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
目录
课前导入
新课精讲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课前导入
情景导入
看到下边三角形了吗,它有何特点呢?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腰
腰
顶角
底角
底角
底边
新课精讲
探索新知
1
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等边对等角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A
B
C
D
探索新知
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探索新知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这些性质. 如图, △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
AB=AC,
BD=CD,
AD=AD,
∴△BAD ≌△CAD (SSS).
∠B=∠C.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性质1
∵
探索新知
归 纳
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顶角”).
探索新知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 AB=AC, BD=BC=AD,
∴ ∠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 ∠ABC=∠C=x+2x=2x=180°. 解得x=36°.
所以,在△ABC 中,∠A=36°, ∠ABC=∠C=72°.
典题精讲
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解:(1)72°; (2)30°.
典题精讲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D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
则∠1的度数为( )
A.36° B.60°
C.72° D.108°
C
典题精讲
4.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B、BC于点D、E,则∠BAE=( )
A.80°
B.60°
C.50°
D.40°
D
探索新知
2
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三线合一”
探究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 猜想.
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请你试着折一 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吗?
探索新知
归 纳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
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探索新知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的平分线BG交AC于点G,交AD于点E,EF⊥AB,垂足为F.
(1)若∠BAD=25°,求∠C的度数;
(2)求证:EF=ED.
探索新知
(1)解:∵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AD=∠CAD,∴∠BAC=2∠BAD=50°.
∵AB=AC,
∴ ∠C=∠ABC = (180°-∠A)
= (180°-50°)=65°.
(2)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ED⊥BC,
又∵BG平分∠ABC,EF⊥AB,∴EF=ED.
探索新知
总 结
(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和垂直关系的既重要又简便的方法;因为题目的证明或计算所求结果大多都是单一的,所以“三线合一”的性质的应用也是单一的,一般得出一个结论,因此应用要灵活.
(2)在等腰三角形中,作“三线”中“一线”,利用 “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方法.
典题精讲
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AD=35°,则∠C
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0°
C
典题精讲
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在AD上,那么
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
A.AD⊥BC
B.∠EBC=∠ECB
C.∠ABE=∠ACE
D.AE=BE
D
典题精讲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
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
A.BD=CE
B.AD=AE
C.DA=DE
D.BE=CD
C
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这里要注意:
“等边对等角”是在__________三角形中.
底角
同一个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_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相互重合(简写成“_______________”).
平分线
中线
高
三线合一
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
CD=4,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
20
小试牛刀
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
则∠B的大小为( )
A.40°
B.36°
C.30°
D.25°
B
小试牛刀
5.如图,在△ABC中,∠ABC=63°,点D,E分别是△ABC的边BC,AC
上的点,且AB=AD=DE=EC,则∠C的度数是( )
A.21° B.19°
C.18° D.17°
A
6.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为∠BAC的平分线,AD=
3,BC=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3 B.6
C.9 D.12
A
小试牛刀
7.已知△ABC的周长是1,BC=1-2AB,则下列直线一定为△ABC的对
称轴的是( )
A.△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
B.∠ACB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C.△ABC的边BC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D.△ABC的边AC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C
小试牛刀
8.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DF
⊥AC于点F,下列结论:①∠BAD=∠CAD;②AD上任意一点到AB,
AC的距离相等;③BD=CD;④若点P在直线AD上,则PB=PC . 其
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小试牛刀
9.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
点E在AD上.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并
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解:△ABE≌△ACE, △EBD≌△ECD,
△ABD≌△ACD(任选其中的两对写出即可).
选择△ABD≌△ACD证明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两对进行证明):
∵AB=AC, ∴∠ABD=∠ACD.
∵AD是角平分线, ∴∠BAD=∠CAD.
又∵AB=AC, ∴△ABD≌△ACD(ASA).
小试牛刀
10.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 E分别在边AB,
AC上,且AD=AE,连接BE,CD,交于点F.
(1)判断∠ABE与∠A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BE=∠ACD.理由如下:
∵AB=AC,∠BAE=∠DAC,AE=AD,
∴△ABE≌△ACD(SAS). ∴∠ABE=∠ACD.
小试牛刀
(2)求证:过点A,F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AB=AC, ∴∠ABC=∠ACB.
∵∠ABE=∠ACD, ∴∠ABC-∠ABE=∠ACB-∠ACD,
即∠FBC=∠FCB. 易得FB=FC.
∴点F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由AB=AC可得点A也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过点A,F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
小试牛刀
11.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
(1)求证△AEC≌△BED;
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 ∴∠AOD=∠BOE.
∵∠A=∠B, ∴∠BEO=∠2.
又∵∠1=∠2, ∴∠1=∠BEO.
∴∠AEC=∠BED. 在△AEC和△BED中,
∴△AEC≌△BED(ASA).
小试牛刀
(2)若∠1=42°,求∠BDE的度数.
解:∵△AEC≌△BED,
∴EC=ED,∠C=∠BDE.
在△EDC中,∵EC=ED,∠1=42°,
∴∠C=∠EDC= ×(180°-42°)=69°.
∴∠BDE=∠C=69°.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同学们,
下节课见!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