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知识梳理
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标题中的“左迁”一词意思是“升职、升官”。古人尊左卑右,右迁:即贬谪,降职。因此把升职称为左迁。把降职称为右迁。
B.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因此在朗诵这首诗时要用轻缓低沉—轻缓低沉—高亢激扬—轻缓低沉的基调来朗读。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营造悲凉氛围。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手法,以物拟物,以把抽象的“愁心”当具体的物来写,它竟会随风逐月与友人伴行。同时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千里共照的明月当成怀揣诗人愁心的使者来写,让它去探访和陪护友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一直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迁谪者。
2.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A.李诗中的“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
B.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之情。
C.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明月”都是将其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
D.李诗中的“闻道”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王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其实心中并没有放下。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从军行①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A.[甲]诗开篇写景点明时令,烘托出凄楚气氛,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贬谪地之偏远。
B.[甲]诗后两句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修辞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C.[乙]诗所写的战争从全局看是一场败仗,虽败却不令丧气,败中见出豪气。
D.[乙]诗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4.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
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
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
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C.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7.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8.选出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中的“杨花”和“子规”写出了春给人带来欣喜,为后文之“悲”蓄势。
B.第二句中“五溪”本就偏远,一个“过”字写出更加偏远,传达出悲伤之情。
C.三四句诗人将月人格化了,借明月抒发情感,明月当空,千里可共。
D.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被贬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与同情。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10.下面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早春的场景,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B.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谪迁之地的荒远,道路之艰难。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表达诗人的忧愁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D.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坦露自己对友人的内心情感。
二、综合性学习
11.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三、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2.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3.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知识梳理
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标题中的“左迁”一词意思是“升职、升官”。古人尊左卑右,右迁:即贬谪,降职。因此把升职称为左迁。把降职称为右迁。
B.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因此在朗诵这首诗时要用轻缓低沉—轻缓低沉—高亢激扬—轻缓低沉的基调来朗读。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营造悲凉氛围。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手法,以物拟物,以把抽象的“愁心”当具体的物来写,它竟会随风逐月与友人伴行。同时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千里共照的明月当成怀揣诗人愁心的使者来写,让它去探访和陪护友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一直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迁谪者。
【答案】A
【解析】A.正确的解释是:汉代贵右贱左,左迁表示降低官职调动,犹言下迁,此诗标题中的“左迁”一词意思就是贬官、降职。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2.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A.李诗中的“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
B.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之情。
C.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明月”都是将其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
D.李诗中的“闻道”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王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其实心中并没有放下。
【答案】C
【解析】C.“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错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龙标野宴》“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从军行①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A.[甲]诗开篇写景点明时令,烘托出凄楚气氛,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贬谪地之偏远。
B.[甲]诗后两句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修辞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C.[乙]诗所写的战争从全局看是一场败仗,虽败却不令丧气,败中见出豪气。
D.[乙]诗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答案】B
【解析】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选项中的“比喻”错误。故选B。
4.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
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
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
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
A.乙诗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意为: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银烛高烧,青烟缭绕,金樽频传,酒席丰美,朋友们珍重友谊,殷勤饯别,主客双方沉浸在宴饮之乐的氛围里,“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表述有误;
B.甲诗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表述有误;
C.乙诗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意为: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这里作者借环境描写,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实写朋友已经远去”表述有误;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诗人选择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通过明月寄托相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春夜别友人》一诗,诗人先写离别时室内的人和物,以琴瑟表情达意,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C.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B
【解析】A.古诗常用“子规啼血”表意凄楚,没有悦耳之意。首句是写景兼点时令,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C.标题中的“龙标”地名,文中的“龙标”指代王昌龄;
D.李白的诗歌是浪漫主义风格;
7.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答案】C
【解析】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
8.选出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中的“杨花”和“子规”写出了春给人带来欣喜,为后文之“悲”蓄势。
B.第二句中“五溪”本就偏远,一个“过”字写出更加偏远,传达出悲伤之情。
C.三四句诗人将月人格化了,借明月抒发情感,明月当空,千里可共。
D.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被贬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与同情。
【答案】A
【解析】A.“杨花”即柳絮,含有飘零之感。“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有离别之意。“杨花”和“子规”烘托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理解为“春给人带来欣喜”有误。故选A。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B
【解析】B.“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并无欢快之意,更不能使人赏心悦目,选项表述错误;
10.下面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早春的场景,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B.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谪迁之地的荒远,道路之艰难。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表达诗人的忧愁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D.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坦露自己对友人的内心情感。
【答案】A
【解析】A.“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误。首句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
11.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答案】(1)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回乐烽前沙似雪 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要能体现“思乡念友”即可
(2)C
【解析】(1)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瘦、阑、卧、闻、道、溪、烽、沙、似”的正确书写。作答第⑥⑦空时,注意所选诗句表达的情感应是思乡念友,且不能和以上诗句重复,例如可以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赏析。根据甲“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知,这里写出的是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在梦中,他身骑披着铠甲的战马,奔驰在冰封的河岸,奋勇杀敌,这里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自己想要杀敌报国,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根据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可知,写景时诗人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里便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朋友的处境,也就融情入景。“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对朋友漂泊无依的担忧;根据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流落的艺人。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因此这里体现的情感应是感时伤己;故选C。
三、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2.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3.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2.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13.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12.本题考查字词赏析。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是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
13.本题考查诗词比较。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答案】14.因为“过五溪”体现友人前行路途遥远、艰难,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
15.C
【解析】14.考查对诗句的朗读能力。题干要求解释“过五溪”应该重读的理由依据。答此题,注意要理解好“过五溪”的意思,然后答出强调的目的。只有“过五溪”才能到龙标。“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通过重读“过五溪”突出龙标这个地方的偏僻遥远。这样就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幸而悲伤、同情,也是对朋友的前途命运的关注。
15.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潮平两岸阔”中的“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此句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恢弘阔大的景色。“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