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2021七上·江油月考)下图,丙地海拔是多少?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300米 B.150米;100米
C.200米;200米 D.300米;150米
【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丙地的海拔是100+100=200米,甲的海拔是300米,乙的海拔是1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021七上·泸县期末)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2.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答案】2.B
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2.读图分析可知, 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 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1七上·来宾期末)下列地形区与所在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非洲 B.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C.青藏高原—亚洲 D.刚果盆地—南美洲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A组合错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B组合错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位于亚洲 ,C组合正确;刚果盆地位于非洲,D组合错误。本题要求选择组合正确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地形区所处的大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
5.(2021七上·太原期末)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世界第一大洋,该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与此次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
A.2060.14米 B.-2060.14米 C.19757.86米 D.-19757.86米
【答案】(1)D
(2)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1)世界四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其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世界第一大洋,故答案为:D。(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可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与此次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8848.68-(-10909)=19757.86米。故选C。
【点评】(1)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也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即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021七上·汉寿期末)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未来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写。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7.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8.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 )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
【答案】6.C
7.D
8.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6.从1号营地到珠峰的线路等高线一直向海拔低处凸出,可间该线路是沿着山脊,C正确。故答案为:C。
7.图可知,图示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正确。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0米。前进营地的海拔是6500米,峰顶的海拔为8844.43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位于8844.43-6500=2344.43米,选项中最接近的是2350米,B正确。故答案为:B。
9.(2020七上·保山月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落基山脉
【答案】B
【知识点】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纵贯南美大陆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故答案为:B。
【点评】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岸,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最高峰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主山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
10.(2020七上·重庆月考)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和蓝色分别表示( )
A.草地、海洋 B.森林、海洋 C.平原、海洋 D.山地、湖泊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11.(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图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反映地表高低起伏
B.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草原
C.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D.外出旅行通常用到交通图
【答案】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最能直观反映地表高低起伏,A不符合题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B符合题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C不符合题意;利用交通图可以查询路线,因此外出旅行通常要用到交通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2)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12.(2021七上·瑶海期末)读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村位于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峰
(2)山峰甲的海拔可能是( )
A.1200米 B.1150米 C.900米 D.950米
(3)下列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图例和注记 B.方向 C.比例尺 D.图名
【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高村是位于两座山之间低洼处的鞍部,故答案为:C。(2)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山峰甲的海拔高度是在1100-1200米之间,故答案为:B。(3)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图名不一定要有,故答案为:D。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等高距。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方向用来指示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标于地图一角;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2021七上·武川期末)读下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
14.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A
14.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3.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也就是该区域的等高线距是100米,所以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在400-500米之间,故答案为:A。
14.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相反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大,以上四个坡度中,最小的是等高线最稀疏的④,故答案为:D。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16.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7.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答案】15.C
16.B
17.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16.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7.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18.(2021七上·昭阳期末)2021年国庆,小明一家外出旅游,途中小明画了一张地形素描。图中所绘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形素描图反映该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应该是山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20.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答案】19.D
20.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9.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20.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七上·和平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处表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22. 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 图中C地的海拔是(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24. 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km B.4km C.5km D.6km
【答案】21.D
22.C
23.B
2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1.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2.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23.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4.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5.(2021七上·港南期末)文亮同学的家乡位于东南丘陵。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B.相对高度不大,四周被高原环绕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丘陵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山地的特点是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二、综合题(共4题,共23分)
26.(2020七上·埇桥期中)填出对应的地形区名称。
世界之最 最大的高原 最长的山系 最大的盆地 最深的海沟 最大的沙漠
地形区 A B C D E
【答案】巴西高原;科迪勒拉山系;刚果盆地;马里亚纳海沟;撒哈拉沙漠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最长的山系是位于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最大的盆地是位于非 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之最的名称,牢记即可。
27.(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8.(2021七上·营口期末)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回答问题。
(1)第一步:了解居民点情况
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王庄和张庄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2)第二步:判断区域地形
凤凰山和圆顶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陈庄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3)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图所示地区应该属于 。
(4)第三步:判断区域水文特征
甲河大致流向是 , 庄附近可能有瀑布景观。
【答案】(1)5
(2)65;山脊
(3)山地
(4)自东向西;王庄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千米。
(2)由图可知,凤凰山的海拔是1160米,圆顶山的海拔是1095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60-1095=65米;陈庄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3)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图中所示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山地地形。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指向正北,可以看出,甲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王庄附近有瀑布景观,因为附近有陡崖地形,且有河流流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9.(2021七上·顺城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地研学旅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的海拔大致是 米,河流的流向是 ,该河流流经的山体部位是 (山脊/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他们会感受到 河段流速较快。判断的理由是 。
(3)漂流结束后,兴趣小组准备参观茶园和柑橘园,但天色将晚,便决定宿营,甲、乙两地更适合小组宿营的是 。
【答案】(1)650;西北-东南;山谷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河流流速较快
(3)乙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该河流流经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①河段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3)图中的甲、乙两地,乙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更适合小组宿营。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三、图文分析题(共2题,共21分)
30.(2021七上·紫金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中甲、乙、丙、丁为四座山峰的山顶。
(1)甲、乙、丙、丁四个山顶中,海拔最高的是 ,该山顶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 。
(3)该地区地形以 为主。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E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4)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费力的是 ,理由是 。
(5)若山顶甲与山顶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答案】(1)丁;878
(2)自西南向东北
(3)山地;陡崖;山谷;鞍部
(4)①;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3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山顶中,丁山峰海拔为978米,海拔最高;C地海拔高度为100米,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978米-100米=878米。
(2)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3)读图可知,该区域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较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A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B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4)读图可知,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②线路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平缓,登山最省力,①线路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最费力。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山顶甲与山顶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100000,实地距离约为3厘米×100000=3千米。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1.(2022·朝天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
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同学们远足研学,计划一次登山活动,其具体要求如下:
目的地:A地区
【任务安排】:
一组:体验攀岩的刺激,把红旗插在该地区的第二高峰上。
二组:沿河流行进,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
三组:翻越该地区的最高峰。
(1)该图是 地形图,图上等高距是 米。
(2)请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起点,并说明理由:一组:起点 ,理由 ;二组:起点 ,理由 ;三组:起点起点 ,理由 。
(3)三个小组中从起点到目的地行进中,一组是向 方向行进。
(4)会测算,若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两山峰实地相距 。
(5)请推测, 组最先到达目的地,目的地A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答案】(1)等高线;100
(2)B;B处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F;F处为山谷,发育成河流;D;D处为山脊,能经过最高峰甲
(3)东北
(4)3千米
(5)二;鞍部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是以闭合的线圈构成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相邻两条线之间的数值是100米,因此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2)由材料可知,一组的任务是体验攀岩的刺激,把红旗插在该地区的第二高峰上。由图可知,第二高峰是图中乙山峰,一组起点在B处最合适,B处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山顶为目的地乙山峰;二组是沿河流行进,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故一组的起点是F,F处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发育成河流;三组的任务是翻越该地区的最高峰,该地区最高峰是甲山峰,D处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能经过最高峰甲。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三个小组中从起点到目的地行进中,一组由B到乙是向东北方向行进。
(4)由图可知,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千米,若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两山峰实地相距为3千米。
(5)一组攀岩难度最大,三组目的地海拔最高,据推测,二组目的海拔最低,坡度较缓,最先到达目的地,目的地A为两座山头之间的低洼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2021七上·江油月考)下图,丙地海拔是多少?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300米 B.150米;100米
C.200米;200米 D.300米;150米
(2021七上·泸县期末)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2.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4.(2021七上·来宾期末)下列地形区与所在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非洲 B.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C.青藏高原—亚洲 D.刚果盆地—南美洲
5.(2021七上·太原期末)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世界第一大洋,该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与此次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
A.2060.14米 B.-2060.14米 C.19757.86米 D.-19757.86米
(2021七上·汉寿期末)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未来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写。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7.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8.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 )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
9.(2020七上·保山月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落基山脉
10.(2020七上·重庆月考)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和蓝色分别表示( )
A.草地、海洋 B.森林、海洋 C.平原、海洋 D.山地、湖泊
11.(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图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反映地表高低起伏
B.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草原
C.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D.外出旅行通常用到交通图
12.(2021七上·瑶海期末)读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村位于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峰
(2)山峰甲的海拔可能是( )
A.1200米 B.1150米 C.900米 D.950米
(3)下列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图例和注记 B.方向 C.比例尺 D.图名
(2021七上·武川期末)读下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
14.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16.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7.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18.(2021七上·昭阳期末)2021年国庆,小明一家外出旅游,途中小明画了一张地形素描。图中所绘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20.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2022七上·和平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处表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22. 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 图中C地的海拔是(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24. 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km B.4km C.5km D.6km
25.(2021七上·港南期末)文亮同学的家乡位于东南丘陵。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B.相对高度不大,四周被高原环绕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二、综合题(共4题,共23分)
26.(2020七上·埇桥期中)填出对应的地形区名称。
世界之最 最大的高原 最长的山系 最大的盆地 最深的海沟 最大的沙漠
地形区 A B C D E
27.(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28.(2021七上·营口期末)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回答问题。
(1)第一步:了解居民点情况
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王庄和张庄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2)第二步:判断区域地形
凤凰山和圆顶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陈庄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3)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图所示地区应该属于 。
(4)第三步:判断区域水文特征
甲河大致流向是 , 庄附近可能有瀑布景观。
29.(2021七上·顺城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地研学旅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的海拔大致是 米,河流的流向是 ,该河流流经的山体部位是 (山脊/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他们会感受到 河段流速较快。判断的理由是 。
(3)漂流结束后,兴趣小组准备参观茶园和柑橘园,但天色将晚,便决定宿营,甲、乙两地更适合小组宿营的是 。
三、图文分析题(共2题,共21分)
30.(2021七上·紫金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中甲、乙、丙、丁为四座山峰的山顶。
(1)甲、乙、丙、丁四个山顶中,海拔最高的是 ,该山顶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 。
(3)该地区地形以 为主。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E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4)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费力的是 ,理由是 。
(5)若山顶甲与山顶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31.(2022·朝天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
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同学们远足研学,计划一次登山活动,其具体要求如下:
目的地:A地区
【任务安排】:
一组:体验攀岩的刺激,把红旗插在该地区的第二高峰上。
二组:沿河流行进,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
三组:翻越该地区的最高峰。
(1)该图是 地形图,图上等高距是 米。
(2)请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起点,并说明理由:一组:起点 ,理由 ;二组:起点 ,理由 ;三组:起点起点 ,理由 。
(3)三个小组中从起点到目的地行进中,一组是向 方向行进。
(4)会测算,若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两山峰实地相距 。
(5)请推测, 组最先到达目的地,目的地A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丙地的海拔是100+100=200米,甲的海拔是300米,乙的海拔是1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答案】2.B
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2.读图分析可知, 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 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A组合错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B组合错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位于亚洲 ,C组合正确;刚果盆地位于非洲,D组合错误。本题要求选择组合正确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地形区所处的大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
5.【答案】(1)D
(2)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1)世界四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其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世界第一大洋,故答案为:D。(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可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与此次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8848.68-(-10909)=19757.86米。故选C。
【点评】(1)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也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即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答案】6.C
7.D
8.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6.从1号营地到珠峰的线路等高线一直向海拔低处凸出,可间该线路是沿着山脊,C正确。故答案为:C。
7.图可知,图示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正确。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0米。前进营地的海拔是6500米,峰顶的海拔为8844.43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位于8844.43-6500=2344.43米,选项中最接近的是2350米,B正确。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纵贯南美大陆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故答案为:B。
【点评】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岸,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最高峰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主山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
10.【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11.【答案】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最能直观反映地表高低起伏,A不符合题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B符合题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C不符合题意;利用交通图可以查询路线,因此外出旅行通常要用到交通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2)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12.【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高村是位于两座山之间低洼处的鞍部,故答案为:C。(2)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山峰甲的海拔高度是在1100-1200米之间,故答案为:B。(3)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图名不一定要有,故答案为:D。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等高距。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方向用来指示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标于地图一角;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答案】13.A
14.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3.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也就是该区域的等高线距是100米,所以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在400-500米之间,故答案为:A。
14.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相反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大,以上四个坡度中,最小的是等高线最稀疏的④,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B
17.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16.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7.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形素描图反映该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应该是山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答案】19.D
20.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9.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20.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1.D
22.C
23.B
2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1.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2.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23.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4.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5.【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丘陵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山地的特点是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6.【答案】巴西高原;科迪勒拉山系;刚果盆地;马里亚纳海沟;撒哈拉沙漠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最长的山系是位于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最大的盆地是位于非 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之最的名称,牢记即可。
27.【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8.【答案】(1)5
(2)65;山脊
(3)山地
(4)自东向西;王庄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千米。
(2)由图可知,凤凰山的海拔是1160米,圆顶山的海拔是1095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60-1095=65米;陈庄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3)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图中所示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山地地形。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指向正北,可以看出,甲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王庄附近有瀑布景观,因为附近有陡崖地形,且有河流流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9.【答案】(1)650;西北-东南;山谷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河流流速较快
(3)乙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该河流流经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①河段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3)图中的甲、乙两地,乙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更适合小组宿营。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0.【答案】(1)丁;878
(2)自西南向东北
(3)山地;陡崖;山谷;鞍部
(4)①;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3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山顶中,丁山峰海拔为978米,海拔最高;C地海拔高度为100米,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978米-100米=878米。
(2)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3)读图可知,该区域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较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A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B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4)读图可知,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②线路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平缓,登山最省力,①线路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最费力。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山顶甲与山顶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100000,实地距离约为3厘米×100000=3千米。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1.【答案】(1)等高线;100
(2)B;B处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F;F处为山谷,发育成河流;D;D处为山脊,能经过最高峰甲
(3)东北
(4)3千米
(5)二;鞍部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是以闭合的线圈构成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相邻两条线之间的数值是100米,因此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2)由材料可知,一组的任务是体验攀岩的刺激,把红旗插在该地区的第二高峰上。由图可知,第二高峰是图中乙山峰,一组起点在B处最合适,B处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山顶为目的地乙山峰;二组是沿河流行进,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故一组的起点是F,F处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发育成河流;三组的任务是翻越该地区的最高峰,该地区最高峰是甲山峰,D处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能经过最高峰甲。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三个小组中从起点到目的地行进中,一组由B到乙是向东北方向行进。
(4)由图可知,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千米,若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两山峰实地相距为3千米。
(5)一组攀岩难度最大,三组目的地海拔最高,据推测,二组目的海拔最低,坡度较缓,最先到达目的地,目的地A为两座山头之间的低洼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