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
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扑”和“抓” 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 “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
愧疚 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
热爱:对生活充满
希望: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B.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C.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D.他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不成眠。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6.与画线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A.我活着有点没劲! B.我活着很有意思!
C.我活着没什么意思! D.我活着很有劲!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ān)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
D.仿膳(shàn) 恢复(huī) 豌豆(wǎn)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梦想不是一场比赛,制定不出比赛的标准,也根本无法比赛。
②不要为了梦想去“直奔主题”,那会失去很多人生的阅历和积淀。
③梦想从不卑微,你只要牢牢拥有它,追逐它,它就是高贵的。
④当有一天你实现了那个说不出口的梦想,你会“呵呵”地笑出声来,快乐充盈着每一个细胞。
⑤只要你心中梦着、想着,你的生活就会一直希望着、美好着。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10.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脾气 侍弄 甜美 憔悴
B.敏感 飘落 墙璧 艰难
C.恢复 热烈 踩扁 诀别
D.砸碎 高洁 昏迷 狠命
二、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
12.请用一段文字抒发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
三、语言表达
1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句中的“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散步》,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5.请你谈谈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6.文中这两句对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7.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母亲进来了,拦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选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试做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跺”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两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0.文章结尾部分说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五、运用题
21.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22.文中写“我”坐在屋里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23.熟读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期待)般的神色。(将加点的字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两句话中的“扑”和“挡”字为什么用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5.秋天的怀念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
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扑”和“抓” 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 “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
愧疚 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
热爱:对生活充满
希望: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答案】C
【解析】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此题可用排除法。结合第一句的意思可知,“摔”字比“扔”和“丢”字更能表现当时“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故排除B、D两项。“扑”和“挡”这两个动词,用在句中来刻画母亲的动作,说明母亲想得很周到细致,不想让儿子想起伤心的事,比“跑”和“站”更能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答案】A
【解析】A.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在句中是“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此时它具有副词的性质,作状语,后面要跟谓语动词。适用对象错误。
B.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考试得了满分,超出了自己的预想,用“喜出望外”正确。
D.泼泼洒洒:原指水(液体)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后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还有“洋洋洒洒”的意思。这里有“泼泼洒洒”来形容“万千雪絮”飘飞的情形,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B.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C.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D.他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不成眠。
【答案】A
【解析】A.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形容花开得茂盛。使用不恰当;
B.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使用恰当;
C.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恰当;
D. 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恰当。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以及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语段,找出语段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概括成谁做了什么事即可。此语段围绕史铁生来写,可提取主要信息为: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 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 语意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C.正确;D.前后不一致,应删去“是否”。
6.与画线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A.我活着有点没劲! B.我活着很有意思!
C.我活着没什么意思! D.我活着很有劲!
【答案】C
【解析】划线句是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我”对再也不能站起来内心的绝望。意思是:我活着没劲。
A.语意接近,但语气不够强烈;
B.语意相反;
C.语意最接近;
D.语意相反;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ān)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
D.仿膳(shàn) 恢复(huī) 豌豆(wǎn)
【答案】B
【解析】A.憎zēng;
C.创chuāng;
D.豌wān;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答案】C
【解析】C.“其中详写第二只猫”“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有误。作者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作铺垫,第二次养猫是与第三只猫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我”的愧疚、自责。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梦想不是一场比赛,制定不出比赛的标准,也根本无法比赛。
②不要为了梦想去“直奔主题”,那会失去很多人生的阅历和积淀。
③梦想从不卑微,你只要牢牢拥有它,追逐它,它就是高贵的。
④当有一天你实现了那个说不出口的梦想,你会“呵呵”地笑出声来,快乐充盈着每一个细胞。
⑤只要你心中梦着、想着,你的生活就会一直希望着、美好着。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B项正确,“梦想从不卑微”是总起句,所以③为第一句,排除AC项,①⑤意思相连,按时间顺序④排在后面,最后②点明梦想需要等待。
10.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脾气 侍弄 甜美 憔悴
B.敏感 飘落 墙璧 艰难
C.恢复 热烈 踩扁 诀别
D.砸碎 高洁 昏迷 狠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B.“墙璧”应改为“墙壁”。其余三项正确。
二、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
12.请用一段文字抒发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
【答案】11.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示例: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
【解析】11.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①道不尽的母爱!②母爱无声惊天地!③天地宽大,父母恩大。④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用真诚的文字,写出对母亲爱的赞美、歌颂,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三、语言表达
1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句中的“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地步、程度
【解析】试题分析: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是“地步、程度”。因为原句是形容她的“病”。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散步》,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5.请你谈谈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6.文中这两句对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7.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母亲进来了,拦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选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试做分析。
【答案】14.(1)“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在漫长的冬季,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痛苦之大。
(2)“慢慢地”写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稳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揭示中心。
15.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有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幸福心情。
16.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疼爱小孙子。尊老爱幼。
17.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让“我”背她)使“我”放心。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意对即可)
【解析】14.(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本义:“熬”的意思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内容:根据文章第②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第③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节将到的时候去世了”等语句,可知“熬”表明母亲度过漫长冬天的艰难,表明母亲的身体不好,母亲身体与精神备受煎熬,在其他老人熬不过这艰难的冬天,而母亲“又”熬过了,写出了“我”的庆幸、开心,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爱。
(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根据第⑧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可知,“我”们走上了坎坷的小路,“慢慢地”表现了“我们”前行速度慢,“稳稳地”表现了“我”因为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形容前行的状态,沉稳有力,肩负着责任前行,“很仔细”是担心因意外跌倒,格外留神脚下的东西,这三个词生动的展现了家中爱意的流淌,表现了“我”与妻子的责任心,点明文章中心。
15.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
第④段“大块小块的新绿”“树枝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等语句都是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住往是借景抒情,该段细致描绘了南方田野草木、河水,展现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段末“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也直接点明了蕴含的深意,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作者借此景表达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氛围,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愉快心情,同时也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能够熬过这严寒的寒冬,能够重获活力而感到欣喜的心情。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本文表达的主题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物的具体言行往往体现这一主题,应围绕“尊老爱幼”分析。
根据第⑥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可知,该句体现了“我”顺从“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的愿望,表达出对老人的敬重(尊重、孝敬);根据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可见母亲对孙子的喜爱,该句体现了母亲违背自己的初衷,要“走小路”的意思,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从第⑥⑦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可知,文章中的“我”本来想照顾母亲选择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但是,儿子要走小路,他觉得“小路有意思”,于是母亲顺从了孙子的意愿选择走小路,这是母亲疼爱孙子的表现,而且母亲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听从母亲的话——走小路,是因为“我”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想成全母亲对孙儿的关爱,同时这也是“我”对母亲的孝顺;
材料中的“我”因为双腿瘫痪,每天在家暴怒无常,母亲为此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但母亲为了不让“我”消沉下去,多次提议我们到北海去看菊花。因此,材料中的“我”听从母亲,既是被母亲锲而不舍的努力打动,也是作为儿子的“我”为了不让母亲为难而成全了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跺”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两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0.文章结尾部分说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18.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9.第1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睡不了觉。”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②说明母亲做出了超常努力。第2处:“别人告诉我……未成年的女儿。”作用:说明母亲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20.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能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解析】18.本题的考点是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①段句子“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可以看出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出去,说明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瘫痪后情绪不好的苦衷,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结合①段“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可知,面对儿子瘫痪一事,母亲心里也十分难受;结合①段“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看出母亲周到细心,出去后依然在关心着“我”,怕“我”出意外,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19.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
第①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属于插叙,回忆了以前母亲的爱好,表现了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花死了”说明母亲为照顾儿子顾不上侍弄那些花了,她为了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②段“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属于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在自己病重时母亲仍坚持照顾儿子,可看出面对病痛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⑥段“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属于插叙,在自己病危的时候,她丝毫没有想自己,一直牵挂着儿女,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理解。结合⑦段“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景物的特点正是人物心理的体现,花儿开得如此热烈,作者这里是借景抒情,说明人的内心也是充满希望的,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能够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再结合⑦段末尾“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我”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因此,“我”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五、运用题
21.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答案】 1)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是神态描写。“坐下”“站起”是动作描写。“进来”“挡”是动作描写。“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是语言描写。
22.文中写“我”坐在屋里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案】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伤感痛苦,逃避生活,丧失信心。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分析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的作用的能力。“挡”是动作描写,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母亲“挡”住,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触景生情更难受更绝望,表现母亲希望我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因此挡是有意的动作。
23.熟读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期待)般的神色。(将加点的字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两句话中的“扑”和“挡”字为什么用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解析】(1)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好。从词义上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央求”反映出母亲已经病重,但还是盼望儿子能早日摆脱阴影,心理复杂;而“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点。总之,要从母亲对儿子的爱这一方面考虑作答。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的“扑”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爱的深沉,害怕“我”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