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古人类,已经具有现代人的特征,也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类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 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 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
A. 神话 B. 化石 C. 传说 D. 书籍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
①种植粟和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④火的使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传说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神农既会耕种又会制作陶器 B. 半坡氏族的人们能制作陶器
C. 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发展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格局。它是( )
A. 以水稻为主 B. 以小麦为主 C. 以粟为主 D. 南稻北粟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黑陶制作工艺
B. 说明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掌握了绘画技术
C. 反映了当地居民能够饲养家畜
D. 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195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某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80多个藏粟的窖穴,窖穴里残存了大量粟的化石,他们还发现有少量破碎的彩陶。据此推测他们可能是对哪一历史遗址的考古()
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B. 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 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D.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牧野 B. 涿鹿 C. 长平 D. 城濮
2019年4月7日,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近万名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礼拜人文初祖、激扬爱国情怀。下列图片所示属于黄帝贡献的是( )
A. B. C. D.
据《周易》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中, 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
A.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中医从发病早期到重症救治阶段,一直在全程参与。古代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神农氏尝百草而产生中医药学的记述。“神农氏”是指
A. 黄帝 B. 蚩尤 C. 炎帝 D. 嫘祖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
A. 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 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
C. 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 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与下面哪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配对,错误的一组是()
A. 炎帝——教民耕种 B. 黄帝——制作陶器
C. 嫘祖——养蚕缫丝 D. 仓颉——创造文字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课文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①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②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 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都是想象图,但都是根据历史遗址还原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请问我们能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3)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①过群居生活。(1分)
②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1分)
③开始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代开始。(1分)
22.【答案】(1)黄帝;人文始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这一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答两点即可)
23.【答案】答案为:
(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气候。
(2)上网、去图书馆、观看纪录片、探访遗迹等。
(3)大禹治水。
(4)人类要学会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不要破坏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