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一上 第三单元 2.比大小【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一上 第三单元 2.比大小【优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09 11: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比大小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整节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比较两种事物大小的方法,并会用这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专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水果学具图案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知道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学具准备: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新。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老师报数,学生操作数字卡片:2、4、5、3、1. 3.谁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导入新课———比大小 认真读老师出示的卡片。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出示卡片。 明确老师的要求。 1.从1数到5,再从5 数到1。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图中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几只猴子?若每只猴子吃1个梨子、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2.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摆出小猴和各种水果,学习“<” “> ”和“ =”。 (1)教师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哪些水果和小猴的数量一样多?3只小猴和3个桃子的数量相等,用 “=”表示。 比一比、读一读。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同样多”。(如:2=2……) (2)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小猴比香蕉多。用“>”连接,板书“>”读作“大于号”,(板书3>2读作“3大于2”)。 老师编顺口溜:“开口大,朝大数”。便于学生记忆。 (3)教学“<”(方法同上)。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小猴比梨子少。教学3<4(板书3<4)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编顺口溜“尖头小,对小数”帮助学生记忆。 (4)发散思维。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可以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老师:请大家讨论 小猴怎么分才最公平? 3.同桌相互说一说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1.看图知道有3只猴子,3个桃,4个梨 ,2根香蕉。 2.(1)同桌之间讨论,想出小猴和3种水果的不同摆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展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2)看图比一比、说一说。小猴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时就用等于号连接如“3=3”举出生活实例。 (3)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并用学具摆一摆。 (4)速记老师编的顺口溜。 3.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可以比的事物。如,桃子比香蕉多,即3>2。
三、巩固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 2.找一找。(同桌游戏)在教室里找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1.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同桌间合作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引导学生说说顺口溜。 1.自由谈一谈。 2.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使用“<”,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的顺口溜。不足的是,上课组织教学花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在后半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中有些乱,孩子们还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跟着老师走,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学生不注意听老师要求什么,而只顾自己摆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悉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确实还需要思考。 教师点评和总结: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