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二节 地质灾害
课堂目标
能说出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能简单分析常见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
能说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大致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初步知晓自然灾害存在的关联性
稠花乱蕊
困懒微风
主要内容
小练一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__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______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_____或______,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能量的大小用______表示。
地应力
岩层
断裂
错位
电磁波
震级
小练一
一、地震
3、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______表示。
4、一次地震只有______震级,但可以有______烈度。
5、危害:地震会造成_________,破坏______、__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导致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震还会诱发崩塌、______、______、火灾、______、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烈度
房屋坍塌
一个
多个
道路
管道
通信
滑坡
海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泥石流
小练一
一、地震
6、分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______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四川等。
环太平洋
范围广
地壳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频度高
强度大
台湾
西藏
新疆
青海
小练一
判断题
1、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
2、只要发生地震就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
4、只有在板块交界处才能发生地震灾害( )
√
×
×
×
小练一
选择题
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d处称为( )
A.震源 B.震中 C.震级 D.烈度
C
A
小讲一
小讲一
1.地震概念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小讲一
2.地震构造的示意解析
震源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不考虑其它因素,离震中越近,受地震影响越大。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波
等震线
纵波上下颠簸
横波左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小讲一
3.地震等级与地震烈度
①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地震震级分为9级,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震级每相差1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
每相差2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地震震级表
超微震
弱震
有感地震
中强震
强震
巨大地震
大地震
人们
不易
觉察
能感觉
到,不
会造成
破坏
可造成
破坏的
地震
8·3
鲁甸
地震
8.8
九寨沟
地震
4·14
玉树
地震
5·12
汶川
地震
9·7
彝良地震
人们不易觉察
小讲一
小讲一
3.地震等级与地震烈度
②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B.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
有直接关系
C.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距相同的地
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
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Ⅰ
Ⅱ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Ⅲ
Ⅳ
ⅩⅡ
小讲一
小讲一
4.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分析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多发地区
小讲一
地震在世界范围的分布
环
太
平
洋
地
震
带
地
中
海
喜
马
拉
雅
地
震
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小讲一
地震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地跨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震多发区
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小讲一
5.地震的危害
①导致人员伤亡
小讲一
5.地震的危害
②导致财产损失
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小讲一
5.地震的危害
③诱发其它灾害
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情蔓延等灾害
小讲一
5.地震的危害
④影响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小练二
二、滑坡
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______或______,因_________,地下水活动、______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_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岩体比较破碎、 _________较大、___________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3、危害:破坏或掩埋______、______和建筑物,堵塞______,造成人员伤亡。
岩体
土体
河流冲刷
地震
重力
地势起伏
植被覆盖度
农田
道路
河道
小练二
选择题
右图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2、该类型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C
D
小练二
选择题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的关系。读下图,完成3~4题。
3.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冬季降水少
C.夏季降水多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稳定 D.水位涨落
C
D
小讲二
滑坡
小讲二
1.滑坡概念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小讲二
2.滑坡的成因分析
①地形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②气候 降水丰富
③土体 土体/岩体破碎
④生物 植被覆盖率较低
⑤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地气水土生人
小讲二
3.滑坡的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讲二
4.滑坡的分布
思考:说出我国滑坡主要分布地区及多发的原因?
中国滑坡灾害分布图
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集中。
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降水多,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
小练三
三、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或_________等激发的,含有大量______、______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地形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______。
3、危害:摧毁_____,破坏______、______、______,淤塞______,造成人员伤亡。
冰雪消融
暴雨
泥沙
石块
陡峻
松散物质
水流
聚落
森林
农田
道路
江河
小练三
选择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小练三
选择题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D.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类活动也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洪涝 C.干旱 D.泥石流
D
小讲三
泥石流
小讲三
1.泥石流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成因分析
地形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气候 降水丰富,短时间内汇聚大量水流
土体 土体/岩体松散破碎
小讲三
3.泥石流分类
暴雨泥石流
冻融泥石流
小讲三
4.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讲三
5.我国泥石流分布
思考: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有何特点?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中国泥石流灾害分布图
西部呈带状或面状分布,东部零星分布。
西南地区最集中。山地多,地势起伏大,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多松散堆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