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6、7的加减法
设计说明
1.操作、经历“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知“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联系,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和提炼。教学设计从这一观念出发,先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接着延伸“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复习导入。
导案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出示卡片)
2.同学们都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学案
1.学生开火车回答。
2.认真听讲。
达标检测
1.计算
2+1=3 2+2=4
3+3=6 1+4=5
5-0=5 5-5=0
自主探索。
导案
教学5+1 1+5 6-1 6-5
1.组织学生摆圆片。
2.提问,根据摆放图,你能写加法算式吗?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异同的原因?
(2)如何快速计算结果?
3.引导学生根据摆放的情况,写出一道减法算式。
(1)引导两个算式不同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案
1.学生两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将6个圆片分成5个和1个两部分组成。
2.学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 5+1=6 1+5=6
(1)预设:学生1:观察的角度和顺序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学生2:相加的两个数位置不同,相加的得数一样。
( 2)根据数的组成计算结果。
3.学生思考后写出:6-1=5 ,6-5=1 。
(1)观察的角度和顺序不同,列式就不同。
(2)交流:根据图意,也可以根据数的分解方法来计算。
达标检测
2.摆一摆,填一填。
2+4=( )
4+2=( )
答案:6 6
( )+( )=( )
( )+( )=( )
答案:
2 5 7;5 2 7
3.看图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答案:3 4 7;4 3 7;7 3 4;
7 4 3
三、巩固练习。
导案
1.按照要求摆小棒。左边摆4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
2.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3.引导学生根据这样的特点探究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课件展示P42页三角形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图两式”的特例。学案
1.动手操作。
2.讨论交流后得出:4+2=6
2+4=6 6-4=2 6-2=4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是互逆的。
3.学生观察:加减法算式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4.讨论发现:此图只能写出两道算式。明确:当分成的两部分相同时,只能写出两道算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看谁做得快。P42页“做一做”
2.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5+1=6 1+5=6 4+2=6 2+4=6 7-1=6 7-6=1 6-2=4
6-4=2 5+2=7 2+5=7 7-2=5 7-5=2 3+3=6 6-3=3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地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摆放自行车,送小动物回家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6、7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这样安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
教师点评和总结: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