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6和7(加减法应用)
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首先,观看以视频《金色秋天》为主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接着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引导他们知道表示的意思。本节内容是用一幅情境图反映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也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形纸片、小花图片、三角形纸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案
1.视频播放动画片的卡通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2.谈话引入。生活中的许多事例,我们都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板书课题)
学案
1.认真观察,仔细倾听。
2.边听边思考。
达标检测
1.看图列式计算。
5+( )=( )
2+( )=( )
2.
6-( )=( )
答案:1.2 7 5 7
2.2 4
二、自主探索,体验数数的方法。
导案
1.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
课件展示P46页情境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同桌说说看到了什么
(2) 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解答。
①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有见过的数学符号?
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②同桌讨论。
师小结: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下面的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③看图完成算式。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表述图意。
2.教学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教材P47页青蛙情境图。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2)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有什么不同
学案
1.学生观察后交流: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
(1)学生观察讨论:大括号和问号。思考它们表示的意义。
(2)交流结果: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边说边用两只手表示合起来的意思)。下面的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3)学生交流: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2.学生讨论:跳走之后还剩几只青蛙?算式:7-2=5
学生比较预设:这两幅图的?位置不同,第一幅图是求总数,第二幅图是求部分数。
达标检测
3.看图列式计算。
( )+( )=( )
( )+( )=( )
( )+( )=( )
( )+( )=( )
答案:3+5=8
3+2=5
3+3=6
3+2=5
三、巩固练习。
1.(1)课件出示书第46页“做一做”“企鹅图”并提出问题。
(2)出示大括号,在大括号下面加些“?只”引导表示什么意思?
(3)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课件展示P47页“企鹅图”。
引导大家说一说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你能解答吗?
学案
1.(1)学生观察提问: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2)学生1: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企鹅合起来。学生2: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
(3)要把2只和5只合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2+5=7(只)
2.学生回答。预设:学生1:一共有6只企鹅,右边有4只,左边有几只?生2:知道了一共有6只企鹅,还知道了右边有4只,求左边有多少只,用减法计算。6-4=2(只)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教材第48页“练习十”1、3题。
2.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为此,在设置课堂环节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意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也有缺陷。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秩序有些混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应该在与学生互动时,引导他们讨论思考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师点评和总结: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