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7 18:28:2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2.(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3.(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4.(2021七上·港南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美板块 D.非洲板块
5.(2021七上·罗湖期末)如图示意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的某岛国,依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对该岛屿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 B.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C.完全位于西半球 D.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该岛屿(  )
A.火山、地震频繁 B.地壳比较稳定
C.有极夜现象 D.受海洋影响小
6.(2021七上·鄂州期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读下图“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
7.(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2021七上·太原期末)
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海域的某群岛发生6.9级地震,并在当地引发了小规模海啸。下图为“板块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此次地震有关的板块主要包括 (  )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2)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
A.洪涝 B.干旱 C.台风 D.海啸
9.(2021七上·潮阳期末)读“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是(  )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下陷
(3)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哪一大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尽量从屋内跑向屋外
B.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C.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厨房
D.野外避震时应躲到山脚边
10.(2021七上·揭阳期末)过去,我们总是夸夸其谈,说那些岩石超越了时间而古不变,以至于我们把不变的事物说成“坚如磐石”。然而,现代科学却让这种说法变得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它认为岩石是在不断变迁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够表达海陆变迁的词语是(  )
A.坚如磐石 B.沧海桑田 C.斗转星移 D.暴风骤雨
(2)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德国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麦哲伦 C.加加林 D.魏格纳
(3)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其中缓慢漂移到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4)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动植物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021七上·济宁期末)大千世界皆地理,分析下列地理实例,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了海平面上升导致海陆变迁
B.乙图反映了地壳变动导致海陆变迁
C.丙图反映了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D.甲、乙、丙海陆变迁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
12.图甲中,板块A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021七上·建华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7分,日本东京时间2月13日23时7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7.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东京和北京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壳的变动 D.地球的形状
14.读图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
A.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C.日本位于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日本位于北半球
(2021七上·汝南期末) 2021年3月5日,新西兰北岛以北海域连续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下图是“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新西兰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频发,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16.新西兰周边海域发生地震时,还需警防(  )
A.洪涝 B.海啸 C.旱灾 D.火灾
(2021七上·定州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有人说几千万年以后,B所在海域会成为新的大洋,原因可能是(  )
A.板块间发生碰撞 B.板块间发生张裂
C.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D.当地降水量增加
18.C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B.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9.A处火山地震带名称是(  )
A.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科迪勒拉火山地震带
20.(2021七上·昭阳期末)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边,伫立着三根特别的大理石柱,静静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也以其奇特的外观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三根石柱的变化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是风力作用的结果
D.是海平面升降的结果
二、综合题(共3题,共27分)
21.(2021七上·吉林期末)某学习小组探究“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左上图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   运动(填“挤压”或“张裂”),左下图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运动   (填“挤压”或“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填“断裂陷落”或“隆起”)。
(2)读右图可知,六大板块中   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其高度会   。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   的地带。
22.(2021七上·铁锋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读图观察,几乎完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熊本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由图判断,①海域将会   (扩大/消失),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碰撞挤压/张裂)地带。
(3)②和③两处,分布有世界上高大山系的是   处。
(4)观察地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大致由六大板块组成 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C.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D.板块由陆地组成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底下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3.(2021七上·依安期末)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中国位于   。(填字母)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是   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①处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发生碰撞(填板块的名称)。
三、图文分析题(共2题,共13分)
24.(2021七上·大洼期末)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材料二:“世界板块和火山、地震带示意图”。
(1)从图中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登山队队员们在攀登珠峰途中发现了一块海洋生物化石,说明____(填字母)。
A.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这些海洋生物爬上了珠峰
C.这里曾经是海洋
D.有人将化石遗落在了珠峰
(3)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我国位于   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4)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据图说明原因:   
(5)许多学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实际上是“岩升雪降”,其中“岩升”的主要原因是:   。
25.(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2.【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4.【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答案】(1)A
(2)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A.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从图中可知,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所以它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A正确;
B.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B错误;
C.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 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该岛屿位于大约12°W-25°W左右,该岛屿 完全位于西半球 ,C错误;
D.地中高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D错误。
( 2)从图中可知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欲该岛屿火山、地震频繁。
故答案为:(1)A;(2)A。
【点评】(1) 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 30度为低纬度,30 ~ 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从图中可知,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所以它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跨北温带和北寒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 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该岛屿位于大约12°W-25°W左右,该岛屿 完全位于西半球 ;地中高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
(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快,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火山、地震频繁。
6.【答案】(1)C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根据图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与非洲板块无关。所以本题选择A。
【点评】(1)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7.【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8.【答案】(1)D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此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所产生的,故答案为:D。(2)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海域的某群岛,海洋中或海洋附近岛屿发生的地震容易引发海啸等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9.【答案】(1)C
(2)A
(3)B
(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中的是太平洋板块。故答案为:C。(2)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的,故答案为:A。(3)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和阿拉伯半岛都位于③印度洋板块上。故答案为:B。(4)当地震发生时,时间很短,在室外应尽量选择跑到开阔的地带,在室内要选择桌子下面、墙角墙根、厕所、厨房等地暂时躲避。故答案为:C。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10.【答案】(1)B
(2)D
(3)C
(4)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海陆变迁指的是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能够表达海陆变迁。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世纪初,魏格纳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 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 “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故答案为:D。(3)根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知,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南极洲大陆。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气候变化、灾害和人类活动等(例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造成海陆变迁的影响不是很大,属于次要原因。故答案为:C。
【点评】(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大约0.53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到0.39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且南极半岛与南美洲分离,形成德雷克海峡。从此,南极大陆在地理上完全独立了,地球上基本形成了七大洲的雏型。
(4)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1.读图可知,甲图反映的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迁,乙图反映的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陆变迁,丙图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故选C。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图甲中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A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B。
【答案】13.A
1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日本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由于地壳的碰撞挤压,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频繁,平均每天约有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同时,与火山地震相伴的温泉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资源。
13.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时间较早,东京比北京位置偏东,故产生时间差异。造成时间差异跟地球的公转、地壳的变动和地球的形状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地壳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BC错误,日本多火山和地震跟位于北半球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5.结合图示来看,大洋洲的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地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无关。故答案为:A。
16.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伴随其它灾害,因为新西兰是岛国,四面环海,此次新西兰的地震可能引发海啸灾害,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海边发生地震不用担心火灾,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D
19.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7.读图可知,B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是张裂拉伸的,所以红海会不断扩大,几千万年以后,B所在海域会成为新的大洋。根据题意选B。
18.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读图可知,C位于有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故根据题意选D。
19.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读图可知,图中C处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故线B。
20.【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意大利的这三根大理石柱建成以后,由于那不勒斯附近火山的喷发,火山灰将大理石柱埋在地下3.6米;到了15世纪,这里的地面下降了6.3米;15世纪到18世纪,地面又上升了6.3米;18世纪至1995年,地面又下降了2.5米,这些都是海平面升降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21.【答案】(1)挤压;张裂;断裂陷落
(2)太平洋
(3)印度洋;亚欧;升高
(4)交界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左上图实验显示书本向上拱起,是因为受到了来自两侧的挤压力,因此该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挤压运动;左下图实验中纸张被撕开而成为两部分,反映了板块中的运动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出现断裂陷落,比如东非大裂谷。
(2)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他板块都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
(3)据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由北部的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随着板块的挤压,山脉的高度将会不断升高。
(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因此成为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2.【答案】(1)太平洋板块;环太平洋
(2)消失;碰撞挤压
(3)③
(4)D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形成了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熊本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由图可知,①地中海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海洋面积会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3)②和③两处中,③处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形成了世界上高大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②处红海因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海洋会不断扩大。
(4)全球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板块既包含了陆地,也包含了海洋,故答案为:D。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躲在课桌旁蹲下,靠墙角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或躲到洗手间里等,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都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23.【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D;A
(3)环太平洋
(4)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即D,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即A。
(3)图中显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是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是因为这两大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①处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据图分析可知,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4.【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
(2)C
(3)亚欧;印度洋;活跃
(4)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5)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个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一个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从图中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2)海洋生物化石,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演化而成的化石,说明珠峰这里曾经是海洋,经历了地壳运动后,演变为陆地,并隆起形成山脉。C正确。
(3)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地震多发。
(4)图中显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因此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可能形成新的大洋。    
(5)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所以山脉的岩石会不断升高。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5.【答案】(1)海洋;地壳运动
(2)陆地;海平面上升
(3)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形成了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由材料二可知,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3)由材料三说明可知,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2.(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4.(2021七上·港南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美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2021七上·罗湖期末)如图示意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的某岛国,依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对该岛屿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 B.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C.完全位于西半球 D.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该岛屿(  )
A.火山、地震频繁 B.地壳比较稳定
C.有极夜现象 D.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1)A
(2)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A.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从图中可知,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所以它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A正确;
B.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B错误;
C.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 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该岛屿位于大约12°W-25°W左右,该岛屿 完全位于西半球 ,C错误;
D.地中高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D错误。
( 2)从图中可知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欲该岛屿火山、地震频繁。
故答案为:(1)A;(2)A。
【点评】(1) 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 30度为低纬度,30 ~ 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从图中可知,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所以它完全位于高纬度地区;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跨北温带和北寒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 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该岛屿位于大约12°W-25°W左右,该岛屿 完全位于西半球 ;地中高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该岛屿大约在北纬60°-北纬66.5°之间, 该岛屿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 。
(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快,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火山、地震频繁。
6.(2021七上·鄂州期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读下图“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1)C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根据图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与非洲板块无关。所以本题选择A。
【点评】(1)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7.(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8.(2021七上·太原期末)
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海域的某群岛发生6.9级地震,并在当地引发了小规模海啸。下图为“板块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此次地震有关的板块主要包括 (  )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2)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
A.洪涝 B.干旱 C.台风 D.海啸
【答案】(1)D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此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所产生的,故答案为:D。(2)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海域的某群岛,海洋中或海洋附近岛屿发生的地震容易引发海啸等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9.(2021七上·潮阳期末)读“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是(  )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下陷
(3)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哪一大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尽量从屋内跑向屋外
B.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C.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厨房
D.野外避震时应躲到山脚边
【答案】(1)C
(2)A
(3)B
(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中的是太平洋板块。故答案为:C。(2)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的,故答案为:A。(3)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和阿拉伯半岛都位于③印度洋板块上。故答案为:B。(4)当地震发生时,时间很短,在室外应尽量选择跑到开阔的地带,在室内要选择桌子下面、墙角墙根、厕所、厨房等地暂时躲避。故答案为:C。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10.(2021七上·揭阳期末)过去,我们总是夸夸其谈,说那些岩石超越了时间而古不变,以至于我们把不变的事物说成“坚如磐石”。然而,现代科学却让这种说法变得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它认为岩石是在不断变迁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够表达海陆变迁的词语是(  )
A.坚如磐石 B.沧海桑田 C.斗转星移 D.暴风骤雨
(2)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德国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麦哲伦 C.加加林 D.魏格纳
(3)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其中缓慢漂移到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4)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动植物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1)B
(2)D
(3)C
(4)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海陆变迁指的是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能够表达海陆变迁。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世纪初,魏格纳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 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 “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故答案为:D。(3)根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知,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南极洲大陆。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气候变化、灾害和人类活动等(例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造成海陆变迁的影响不是很大,属于次要原因。故答案为:C。
【点评】(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大约0.53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到0.39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且南极半岛与南美洲分离,形成德雷克海峡。从此,南极大陆在地理上完全独立了,地球上基本形成了七大洲的雏型。
(4)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2021七上·济宁期末)大千世界皆地理,分析下列地理实例,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了海平面上升导致海陆变迁
B.乙图反映了地壳变动导致海陆变迁
C.丙图反映了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D.甲、乙、丙海陆变迁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
12.图甲中,板块A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1.读图可知,甲图反映的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迁,乙图反映的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陆变迁,丙图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故选C。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图甲中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A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B。
(2021七上·建华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7分,日本东京时间2月13日23时7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7.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东京和北京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壳的变动 D.地球的形状
14.读图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
A.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C.日本位于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日本位于北半球
【答案】13.A
1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日本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由于地壳的碰撞挤压,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频繁,平均每天约有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同时,与火山地震相伴的温泉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资源。
13.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时间较早,东京比北京位置偏东,故产生时间差异。造成时间差异跟地球的公转、地壳的变动和地球的形状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地壳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BC错误,日本多火山和地震跟位于北半球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七上·汝南期末) 2021年3月5日,新西兰北岛以北海域连续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下图是“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新西兰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频发,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16.新西兰周边海域发生地震时,还需警防(  )
A.洪涝 B.海啸 C.旱灾 D.火灾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5.结合图示来看,大洋洲的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地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无关。故答案为:A。
16.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伴随其它灾害,因为新西兰是岛国,四面环海,此次新西兰的地震可能引发海啸灾害,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海边发生地震不用担心火灾,故答案为:B。
(2021七上·定州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有人说几千万年以后,B所在海域会成为新的大洋,原因可能是(  )
A.板块间发生碰撞 B.板块间发生张裂
C.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D.当地降水量增加
18.C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B.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9.A处火山地震带名称是(  )
A.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科迪勒拉火山地震带
【答案】17.B
18.D
19.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7.读图可知,B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是张裂拉伸的,所以红海会不断扩大,几千万年以后,B所在海域会成为新的大洋。根据题意选B。
18.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读图可知,C位于有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故根据题意选D。
19.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读图可知,图中C处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故线B。
20.(2021七上·昭阳期末)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边,伫立着三根特别的大理石柱,静静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也以其奇特的外观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三根石柱的变化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是风力作用的结果
D.是海平面升降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意大利的这三根大理石柱建成以后,由于那不勒斯附近火山的喷发,火山灰将大理石柱埋在地下3.6米;到了15世纪,这里的地面下降了6.3米;15世纪到18世纪,地面又上升了6.3米;18世纪至1995年,地面又下降了2.5米,这些都是海平面升降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二、综合题(共3题,共27分)
21.(2021七上·吉林期末)某学习小组探究“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左上图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   运动(填“挤压”或“张裂”),左下图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运动   (填“挤压”或“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填“断裂陷落”或“隆起”)。
(2)读右图可知,六大板块中   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其高度会   。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   的地带。
【答案】(1)挤压;张裂;断裂陷落
(2)太平洋
(3)印度洋;亚欧;升高
(4)交界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左上图实验显示书本向上拱起,是因为受到了来自两侧的挤压力,因此该实验反映了板块中的挤压运动;左下图实验中纸张被撕开而成为两部分,反映了板块中的运动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出现断裂陷落,比如东非大裂谷。
(2)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他板块都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
(3)据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由北部的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随着板块的挤压,山脉的高度将会不断升高。
(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因此成为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2.(2021七上·铁锋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读图观察,几乎完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熊本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由图判断,①海域将会   (扩大/消失),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碰撞挤压/张裂)地带。
(3)②和③两处,分布有世界上高大山系的是   处。
(4)观察地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大致由六大板块组成 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C.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D.板块由陆地组成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底下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1)太平洋板块;环太平洋
(2)消失;碰撞挤压
(3)③
(4)D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形成了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熊本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由图可知,①地中海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海洋面积会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3)②和③两处中,③处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形成了世界上高大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②处红海因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海洋会不断扩大。
(4)全球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板块既包含了陆地,也包含了海洋,故答案为:D。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躲在课桌旁蹲下,靠墙角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或躲到洗手间里等,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都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23.(2021七上·依安期末)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中国位于   。(填字母)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是   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①处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发生碰撞(填板块的名称)。
【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D;A
(3)环太平洋
(4)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即D,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即A。
(3)图中显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是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是因为这两大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①处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据图分析可知,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图文分析题(共2题,共13分)
24.(2021七上·大洼期末)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材料二:“世界板块和火山、地震带示意图”。
(1)从图中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登山队队员们在攀登珠峰途中发现了一块海洋生物化石,说明____(填字母)。
A.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这些海洋生物爬上了珠峰
C.这里曾经是海洋
D.有人将化石遗落在了珠峰
(3)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我国位于   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4)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据图说明原因:   
(5)许多学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实际上是“岩升雪降”,其中“岩升”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
(2)C
(3)亚欧;印度洋;活跃
(4)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5)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个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一个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从图中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2)海洋生物化石,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演化而成的化石,说明珠峰这里曾经是海洋,经历了地壳运动后,演变为陆地,并隆起形成山脉。C正确。
(3)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地震多发。
(4)图中显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因此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可能形成新的大洋。    
(5)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所以山脉的岩石会不断升高。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5.(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1)海洋;地壳运动
(2)陆地;海平面上升
(3)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形成了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由材料二可知,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3)由材料三说明可知,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