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连加 连减
课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一摆,使其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练习,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一、导入。同学们,小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华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小华喂5只小鸡的图片)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学生讨论:学生1:我们看见了5只小鸡;学生2:小华在喂小鸡;学生3:小华在喂5只小鸡。 1.口算。3+2=9-1=5-4=8+2=答案:5 8 1 10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加。出示P65页情境图一。1.引导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 连加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②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二、教学连减。出示P65页情境图二。1.分步操作,让学生说图意。提问题。2.教师巡视,引导说运算顺序。8-2-2=43.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4.师小结:计算连减时先算前面的减法,再用它们的得数减去第3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三、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减呢?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一、1.同学们观察。小华在喂小鸡。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 学生2: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5+2+1。3.认真观察。4.小组汇报。学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学生2: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学生3: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二、1.学生尝试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2.学生动手摆学具操作。3.尝试取个名:“连减”。4.同桌说说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三、预设:家里原来有3个苹果,妈妈先买了2个,又买了3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可以用3+2+3=8来计算。独立完成后交流。 同桌摆一摆1+3+4=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答:先算两个数的得数即1+3=4,再算4+4=84+3+1=89-3-2=8-3-4=答案:41联系实际,同桌编一道连减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P65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1.完成后,交流算法,集体纠正。2.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你会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连加或连减的例子吗?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计算时都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算出的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清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节课我根据情境图制作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列出算式。同时通过小棒摆的过程可以看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也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教师点评和总结: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