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4《天净沙 秋思》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4《天净沙 秋思》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9 22:21:37

文档简介

4.4天净沙秋思
知识梳理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曲中“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既给景物涂上昏黄的颜色,使色彩与景物氛围协调,又为“断肠人”心里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
C.此曲用多种意象有序连缀,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作者的视野也层层扩大,步步拓开。
D.此曲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深秋远行图,主旨在于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
D.此曲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深秋远行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主旨在于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理解错误;
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C.根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可知,本曲表现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3.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这首曲内容的理解。
C.“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错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是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反衬游子的思乡愁绪;
4.阅读《天净沙·秋思》《秋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秋词》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是名词的连排,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B.《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简洁勾勒了一个日落的画面,既交待了时间,更衬托了游子的悲哀。
C.《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D.《天净沙·秋思》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秋词》则通过描写间接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
【答案】D
【解析】D.有误。《天净沙 秋思》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则是乐景写哀情,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秋词》则通过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秋景,直接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
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思”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与这首元曲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和下文游子心碎肠断关系不大。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西风”与“古道”相互映衬,使道路更见苍凉。
D.这首元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景情的交融中构建丰满的意境。
【答案】B
【解析】B.“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以清雅安适的景象,反衬游子思乡之愁的深重,更有感染力。故选B。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天净沙》,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B.这首元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再加上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C.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和无穷的乡愁。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直接抒发了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D.这首元曲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答案】B
【解析】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详和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故选B。
7.小福同学将《天净沙·秋思》拍摄成微电影,下表是镜头脚本设计,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镜头脚本设计
A.画面 B.摄法 C.音效 D.演绎
由近及远,由物及人,融情于景,以简洁手法勾勒一幅深秋游子远行图。 这首元曲意象并列,可采用特写镜头剪接方式,将各种意象进行组合。 以鸦噪打破寂静,以流水欢喧衬悲情,以马鸣风萧营造壮烈豪迈的氛围。 演员应演出“断肠人”触景生情的情态,体现出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C.“以马鸣风萧营造壮烈豪迈的氛围”表述不正确,这里用“瘦马”表现环境的萧瑟和凄凉。故选C。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这首散曲的首句,没有提及抒情的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他”的存在。
C.“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末句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答案】C
【解析】C.分析不正确。“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皆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诗句中与“小桥流水人家”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品析。“小桥流水人家”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A.句意为: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B.句意为: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表达的是曹操的雄心壮志;
C.句意为: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表达思乡之情;
D.句意为: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表达思乡之情;
10.对元曲《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无直接联系。
B.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秋的伤感之情,并无思乡之情。
C.“瘦马”既写出马的辛苦,也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异乡恬静的景象,使诗人感到更加孤独。
【答案】B
【解析】《天净沙·秋思》一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据此,B项“并无思乡之情”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景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答案】 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解析】⑴赛诗全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接龙赛等,选择其中一种写出来即可。⑵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的唐代李绅的诗句应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②“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本次主题活动是“轻叩诗歌大门”,据此可拟定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要注意:(1)主题性(鲜明集中)(2)简明性(简洁明了)(3)文采性(文化韵味)(4)人文性(文明温馨)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断肠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3.这首小令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C
13.通过景物烘托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12.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C项“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断肠的触发物”的表述有误,这里是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的美好更让游子思念家乡。故选C。
13.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曲意境的把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小令描写了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渲染出凄凉的意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游子在天涯羁旅的孤独感和彷徨无助,还有内心的凄楚、悲怆以及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这首元曲前三句写景,通过九种景物,借助“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描绘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直接抒发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4.4天净沙秋思
知识梳理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曲中“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既给景物涂上昏黄的颜色,使色彩与景物氛围协调,又为“断肠人”心里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
C.此曲用多种意象有序连缀,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作者的视野也层层扩大,步步拓开。
D.此曲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深秋远行图,主旨在于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阅读《天净沙·秋思》《秋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秋词》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是名词的连排,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B.《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简洁勾勒了一个日落的画面,既交待了时间,更衬托了游子的悲哀。
C.《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D.《天净沙·秋思》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秋词》则通过描写间接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
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思”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与这首元曲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和下文游子心碎肠断关系不大。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西风”与“古道”相互映衬,使道路更见苍凉。
D.这首元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景情的交融中构建丰满的意境。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天净沙》,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B.这首元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再加上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C.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和无穷的乡愁。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直接抒发了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D.这首元曲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7.小福同学将《天净沙·秋思》拍摄成微电影,下表是镜头脚本设计,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镜头脚本设计
A.画面 B.摄法 C.音效 D.演绎
由近及远,由物及人,融情于景,以简洁手法勾勒一幅深秋游子远行图。 这首元曲意象并列,可采用特写镜头剪接方式,将各种意象进行组合。 以鸦噪打破寂静,以流水欢喧衬悲情,以马鸣风萧营造壮烈豪迈的氛围。 演员应演出“断肠人”触景生情的情态,体现出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A.A B.B C.C D.D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这首散曲的首句,没有提及抒情的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他”的存在。
C.“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末句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诗句中与“小桥流水人家”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对元曲《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无直接联系。
B.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秋的伤感之情,并无思乡之情。
C.“瘦马”既写出马的辛苦,也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异乡恬静的景象,使诗人感到更加孤独。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景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断肠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3.这首小令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