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2 17:07:3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山东期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①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可见光,A错;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但不是根本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在夜晚,但白天也有,C错;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正确。
2.该方法增加了云量,从而使云层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达到地面的①减弱,A正确。运量增加,②增多,③增强。对④的影响不是直接影响,因此,BCD均错。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下图为一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实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
A.水的三相变化 B.大气受热过程
C.地球内部结构 D.热力环流原理
4.该模拟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外界气流干扰 B.保持相对恒温环境
C.减慢冰块融化速度 D.减缓热水降温速度
【答案】3.D
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热水上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冰块上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气压高低和“上空”同一高度气压高低出现略微差异,香烟气流运动反映了密闭箱中的气流运动状况,模拟的是热力环流原理,D正确。该实验并不是为了模拟水的三相变化,A错。也无法模拟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BC错。故答案为:D。
4.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箱体隔绝了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避免外界气流干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不是为了减慢冰块融化速度或减缓热水降温速度,A正确,CD错。保持相对恒温环境则箱内温差差异不大,不利于热力环流的发生,B错。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岳阳期末)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受图中哪一作用形成(  )
A.① B.② C.③ D.④
6.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目的是(  )
A.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
B.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C.弥补植物蒸腾所损失的水分
D.防止土壤板结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由题干可知,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大,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可以防御霜冻,A正确;BCD与题干不符,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为获取工作动力,“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读“玉兔号”月球车和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
8.“玉兔号”月球车的工作动力,来源于接收图中对应的哪个辐射(  )
A.① B.③ C.⑤ D.⑦
【答案】7.D
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7.月球上为真空环境,没有大气层,所以白天缺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夜晚缺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指向外太空的大气辐射,⑤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在月球上,由于缺少大气层,故②弱、①强、③弱、④弱、⑤弱,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8.结合上题分析,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接收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湖南月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右图为天津市简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天津市(  )
A.热岛强度没有季节差异 B.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微弱
C.夏季热岛持续时间最长 D.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
10.天津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9.读图,天津市四条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代表不同的季节,有较明显的差异,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明显,B错误;该图显示的是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并不能看出夏季热岛的持续时间,C错误;读图可知20点-6点时间段,即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D正确。故答案为:D。
10.由于城市热岛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会产生风力叠加,从而使海风势力增强。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城市上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因此,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城市。即由①、②、③、④四地吹向中心城区。海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即由东部的渤海吹向陆地,即海风风向为自西向东。图中四地,只有②地,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葫芦岛月考)雾是由悉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也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深秋的夜晚,雾产生前(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12.当雾产生时(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地面降温剧烈 D.大气吸收增强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11.由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辐射冷却,降温明显,地面辐射减弱,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增强,不利于雾的产生,A错误;雾产生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当雾产生时,空气中水汽增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D正确;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降温幅度变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图甲),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
14.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答案】13.D
1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13.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国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14.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2020高一上·永昌期末)盛夏季节,某地区形成一次比较稳定的热力环流过程,如果图中丙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热力环流垂直气流的起点或终点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属于高压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甲、丁
16.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流方向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甲→丙→乙→丁 D.乙→甲→丙→丁
【答案】15.D
1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①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④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15.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高度、海陆分布状况及季节,判断:此季节为盛夏,若近地面丙地位于陆地,丁地位于海洋,那么陆地气温高,为低压,海洋气温低,为高压;高空正好相反,甲为高压,乙为低压。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6.据题意可知,此时为盛夏,近地面丁地位于海洋,为高压,丙地位于陆地,为低压,故气流由丁流向丙,高空气流由甲流向乙;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丙流向甲,由乙流向丁,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7.(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包括A   、B   、C   三种形式。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且经过大气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少。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直接热源来自图中的   。
【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大;短
(5)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3)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5)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因此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
【点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18.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B小于C的原因是   。
(3)E表示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4)A称为   ,有云的夜晚A   (大,小)。
【答案】(1)C;A;D
(2)大气削弱作用
(3)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4)大气逆辐射;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2)据图判断,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会反射、散射和吸收部分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3)据图判断,E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通过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4)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由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A)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三句话概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部分向下传递给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19.(2019高一上·安徽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②、③所表示的辐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
③   。
(2)由图知,地面增温主要来自   (填图中数码),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来自   (填图中数码)。
(3)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秸秆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答案】(1)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①;④
(3)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浓烟,而使云层增厚,导致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多、近地面气温升高,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增强,因此可有效防御因寒潮天气所造成损失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则发出②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能量部分的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①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2)由图可知,地面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因此主要来自①;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④。(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燃烧湿草、秸秆等可产生大量浓烟,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地边杂草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经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局部地区气温升高,从而增强区域的大气保温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防御因寒潮造成的损失。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云量越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2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答案】(1)上升;低于
(2)
(3)夜
(4)冷热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乙地空气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热力环流箭头首尾相接。据图可知,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3)据图②可知,近地面陆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应为夜间。(4)热力环流是地球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点评】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3.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21.(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   ,其依据是   。
(2)A,B,C代表风所受的三个力,其名称分别是   、   、   。
(3)此风在   (南、北)半球。如果没有B的影响,风向是   。
(4)若图中等压线之间差值相等,E,F两点,风速较大的是   ,其依据是:   。
【答案】(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3)北;平行于等压线
(4)FF点;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由于图中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说明大气水平运动受摩擦力作用,故该图表示的为近地面风向,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可忽略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读图可知,A箭头垂直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应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箭头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C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
(3)图示风向向右偏,判断位于北半球。由上题分析可知,B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B的影响,风向是与等压线平行。
(4)读图可知,由于F点等压线较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故F处风速较大。
故答案为:(1)1;2。(2)1;2;3;(3)1;2;(4)1;2。
【点评】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向和等压线斜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山东期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下图为一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实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
A.水的三相变化 B.大气受热过程
C.地球内部结构 D.热力环流原理
4.该模拟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外界气流干扰 B.保持相对恒温环境
C.减慢冰块融化速度 D.减缓热水降温速度
(2021高一上·岳阳期末)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受图中哪一作用形成(  )
A.① B.② C.③ D.④
6.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目的是(  )
A.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
B.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C.弥补植物蒸腾所损失的水分
D.防止土壤板结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为获取工作动力,“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读“玉兔号”月球车和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
8.“玉兔号”月球车的工作动力,来源于接收图中对应的哪个辐射(  )
A.① B.③ C.⑤ D.⑦
(2021高一上·湖南月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右图为天津市简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天津市(  )
A.热岛强度没有季节差异 B.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微弱
C.夏季热岛持续时间最长 D.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
10.天津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上·葫芦岛月考)雾是由悉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也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深秋的夜晚,雾产生前(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12.当雾产生时(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地面降温剧烈 D.大气吸收增强
(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图甲),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
14.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2020高一上·永昌期末)盛夏季节,某地区形成一次比较稳定的热力环流过程,如果图中丙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热力环流垂直气流的起点或终点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属于高压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甲、丁
16.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流方向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甲→丙→乙→丁 D.乙→甲→丙→丁
二、综合题
17.(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包括A   、B   、C   三种形式。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且经过大气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少。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直接热源来自图中的   。
18.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B小于C的原因是   。
(3)E表示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4)A称为   ,有云的夜晚A   (大,小)。
19.(2019高一上·安徽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②、③所表示的辐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
③   。
(2)由图知,地面增温主要来自   (填图中数码),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来自   (填图中数码)。
(3)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秸秆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2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21.(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   ,其依据是   。
(2)A,B,C代表风所受的三个力,其名称分别是   、   、   。
(3)此风在   (南、北)半球。如果没有B的影响,风向是   。
(4)若图中等压线之间差值相等,E,F两点,风速较大的是   ,其依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①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可见光,A错;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但不是根本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在夜晚,但白天也有,C错;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正确。
2.该方法增加了云量,从而使云层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达到地面的①减弱,A正确。运量增加,②增多,③增强。对④的影响不是直接影响,因此,BCD均错。
【答案】3.D
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热水上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冰块上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气压高低和“上空”同一高度气压高低出现略微差异,香烟气流运动反映了密闭箱中的气流运动状况,模拟的是热力环流原理,D正确。该实验并不是为了模拟水的三相变化,A错。也无法模拟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BC错。故答案为:D。
4.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箱体隔绝了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避免外界气流干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不是为了减慢冰块融化速度或减缓热水降温速度,A正确,CD错。保持相对恒温环境则箱内温差差异不大,不利于热力环流的发生,B错。故答案为:A。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由题干可知,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大,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可以防御霜冻,A正确;BCD与题干不符,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7.D
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7.月球上为真空环境,没有大气层,所以白天缺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夜晚缺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指向外太空的大气辐射,⑤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在月球上,由于缺少大气层,故②弱、①强、③弱、④弱、⑤弱,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8.结合上题分析,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接收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9.读图,天津市四条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代表不同的季节,有较明显的差异,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明显,B错误;该图显示的是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并不能看出夏季热岛的持续时间,C错误;读图可知20点-6点时间段,即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D正确。故答案为:D。
10.由于城市热岛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会产生风力叠加,从而使海风势力增强。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城市上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因此,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城市。即由①、②、③、④四地吹向中心城区。海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即由东部的渤海吹向陆地,即海风风向为自西向东。图中四地,只有②地,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11.由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辐射冷却,降温明显,地面辐射减弱,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增强,不利于雾的产生,A错误;雾产生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当雾产生时,空气中水汽增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D正确;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降温幅度变小,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13.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国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14.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答案】15.D
1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①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④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15.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高度、海陆分布状况及季节,判断:此季节为盛夏,若近地面丙地位于陆地,丁地位于海洋,那么陆地气温高,为低压,海洋气温低,为高压;高空正好相反,甲为高压,乙为低压。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6.据题意可知,此时为盛夏,近地面丁地位于海洋,为高压,丙地位于陆地,为低压,故气流由丁流向丙,高空气流由甲流向乙;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丙流向甲,由乙流向丁,故答案为:B。
17.【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大;短
(5)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3)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5)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因此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
【点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18.【答案】(1)C;A;D
(2)大气削弱作用
(3)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4)大气逆辐射;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2)据图判断,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会反射、散射和吸收部分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3)据图判断,E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通过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4)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由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A)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三句话概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部分向下传递给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19.【答案】(1)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①;④
(3)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浓烟,而使云层增厚,导致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多、近地面气温升高,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增强,因此可有效防御因寒潮天气所造成损失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则发出②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能量部分的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①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2)由图可知,地面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因此主要来自①;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④。(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燃烧湿草、秸秆等可产生大量浓烟,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地边杂草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经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局部地区气温升高,从而增强区域的大气保温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防御因寒潮造成的损失。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云量越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20.【答案】(1)上升;低于
(2)
(3)夜
(4)冷热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乙地空气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热力环流箭头首尾相接。据图可知,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3)据图②可知,近地面陆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应为夜间。(4)热力环流是地球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点评】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3.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21.【答案】(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3)北;平行于等压线
(4)FF点;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由于图中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说明大气水平运动受摩擦力作用,故该图表示的为近地面风向,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可忽略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读图可知,A箭头垂直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应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箭头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C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
(3)图示风向向右偏,判断位于北半球。由上题分析可知,B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B的影响,风向是与等压线平行。
(4)读图可知,由于F点等压线较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故F处风速较大。
故答案为:(1)1;2。(2)1;2;3;(3)1;2;(4)1;2。
【点评】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向和等压线斜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