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能力提升
选择题
1.一个人沿道路行走,从经过路灯到逐渐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人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再变长
C.先变长,再变短 D.逐渐变短
2.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林间光柱B.日食C.彩虹D.手影
3.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侧面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
B.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始终比白纸亮
C.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看,应该是镜子比白纸亮
D.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
4.光线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的角度为( )
A.65° B.50° C.20° D.10°
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以下关于汽车的光学问题不正确的是( )
A.汽车驾驶室外面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B.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
C.行车时车内一定要开着灯
D.前挡风玻璃设计倾斜是为了防止玻璃成像干扰视线
6.学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经过连续几天观察,晓霞同学发现: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池内水面升至a位置时,她在池旁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水面升至b位置时,她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Q点都在S点的下方
B.P点、Q点都在S点的上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Q点在S点的下方,P点在S点的上方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2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C.图﹣3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图﹣4中,铅笔“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填空题
1.下列物体:太阳、月亮、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幕、钻石,属于光源的有 ,其中 属于自然光源。
2.镜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宁宁乘坐出租车时坐在后排,通过车内的后视镜看到了司机的眼睛.此时司机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宁宁的眼睛,其原理是 。
3.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判断折射角的大小是 °,光线是从 斜射入 中的。
4.出现金星凌日天象时,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小黑点,如图所示,小黑点即为金星,该天象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中a,b,c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位置上,试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例子如 。
5.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人井中。请在图中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反射角的大小为 。
作图题
1.牙科医生常用一个带杆的小圆镜给病人检查,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人眼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病人口腔内B点的光路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小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A是人眼的位置,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烛焰S点的像S',并画出眼睛看到像S'的光路图。
3.如图,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S点所成的像在S’位置,请作出由S点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白色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硬纸板在E、F共面(不绕折)情况下,小明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可是在纸板F面上没有反射光线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2)纠正错误之后,小明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右表所示.请你帮他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可能是 .
(3)硬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的,这样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 .若以接缝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小明还发现,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
2.小华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图甲摆放好器材,并进行以下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 。
(2)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并移动,当可观察到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这说明 。实验时观察到墙上一电子表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实验时的时间为 。
(3)实验中小华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4)小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