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目 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了解名作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赏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
主人公
姓名 俞伯牙 锺子期
国 籍 楚国(晋 国) 楚 国
身 份 上大夫 樵 夫
穿 着 绸缎 布衣
看谁读的准:
善哉( )
巍巍( )乎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 )乎 汤汤乎若流水
少( )选之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shǎo
shàn zāi
wēi wēi
shāng shāng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鼓掌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鹿鸣》
高山流水遇知音
弹奏
之:1.往、到
2、的
3、代词,代替人或物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得知音之喜
失知音之悲
研读课文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鼓琴,为谁而鼓?
鼓得如何?
锺子期
善哉
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喜欢弹琴,锺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般奔腾不息的情感。而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的听出来。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杨柳依依
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
绝弦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为什么绝弦?
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的煎熬。
琴弹得再美妙,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研读课文:
“破”“绝”“终生不复”这些词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研读课文:
悲痛欲绝,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破琴绝弦。这既反映了音乐的魅力,又体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
伯牙为什么终生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研读课文:
这一行为充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深悟“知音”
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士为知己者死
通晓音律
知己,能赏识自己的人
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参考译文
研读课文: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走进古诗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知音故事
注释
鼓:弹琴。 方:正,正在。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志:心志,情志。 若:像。
巍巍:高大的样子。 善哉:好啊。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认为。 少选:形容时间极短
足:值得。 复:再。
拓展知识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