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灼zhuó烧,炙。
扒bā
趴pā
酷热kù rè指天气闷热、炎热。
厌倦yàn juàn意思是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做。
附和 fù hè言语行动随和别人。
突兀tū wù高耸的样子。
哭泣kū qì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怦怦pēnɡ pēnɡ拟声词,形容心跳的声音。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
嘲笑cháo xiào讽刺挖苦别人。
晕眩yūn xuàn头昏眼花的感觉。亦指神志昏乱的样子。
呻吟shēn yín病痛或痛苦时的低哼声。
恍惚huǎng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暮色 mù sè 黄昏时的天色 。
安慰ān wèi安顿抚慰。
惊讶jīng yà惊异;惊奇。
凌乱líng luàn杂乱而无条理。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畏惧wèijù 害怕。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惊慌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高不可攀gāo bù kě pān 形容难以达到。也指对方身分高贵,难以与之交往。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 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头脑昏沉,视线模糊。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 意志消沉。
【易错读音】灼烧(zhuó) 抽噎(yē) 附和(hè) 突兀(wù) 怦怦(pēng)
趴下(pā) 安慰(wèi) 晕眩(xuàn) 滑稽(jī) 耸立(sǒng) 闪烁(shuò)
寻觅(mì) 闪烁(shuò) 参差不齐(cēncī)
二、字形
【易错字词】酷热 厌倦 悬崖 漫长 疲劳 暮色 惊讶 凌乱 畏惧 惊慌失措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2、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 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主题识记】
文章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克服,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的道理。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风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赏析】
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我”等待的漫长和心理上的无助感。
课文重点句子
感觉天旋地转。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赏析】
心理描写:描写细腻,对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课文赏析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自然环境描写,小中见大,蕴含了深刻地哲理。文章通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在爸爸的帮助下,一步步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告诉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拥有战胜它的坚定信念并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战胜它。
六、夯实基础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 “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 “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 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 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的人生经历。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 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 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 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 “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 “我”做 到 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 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 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