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文学常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孟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指出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影响极大,“富岁,子弟多懒”,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的文章自成一格,开阖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重点词语解释1、天时:天气、时令。
2、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
结。
重点词语解释4、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5、环:围。
重点词语解释 6、池:护城河
7、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8、委:放弃。
9、去:离开。
重点词语解释
10、域:界限,这里指限制。
11、道:施行仁政。
12、畔:通“叛”,背叛。
13、至:极点。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翻译下列句子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下列句子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翻译下列句子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下列句子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会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很少得到帮助。翻译下列句子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下列句子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缺少帮助到了极点,连亲属都要背叛他。得到帮助越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翻译下列句子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下列句子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归顺的优势,攻打亲戚叛离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