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9 17:5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伊斯兰教创立:(1)时间: 世纪;(2)地点: ;(3)创始人: ;(4)教义:“ ”为唯一的神;(5)经典: 。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 ,直到公元8世纪,横跨 ;
3、0到9 的计数法发明人是 人,后由阿拉伯人改进传播;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是 (又叫《一千零一夜》。
4、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 、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 )、 、奥斯曼帝国。
5、文明交往的方式(1) (如: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来华等)、(2) (如:亚历山大东征等)
沙特国王出行排场太壕:1500随从、500吨行李、400辆豪车…20个王子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黄沙漫漫,绿洲点点,传来声声驼铃;
三面环海,石油滚滚,无奈战火硝烟。
阿拉伯半岛
622年
巴格达
耶路撒冷
巴格达
麦地那
麦加
非洲
亚洲
欧洲
里海
黑海
地中海
红海
阿拉伯半岛
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
炎热干旱、
沙漠广布
3.生活方式:
游牧经商为主
阿拉伯海
三洲五海之地
三洲五海之地
热带沙漠气候
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地
经商为生
商路受阻
炎热干旱
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六、七世纪之交,各部落之间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
人们渴望统一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游牧生活
伊斯兰教的创建
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
一、穆罕默德的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2.时间:
3.人物:
4.教义:
5.经典:
6.传播:
7世纪初
穆罕默德
独尊安拉
《古兰经》
伊斯兰教诞生前,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麦加传教
622年,迁居麦地那,
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
630年,占领麦加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5岁时,他与赫蒂彻结婚,成为麦加贵族。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他得以认真思考社会现状,创立一种新的、适合人民需要的宗教。610年,在他41岁时,宣称自己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作为安拉的“使者”,进行传教,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生活贫困,曾替人放过羊,由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12岁开始随商队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成年后曾受雇于麦加城富孀赫蒂彻,为她经商。
  十多年的商旅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处世能力,使他熟悉了阿拉伯半岛原始多神教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信仰,深切地了解社会的矛盾和分化,体察人们渴望统一和摆脱危机的愿望。
世界学者对穆罕默德的评价:
穆罕默德的教训,如明灯一般,照耀了一千二百多年,创始了以两亿人能以生死赴之的宗教!
———(英国)肖伯纳
“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 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穆罕默德是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
———(俄国)托尔斯泰
“穆罕默德的确实是一位智慧者、能言善辩者,他以《古兰经》的绝文,战胜了一般知识分子,以宝剑战胜了一般敌人,以往、现在、将来。”
———(德国)歌德
穆罕默德(约570-632年)
伊斯兰教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在204个国家的地区,占全世界的23%。
麦加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
麦地那
耶路撒冷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大节日,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穆斯林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白天不能吃饭喝水,称为守斋。斋月结束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并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也是中国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开斋节那天,身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人们走访亲友,互相馈赠礼品,互相祝福。
斋月
开斋节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名小孩站在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中间
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时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者在麦加活动的最后一天。
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曾受安拉的“启示”,要他宰杀亲生儿子易司马仪作为“牺牲”,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顺从执行“启示”的一刹那,安拉又差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白羊代作“牺牲”。伊斯兰教继承这一习俗,规定这天为“宰牲节”。穆斯林每逢这一节日,也是沐浴盛装,到各清真寺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骆驼,除了自食以外,互相馈赠,或送给清真寺,以示纪念。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创立地点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古印度
基督教 1世纪 传说中的耶稣 巴勒斯坦地区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
二、阿拉伯帝国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控制中亚;
④占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③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⑤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叙利亚
波斯
阿富汗,印度西北部
唐朝
埃及
西班牙
北非
北 非
埃及
西班牙
叙利亚
印度西北部
波 斯
阿富汗

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哈里发
政治领袖
宗教领袖
军事领袖
总督
税收、司法直属中央
最高首领
地 方
阿拉伯
帝国
伊斯兰教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
阿拉伯帝国的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 -1922年)
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8世纪—1258年)
三、阿拉伯文化
1.背景: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A.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B.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
②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天文学的研究
三、阿拉伯文化
2.数学:
①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②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三、阿拉伯文化
3.医学:
①《医学集成》
②《医典》
三、阿拉伯文化
4.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是其中的名篇。
三、阿拉伯文化
5.影响: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 国
印 度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棉花、食糖等
欧 洲
阿拉伯人
沟通东西方
一 个 人
一种宗教
一 个帝国
一 种文化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促进
推动传播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教义:独尊安拉
时间:7世纪
经典:《古兰经》
圣城:麦加
阿拉伯半岛
统一
阿拉伯帝国
时间:8世纪中期
特点:政教合一
地域:横跨亚欧非
阿拉伯文化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
贡献:沟通东西方文化
阿拉伯帝国
促进
1、伊斯兰教创立:(1)时间:6世纪;(2)地点:阿拉伯半岛;(3)创始人:穆罕默德;(4)教义:“安拉”为唯一的神;(5)经典:《古兰经》。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直到公元8世纪,横跨欧亚非;
3、0到9 的计数法发明人是古印度人,后由阿拉伯人改进传播;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是《天方夜谭》(又叫《一千零一夜》。
4、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5、文明交往的方式(1)和平(如: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来华等)、(2)暴力(如:亚历山大东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