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第3课时 5、4、3、2加几
课题 5、4、3、2加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整堂课不再像前面那样的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创立合作讨论的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PPT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1.口算。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2.8+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学生开火车计算。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2+4= 6+4+5= 7+3+2= 答案:14 15 1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0分钟)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问:5+7等于多少 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 ③ 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 师小结:学生愿意用哪种方法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探究:5+6= 4+8= 2+9= 4+7= (1)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最快算出得数? (2)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3.讨论:你们喜欢哪种算法? 师小结:今天我们计算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大数,用“凑十法”计算可以正确地计算得数,但算起来很麻烦,如果交换位置当成大数加小数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1.①学生独立试做5+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学生1:拆小数把5分成2和3,3加7等于10,10加2得12,学生2:拆大数7,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 ③学生汇报。学生1:我觉得拆大数简单些。学生2:我认为拆小数简单些。学生3:我觉得哪种 都一样。 2.(1)观察算式的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快捷的方法进行计算。(2)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学生1:我是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计算的。 学生2:我是用“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计算的。学生3:我先交换加数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再计算。(3)学生说说自己对每种算式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3.学生1:拆小数凑大数简单些。 学生2:交换加数的位置当成大数加小数算简单些。 2.填一填。 计算3加9时,可以先想( )加( )等于( ),所以3加9也等于( ),也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 ),把3分成( )和( ),( )加9等于( ),( )再加( )得( )。 答案:9 3 12 12 3 2 1 1 10 10 2 12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P95页“做一做”第1、2、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完成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5+7=? 想:7+5=125+7=12
六、教学反思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8、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用“凑十法”口算,引导学生是拆大数简单还是拆小数简单些。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选择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用“凑十法”计算可以正确地计算得数,但算起来很麻烦,如果交换位置当成大数加小数算起来就方便多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次引导学生选择简便的计算。
教师点评和总结: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