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三节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说明 机械效率是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基础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既是前面这些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率等概念的基础。它和功率一样,也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时首先通过“活动1”,分析两个实际做功的场景: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和利用挖掘机挖掘、搬运泥土,哪些功是我们需要的?哪些功是不得不额外做的?从中自然地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个概念,以及总功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关系。由此顺理成章地导出机械效率的定义,以及机械效率的公式,再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数值会等于或大于1吗”,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活动2”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实际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感受“同一机械其效率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最后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及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细绳、钩码(每个重为2N)、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授课时数 3课时 第1课时 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教师点拨】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 1.投影出教材图11-16 【提问】 (1)在这两个情景中,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3)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教师点拨】 (1)对于教材图11-16(a),拉力对滑轮组做功时,拉力对重物、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重物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对于教材图11-16(b),挖掘机对泥土、抓斗以及克服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泥土所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抓斗以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想一想】 各种方案运输沙子时: (1)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3)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教师点拨】 方案一:对沙子、桶做功,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其中对沙子做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桶做功,克服自身重力做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方案二:对沙子、桶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其中对沙子做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桶做功,克服摩擦做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方案三:对沙子、桶和动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其中对沙子做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桶和动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方案四:对沙子、口袋和动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其中对沙子做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口袋和动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归纳总结】 “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在做功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称之为有用功。 我们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功,称之为无用功或额外功。额外功虽然是我们不需要的,但为了完成目的却又不能不做。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我们称之为总功,是我们在完成目的时实际所做的功。即。 【教师点拨】在实际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也等于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想一想】分析下列情况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用桶从井中提水。 (2)桶掉到井里,把桶从井中捞起。 (3)用桶把水提到楼上去。 【教师点拨】 (1)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和桶做的功是总功。 (2)目的是把桶捞上来,所以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桶和水做的功是总功。 (3)目的是把水提到楼上,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和人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桶和人做的功是总功。 【拓展】分析利用各种简单机械做功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的原因克服杠杆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桶重和摩擦克服摩擦克服绳子和轴间摩擦
【算一算】各种方案运输沙子时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其中沙子重100 N,人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口袋重5 N,地面到三楼高6 m。 【教师点拨】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方案四的额外功最少,所以方案四最好。我们总希望,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中的份额越大越好。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概念: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 【想一想】 (1)机械效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师点拨】 (1)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反映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因为机械效率是两个功的比值,因此没有单位。 (3)用机械做功时,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额外功一定时,增加有用功;有用功一定时,减少额外功。 【算一算】各种方案运输沙子时机械效率?其中沙子重100 N,人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口袋重5 N,地面到三楼高6 m。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四做功的机械效率最高。 【想一想】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0%~70%,水泵的机械效率是60%~80%。 【典例】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起重机提高物体的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起重机做的总功,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2.机械效率: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3.机械效率公式:(没有单位且总小于1) 4.机械效率反映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有用功、减少额外功。 当堂达标 1.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2.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的( ) A.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3.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N的力将重4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A.80% B.62.5% C.125% D.20% 4.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高为h、长为l的粗糙斜面以速度v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W,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拉力大小为 B.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C.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5.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 N,假如在5 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做功为30 J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 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 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6.图1中力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A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A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如图2),此过程中滑轮组( ) A.总功为 B.额外功为 C.机械效率为 D.额外功为 7.如图所示,小刚用20 N的拉力在10 s内把重32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30 cm,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拉力的功率是______W。 8.搬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120 N的物体匀速提升3 m,所用的拉力为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 (3)用该滑轮组同时拉4个这样的物体的拉力。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C 6.D 7. 9.6 80% 1.2 8.解:由图可知,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由可得,动滑轮的重 (3)若用该滑轮组同时拉4个这样的物体,则拉力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 1.有用功: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 2.额外功:把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是总功,即。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概念: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 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动滑轮的重。 (2)增加物重。 (3)减小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第2课时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请分析活动1中用滑轮组提重物时,对谁做的功是有用功?对谁做的功是额外功?谁对滑轮组做的功是总功? 3.什么是机械效率?为什么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引入新课 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1)额外功越少越好:动滑轮的重量越轻越好、所受摩擦力越小越好;(2)有用功越多越好:提起的重物越重越好。 问题:如何定量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这些因素有关? 讲授新课 一、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1.分析滑轮组工作中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说明额外功的产生原因。 2.额外功在滑轮组的问题中是很难直接测量的。我们利用什么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就可以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实验中为了能准确测量各物理量要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对重物做的功是有用功,所以要测量物重和重物上升的高度;人手拉绳子做的功是总功,所以要测量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如果拉动绳子的速度不均匀,测量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不稳定,因此要匀速拉动。 【学生实验】把各小组分成两大组,组装成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完成活动1和活动2,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1:用轻质塑料滑轮提重物,用铁质滑轮提同一重物,计算机械效率。 表格及数据: 实验次序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提升重物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动力对滑轮组做功滑轮组对重物做功机械效率塑料21.10.10.20.220.291%铁制22.70.10.20.540.237%
活动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表格及数据: 实验次序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提升重物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动力对滑轮组做功滑轮组对重物做功机械效率121.10.10.20.220.291%242.10.10.20.420.495%
【归纳总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影响因素探究结论改进措施、提高效率与提升重物的重有关同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在安全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提货物与动滑轮自重有关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自重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改进机械结构,使它更合理,轻巧滑轮组自身部件的摩擦机械自身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对机械进行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少摩擦
4.问题:你对实验中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点拨】由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钩码提升高度h是有关系的,即s=nh,所以只要知道滑轮组中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就可以根据,计算机械效率。 【拓展】竖直放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 (2)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中若已知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为n,机械效率: 【跟踪训练】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匀速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2.4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24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83.3%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增大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增大
)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 3 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2___个。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62.5%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大于 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12100.8402551.520
二、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1.斜面的光滑程度 2.斜面的高度 3.斜面的长度 4.斜面的坡度 实验步骤(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坡度的关系) 1.测量小木块的重力,记录数据; 2.把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 实验记录 斜面倾斜程度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拉力 F/N斜面长s/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较缓较陡很陡
实验结论 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与斜面的坡度有关,斜面越光滑、坡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课堂小结 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注意事项:测力计要竖直匀速拉动。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与斜面的坡度有关,斜面越光滑、坡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3.注意事项:测力计要沿斜面匀速拉动。 当堂达标 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和,机械效率分别为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通常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B.测量机械效率的原理是 C.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大小有关 D.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钩码的重力来实现 3.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以较快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B.以较慢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C.增加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D.把滑轮做得更轻巧,减小滑轮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 4.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每只滑轮的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丙滑轮组与使用丁滑轮组一样省力 B.使用丁滑轮组最省力 C.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丙滑轮组 D.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乙滑轮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拉力F/N拉力F通过的距离s/m机械效率10.500.200.420.4060%21.000.200.760.4031.500.201.050.4071%42.000.201.380.4072%52.500.201.680.4074%
(1)要提起图甲中的重物,请完成滑轮组的绕线(要求拉力最小)。 (2)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图甲中的物体换成钩码,采用图乙所示的绕线方法,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表所示。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位)。 (3)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中用光滑曲线画出η与G的关系图。 (4)随着提升物重的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本次实验中,除物重外,影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6)在某一次测量中,将图乙中F的方向改为如图丙的、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6.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猜想: A.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C.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D.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方案并用相同材料的斜面和物块进行探究。 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实验序号斜面倾角斜面粗糙程度物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①30°粗糙10.50.710.571②30°稍光滑10.50.610.50.683③45°粗糙10.70.910.70.9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拉动木块。 (2)请你替小明在表中两个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3)通过对比______两次(填实验序号)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A。 (4)通过对比实验①③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5)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需要的拉力越______。 (6)若要验证猜想C,应控制不变的量是: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改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1)如图甲所示 (2)66 (3)如图乙所示 (4)增大 (5)①绳与轮的摩擦 ②轮与轴的摩擦 (6)不会 甲 乙 6.(1)匀速 (2)0.7 78 (3)①② (4)大 (5)小 (6)斜面粗糙程度 物体的重力 板书设计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原理: 2.测力计要竖直匀速拉动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原理: 2.测力计要沿斜面匀速拉动 第3课时 习题课 教学过程 题型一 功 例1 用大小相同的力F,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使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F所做的功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解析:两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是F,通过的距离都是s,根据可以判断两个力做功相等,即。 答案:B 跟踪训练 1.小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的家里,他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B ) A.9J B.30J C.90J D.300J 2.如图所示,斜面长2 m、高1 m,把一个质量为25 kg的物体沿斜面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需要克服重力做功__250___J。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__125___N。在“核桃钳、红酒开瓶器和家中升降晾衣架上的滑轮”三种工具中属于斜面的是____红酒开瓶器______。() 题型二 功率 例2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甲 乙 解析:由图像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由图像乙可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摩擦力没变,故受到的水平推力;由可得,两次推力的功率。 答案:B 跟踪训练 3.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王小鹏同学听到考试预备铃响了,考场还在四楼。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四楼考场,所用时间为30 s。他上楼过程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C ) A.1.5 W B.15 W C.150 W D.1 500 W 4.如图所示,用的拉力拉绳子1 s,使小车匀速移动了0.2 m,若不计滑轮组的摩擦,那么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为___900__N,滑轮组对小车做功的功率为__180___W。 题型三 机械效率 例3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同一滑轮组的不同绕法,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用图甲绕法匀速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9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拉力的大小为450N B.用图乙绕法匀速提升400N重物时,机械效率为80% C.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时,图乙绕法机械效率大 D.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升高相同高度,做功少 解析: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用图甲绕法匀速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90%,图甲中,由,可得拉力的大小,A错误;图甲中,根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用图乙绕法匀速提升400N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为,B正确;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时,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克服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因同一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不变、提升高度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即和做功相同),机械效率也相同,C、D错误。 答案:B 跟踪训练 5.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甲和乙,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甲和乙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75%,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甲和乙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为( B ) A. B. C. D. 6.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拖车所用装置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为了尽快疏通道路,交警指挥拖车只用了30s时间,将水平路面上质量是1.5t的故障车匀速拖离了现场。若故障车被拖离的速度是5m/s,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500N,地面对故障车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08倍。求: (1)拉力F在30s内所做的功; (2)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1)故障车在30s内通过的路程:,由图知,,拉力端移动距离:,拉力F在30s内所做的功:;(2)地面对故障车的摩擦力:,滑轮组克服故障车摩擦力做的有用功:,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题型四 测机械效率 例4 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甲 乙 丙 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824101.53036103090.9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__ 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2N;(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4)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向偏离了竖直方向,拉力F变大,拉下的距离s不变,总功变大,有用功不变,则滑轮组效率变小。 答案:(1)88.9% (2)2.2 (3)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变小 跟踪训练 7.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猜想: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力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股数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猜想,则该实验验证的猜想是( B ) A.(1) B.(2) C.(3) D.(4) 8.如图是小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为6N的小车分别沿倾斜程度不同的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斜面高h/m斜面长s/m沿斜面拉力F/N机械效率1较缓0.10.52602较陡0.20.53
(1)比较数据中的物重和__拉力 可知借助斜面是否省力,根据数据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斜面长可知斜面是否费距离。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___0.3___J,机械效率是___80%___。 (2)小明完成两次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其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他的结论 不可靠 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3)斜面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盘山公路、镊子、老虎钳、普通钢钉、汽车方向盘中,应用了斜面的是 盘山公路 。 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省力的机械,也可以省距离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会越小 C.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 2.体重为50 kg的小华在跳绳测试中,1 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6 cm,则她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g取10 N/kg)( ) A.5.4kW B.9kW C.750W D.90W 3.工人用如图的机械将物体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若物体的重力与滑轮的重力之比,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为( ) A.10% B.45% C.80% D.90% 4.如图所示的吊车有大小两个吊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下列关于吊车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起相同货物,使用小吊钩机械效率高 B.吊起相同货物,上升速度快机械效率高 C.每次吊起的货物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货物升高的高度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5.如图所示,工人用160 N的拉力F将重为300 N的木箱在10 s内匀速拉到长3 m、高1 m的斜面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6 W B.克服木箱重力做的功是900 J C.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2.5% D.若只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斜面的机械效率不变 6.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钩码重力/N提升高度/cm有用功/J拉力/N总功/J机械效率11.0400.41.10.884521.5400.61.41.125432.0301.742.5401.02.01.6063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 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他猜测还有____________因素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 (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通过比较第1、2和____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通过滑轮组拉着重的货物A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货物A的速度为,经过,货物A竖直升高。已知汽车对绳的拉力F的功率,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求: (1)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2)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 (3)斜面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C 6.(1)0.6 1.02 59% (2)增大 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3)绳重、各种摩擦 (4)4 越大 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 7.解:(1)由可得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 (2)10s内货物A移动的距离: , 由图知,,拉力端移动距离: , 由可得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 。 (3)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滑轮组对货物A的拉力: , 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