与音色的概念是一样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不同人发出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别的,C不符合题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肯定是由钟振动产生声音,带动空气振动,以空气为介质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不同发声体的特色;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9.(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甲比乙(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0.(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把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分别输入同一示波器(注:用完全相同的方式采集声音),观察声音的波形如图,相比于甲声音,乙声音( )
A.音调低 B.响度大
C.音色与甲相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甲、乙波形图可知,甲声音振动慢,音调低,乙声音振动快,音调高;甲声音振动幅度大,响度大,乙声音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甲、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
11.(2021八上·瑶海期末)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
A.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低
B.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两次相同
C.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
D.吉他弦的发出声音的音色两次不同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B.根据图可知,吉他弦第一次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45.4Hz,第二次低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06.0Hz,所以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高,A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第一次声音的响度为56dB,第二次声音的响度为73dB,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则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C符合题意;
D.两次的发声体相同,音色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可以通过分贝多少反应,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2.(2021八上·白云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音调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
C.a、c的音调相同 D.b、c的响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a、b图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但振动的快慢不同,波形不同,所以音调、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a、c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是a、c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b、c的波形相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相同,但频率和振幅不同,即音色相同,但响度和音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可以通过声波图像的不同反应。
13.(2021八上·深圳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表明振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A不符合题意;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中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是因为传声的介质空气正在减少,所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也发生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4.(2021八上·龙华期末)微信是现在一种重要的社交软件,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发送语音来交流,如图是微信聊天窗截图,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音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5.(2021八上·永吉期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一言为定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心直口快是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条理、层次,与响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C符合题意;
D.一言为定是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与响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6.(2021八上·环江期中)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BD.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而不同的发声体产生的声音音色不同。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7.(2021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小球偏转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8.(2021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是关于声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电话”实验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
B.“土电话”实验时用手从中间捏紧线,一样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C.泡沫塑料小球在扬声器中跳动情况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无关
D.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A不符合题意;
B.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B不符合题意;
CD.泡沫塑料小球将扬声器的振动转化成小球的跳动,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9.(2021八上·贵州期中)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ABD不符合题意;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0.(2021八上·松江期中)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赖楼道内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只有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楼道灯才会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不同。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勃利期末)开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 ;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答案】响度;音色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即指的是锣声时大时小,即指声音的强弱,故这里的忽大忽小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鼓声、锣声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的大小指响度;(2)音色与物质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2.(2021八上·凤山期末)如图,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不同。
【答案】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的音调不同。
【分析】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发声体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3.(2021八上·普宁期末)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 相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
【答案】响度;甲乙;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
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故音调最高的是丙。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4.(2021八上·白云期末)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因 发出声音.用相同的力度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振动;音调;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气流冲击铜片使铜片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相同力度对不同气孔吹气,不同的铜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在同一气孔吹气,不同的力度使铜片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改变发声体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25.(2021八上·揭东期末)音调表示声音的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高低;音调;响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音调的高低,频率快,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
【分析】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26.(2021八上·电白期末)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饶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 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对击铙钹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 来分辨锣声和饶钹声的。
【答案】振动;响度;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对击铙钹时,铙钹的振幅不同,响度也就不同,用力大时铙钹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锣声和饶钹声的。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7.(2021八上·瑶海期中)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实际上是声音的响度。
【分析】噪声检测器,可以检测噪声响度的大小。
28.(2021八上·连南期中)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声源是 ,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玻璃瓶和水;音调;响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筷子敲击瓶口,玻璃瓶和水发生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玻璃瓶和水。
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中的水的体积不同,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即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改变发声体的大小,可以改变音调;改变发声体振幅,可以改变响度。
29.(2021八上·潮安期中)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响度越 。
【答案】振幅;振幅;大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的越远,因此可知,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0.(2021八上·环江期中)示波器可以将声音转换成图形,显示出来。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四个声音的波形图,由此可判断,音调最低的是 ,音色与其它不同的是 。
【答案】丙;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图得,丙的振动周期最长,说明丙的频率最小,音调最低。
由图得,乙的波形与其他图的波形不同,说明乙的音色与其他图形的音色不同。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1八上·路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 变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声音较 (选填“高”或“低”),这是探究 的关系。
【答案】(1)响度
(2)高;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钢尺振动较慢,听到的声音较低;这是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2.(2021八上·紫金期末)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一只手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钢尺,听其响度;再用大一些的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
【答案】(1)快;高;振动的频率
(2)变大;变大;振幅;低于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大力拨钢尺,力度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很慢,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分析】(1)发声体的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调和频率越高;
(2)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响度和振幅有关;发声体的频率低于20Hz时,人听不到声音。
33.(2021八上·江油期中)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答案】(1)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振幅;振幅;大
(4)转换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开,由此可说明此时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则当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幅度更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将变大。
(3)由实验总结可知,根据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可得,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声源响度越大。
(4)物理中将这种不易观察测量的量转化为易观察测量的量来研究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分析】(1)实验中,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34.(2021八上·营山期中)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 。
【答案】(1)转换法
(2)大;振幅
(3)B;C
(4)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可以得到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BC。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35.(2021八上·榆次期中)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 。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2)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 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快;音色;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2)横截面积;a和c;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就越高;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发出的声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故需要对比a和c。
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c和d的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所以无法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分析】(1)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发声体越短振动越快;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听到;
(2)改变发声体 横截面积,音调不同;不同的材料,可以探究音调和发声体材料的关系。
36.(2021八上·遵化期中)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3)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仍然不同,声音的此特性是 ,由声源的 和结构等因素决定。
【答案】(1)振幅;响度
(2)频率;音调
(3)音色;材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较小的力拨动时,刻度尺振动的振幅变小,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小,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刻度尺振动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即钢尺和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材料不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分析】(1)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2)发声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不同的发声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1 / 1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凤山期末)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2.(2021八上·富川期末)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3.(2021八上·巴彦期末)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只闹钟放在纸盒中(如图),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2021八上·宜州期末)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5.(2021八上·绥滨期末)“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6.(2021八上·灌阳期末)火箭起飞会产生巨大轰鸣,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巨大轰鸣”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响度大 D.振幅小
7.(2021八上·越秀期末)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8.(2021八上·会宁期末)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并没有改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9.(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甲比乙(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10.(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把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分别输入同一示波器(注:用完全相同的方式采集声音),观察声音的波形如图,相比于甲声音,乙声音( )
A.音调低 B.响度大
C.音色与甲相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11.(2021八上·瑶海期末)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
A.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低
B.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两次相同
C.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
D.吉他弦的发出声音的音色两次不同
12.(2021八上·白云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音调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
C.a、c的音调相同 D.b、c的响度相同
13.(2021八上·深圳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14.(2021八上·龙华期末)微信是现在一种重要的社交软件,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发送语音来交流,如图是微信聊天窗截图,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5.(2021八上·永吉期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一言为定
16.(2021八上·环江期中)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17.(2021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8.(2021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是关于声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电话”实验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
B.“土电话”实验时用手从中间捏紧线,一样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C.泡沫塑料小球在扬声器中跳动情况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无关
D.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
19.(2021八上·贵州期中)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20.(2021八上·松江期中)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赖楼道内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勃利期末)开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 ;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22.(2021八上·凤山期末)如图,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不同。
23.(2021八上·普宁期末)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 相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
24.(2021八上·白云期末)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因 发出声音.用相同的力度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25.(2021八上·揭东期末)音调表示声音的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2021八上·电白期末)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饶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 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对击铙钹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 来分辨锣声和饶钹声的。
27.(2021八上·瑶海期中)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8.(2021八上·连南期中)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声源是 ,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9.(2021八上·潮安期中)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响度越 。
30.(2021八上·环江期中)示波器可以将声音转换成图形,显示出来。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四个声音的波形图,由此可判断,音调最低的是 ,音色与其它不同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1八上·路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 变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声音较 (选填“高”或“低”),这是探究 的关系。
32.(2021八上·紫金期末)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一只手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钢尺,听其响度;再用大一些的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
33.(2021八上·江油期中)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34.(2021八上·营山期中)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 。
35.(2021八上·榆次期中)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 。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2)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 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6.(2021八上·遵化期中)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3)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仍然不同,声音的此特性是 ,由声源的 和结构等因素决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B.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传播速度。扩音器的作用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将一只闹钟放在纸盒中,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逐步远离声源,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就越小,A符合题意;
BCD.音调、音色和速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5.【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不要太大,是指响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6.【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响度指指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巨大轰鸣”主要说明声音非常大,是因为飞机发声体振幅大,声音响度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7.【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AB不符合题意;
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家乡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与音色的概念是一样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不同人发出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别的,C不符合题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肯定是由钟振动产生声音,带动空气振动,以空气为介质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色是不同发声体的特色;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9.【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0.【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甲、乙波形图可知,甲声音振动慢,音调低,乙声音振动快,音调高;甲声音振动幅度大,响度大,乙声音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甲、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
11.【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B.根据图可知,吉他弦第一次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45.4Hz,第二次低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06.0Hz,所以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高,A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第一次声音的响度为56dB,第二次声音的响度为73dB,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则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C符合题意;
D.两次的发声体相同,音色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可以通过分贝多少反应,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2.【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a、b图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但振动的快慢不同,波形不同,所以音调、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a、c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是a、c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b、c的波形相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相同,但频率和振幅不同,即音色相同,但响度和音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可以通过声波图像的不同反应。
1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表明振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A不符合题意;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中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是因为传声的介质空气正在减少,所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也发生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4.【答案】C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音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5.【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心直口快是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条理、层次,与响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C符合题意;
D.一言为定是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与响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6.【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BD.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而不同的发声体产生的声音音色不同。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7.【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小球偏转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8.【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A不符合题意;
B.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B不符合题意;
CD.泡沫塑料小球将扬声器的振动转化成小球的跳动,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9.【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ABD不符合题意;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0.【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只有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楼道灯才会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不同。
21.【答案】响度;音色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即指的是锣声时大时小,即指声音的强弱,故这里的忽大忽小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鼓声、锣声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的大小指响度;(2)音色与物质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2.【答案】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的音调不同。
【分析】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发声体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3.【答案】响度;甲乙;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
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故音调最高的是丙。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4.【答案】振动;音调;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气流冲击铜片使铜片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相同力度对不同气孔吹气,不同的铜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在同一气孔吹气,不同的力度使铜片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改变发声体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25.【答案】高低;音调;响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音调的高低,频率快,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
【分析】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26.【答案】振动;响度;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对击铙钹时,铙钹的振幅不同,响度也就不同,用力大时铙钹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锣声和饶钹声的。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7.【答案】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实际上是声音的响度。
【分析】噪声检测器,可以检测噪声响度的大小。
28.【答案】玻璃瓶和水;音调;响度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筷子敲击瓶口,玻璃瓶和水发生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玻璃瓶和水。
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中的水的体积不同,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即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改变发声体的大小,可以改变音调;改变发声体振幅,可以改变响度。
29.【答案】振幅;振幅;大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的越远,因此可知,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0.【答案】丙;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图得,丙的振动周期最长,说明丙的频率最小,音调最低。
由图得,乙的波形与其他图的波形不同,说明乙的音色与其他图形的音色不同。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1.【答案】(1)响度
(2)高;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钢尺振动较慢,听到的声音较低;这是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2.【答案】(1)快;高;振动的频率
(2)变大;变大;振幅;低于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大力拨钢尺,力度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很慢,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分析】(1)发声体的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调和频率越高;
(2)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响度和振幅有关;发声体的频率低于20Hz时,人听不到声音。
33.【答案】(1)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振幅;振幅;大
(4)转换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开,由此可说明此时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则当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幅度更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将变大。
(3)由实验总结可知,根据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可得,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声源响度越大。
(4)物理中将这种不易观察测量的量转化为易观察测量的量来研究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分析】(1)实验中,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34.【答案】(1)转换法
(2)大;振幅
(3)B;C
(4)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可以得到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BC。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35.【答案】(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快;音色;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2)横截面积;a和c;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就越高;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发出的声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故需要对比a和c。
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c和d的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所以无法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分析】(1)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发声体越短振动越快;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听到;
(2)改变发声体 横截面积,音调不同;不同的材料,可以探究音调和发声体材料的关系。
36.【答案】(1)振幅;响度
(2)频率;音调
(3)音色;材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较小的力拨动时,刻度尺振动的振幅变小,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小,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刻度尺振动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即钢尺和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材料不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分析】(1)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2)发声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不同的发声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