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附加题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二则》)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chún cuì(纯粹)的共产党员。
(2)如果他kāng kǎi(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jīng huāng shī cuò(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2021年8月6日,在防抗台风工作中,为了保护群众财产安全,孙丽美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4岁。
B.当台上的歌手唱起那首激荡人心的《我和我的祖国》,台下的观众不约而同地跟着附和。
C.他学习时总是专心致志,对其他事情全都漠不关心,因此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D.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却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5.七年级上学期学校准备开展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4分)
(1)下表是对七年级同学阅读内容的调查,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完成后面两个小题。(2分)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26 13%
武侠小说 30 15%
时文杂志 32 16%
卡通漫画 112 56%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示例:大多数学生阅读卡通漫画,只有很少的人阅读文学名著。
②根据统计表,你对同学们的阅读建议是:示例:阅读要有选择,要多读文学名著。
(2)随着微博、微信等平台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展开正反方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2分)
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优势明显。因为我们通过它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极大弊端。因为它降低了阅读效果,让我们缺乏深度思考。同时,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统,不严谨。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2)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
(3)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诫子书》以其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一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B.《诫子书》文短意长,影响深远。其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了很多人勉励自己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C.文中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简明地阐述了“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告诫儿子做事要放松心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唐太宗诲谕①太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②,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③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诲谕:教诲晓谕。②世子:即太子。③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殷商时期著名贤臣。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C)
A.汝知饭乎/人不知而不愠
B.不夺其时/匹夫不可夺志
C.水能载舟/淫慢则不能励精
D.可不畏惧/撒盐空中差可拟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11.你从选文中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3分)
要爱惜劳动成果,要体贴和爱护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老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典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蜒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 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个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板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自珍妮弗 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象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2.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3分)(D)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13.科普作家珍妮弗 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示例:“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如作者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又用“帅气”“翩翩”“审视”“叼”“跳”“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体现了艺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3分)
①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②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喝水”更难的问题。③寓言故事《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拥你入睡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蒙眬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自禁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像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请概括“儿子长大了”的主要表现。(4分)
①躲着换内裤。②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③不再与父母过分亲昵,不让父母搂着睡觉。④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请从文中找出“我”拥着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4 分)
(受宠若惊)→(珍惜)→温馨而矛盾
17.对选文第 段中的“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一句,你怎样理解?(4分)
“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种温馨的感觉永远不要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成长,又害怕因儿子长大了而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亲密。这份“心思”细腻地传达出了浓浓的亲子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据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和选文第⑦段中“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父亲的哪些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5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莫顿 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我也欣赏莫顿 亨特父亲的做法,儿子被困悬崖,父亲没有大声斥责他,反而安慰、鼓励孩子。选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选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莫顿 亨特的父亲教子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缤纷世界,群“星”璀璨。总会有一颗,美丽了你的生活,明亮了你的世界,让你憧憬,让你追逐。他是疫情来临冲锋在前的钟南山,是“禾下好乘凉,一生逐一梦”的袁隆平,是甘于奉献的时代楷模张桂梅……
请以“追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②卷面整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0~21题。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20.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悟净
21.阅读《西游记》第十四回选段,完成下面两个小题。(8分)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1)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3分)
示例一: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示例二: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2)《西游记》中三次写到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5分)
示例一: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示例二: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