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刘翠杨同学总是不声不响地为集体做好事, 大家都很喜欢她。
B. 我一进门,就能感觉到屋子里的那份干净,那份一尘不染的清新。
C. 那些枯落的树叶在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在呻吟。
D. 如果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就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抗争。
对下列谚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东虹轰隆西虹雨。(东边出彩虹,则只打雷不下雨,西边出彩虹就会下雨)
B.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出现朝霞,则今天可能会下雨,最好不要出门;出现晚霞,则说明第二天会是晴天,可放心远行)
C.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若出现日晕,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夜半三更会刮风)
D.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阴天的话,正月十五或会下雪)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 “六月六, 看谷秀。”
B.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C.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D. 作者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 还是作者虚构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tái xiǎn;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哇。
[乙]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注音。
tái xiǎn 系( )好扣
(2)找出[甲]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
(3)理解“小心翼翼”的意思。
答: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名著阅读。
“谢谢你,好孩子! 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 咱们俩 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文段出自高尔基的《童年》,这里的“好孩子”指的是 。
(2)文段中“我的五戈比”是怎么来的
答: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综合性学习。
生活由点点滴滴组成: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事件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期待,不同的事物或空间使我们有不同的认识。用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班级开展“生活的美”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想用书法作品来表达对“战疫者”的敬意。请从下面三幅图中选择一幅推荐给活动组委会,并结合字体特点及作品内容说明推荐的理由。
选择:
理由:
(2)2020年10月,新冠病毒再袭岛城,核酸检测全民参与。5岁小男孩张绎如做完核酸检测后,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躬致谢(如图),网友纷纷评论“这一幕太感人了!”。请从同学们收集到的四个句子中选两句,分别将两副对联补充完整。(只填序号即可)
良医有术救危人
雨露滋润笑春秋
丹心可治病解痛
借得大江千斛水
对联一:上联——快刀无声除病患
下联——
对联二:上联——
下联——还与高堂万重恩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问题。
举头望明月, 你会想起哪位古人
刘宇轩
举头望明月,我们常常想起“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举杯邀明月”的李白、“起舞弄清影”的苏轼……今天,我们来了解几位不一样的古人,他们与月亮都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
段成式是唐代著名小说家,他在其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则“玉斧修月”的传奇故事。唐朝太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时在丛林中迷路了。二人找路的过程中听见树丛中有呼噜声。他们拨开枝条窥视,只见一个白衣人枕着一个包袱在呼呼大睡。唤醒白衣人后,二人问他的来历。白衣人回答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 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白衣人说完打开包袱,里面果然有斧子和凿子等工具,还有玉屑做成的饭食,分给二人食用,说可以保他二人一生无疾。最后,白衣人为两人指了一条回家的路,就消失不见了。
在这则迷途遇仙的故事里,白衣人的叙述最引人注意的有三点。其一,他将月亮比作“丸”,而不是“盘”或者“镜”,符合我们对月球立体形象的认知。其二,他指出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上的凸处形成的,意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须知,直到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造出历史上的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人类才观测到月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其暗处是月海,而明亮处则是高地。其三,“七宝”合成月球的说法。科学研究表明,月壤确实是由七种化合物组成。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与唐代志怪小说的契合,是不是足够引人浮想联翩 白衣人究竟是穿越旅行者还是外星人,足够让科幻迷们幻想许久。其实,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古文中的“七宝”是一种泛称,指代的是许多宝物,与月壤中的七种化合物相对应纯属偶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的关系,是古人很早就关注到的一个问题。主流观点分为两派:元气自然论潮论和天地构造论潮论。
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中“涛之起也,随月盛衰”首次指出了潮汐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并主张元气自然论。唐朝窦叔蒙继承发扬论王充的潮月同步原理,直接用天文历算方法计算潮时,并绘制了《窦叔蒙涛时图》。
晋代葛洪对潮汐提出了天地构造论。唐人卢肇作《海潮赋》,提出“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引进太阳的起潮作用。后人皆认为卢肇的论断为“极天人之论”,而不敢有所非议。五代邱光庭作《海潮论》,仍作“日者众阳之母, 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的论述。应当说葛洪、卢肇、邱光庭等人用天地结构关系来探索潮汐成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他们抛弃了月球的引潮作用是很大的错误。
北宋政治家、著名谏臣余靖大胆提出质疑。他的结论建立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他在通州海门和广州武山,观测海水涨退与月球运动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潮汐的涨退并不是因为海水有所增减,而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此外,余靖还指出了不同地理位置潮汐形成状况的不同及其表现出的规律。
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
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贯穿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研究。近年来,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巨大成功,让大家近距离深入地认知了这颗美丽的星球。让我们期待后续的探月任务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继续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止。
(1)从古到今,人们对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概括作答。
答 :
(2)第段引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故事有何作用
答 :
(3)第段加下划线词“主流”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香椿
安宁
庭院里的香椿嫩芽冒满枝头的时候,母亲选个喜庆的日子,将它们一一采摘下来,清洗干净,一部分现吃,做经典的香椿芽炒鸡蛋, 一部分则用盐腌起来。
炒鸡蛋的香椿芽是带着露水的香气的,我最喜欢将脸扎到一盆新鲜的香椿芽里去,陶醉在那好闻的香气中。香椿芽的香是让人流口水的,但它并不像槐花的那么张扬——隔着好远呢,就闻到了。你非得将鼻子贴在嫩芽上,才能闻到那可以将人的心肺都清洗过滤的香味。院子里有梧桐、枣树、杨树、桃树、山楂,春风一过,香椿在角落里,便自动收敛了沁人的香气,只安静地在夜色里浮着。
但香椿芽炒鸡蛋只能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如果想要长久,当然还是腌制。腌制后的香椿芽,变成了墨绿色,看上去蔫蔫的,但是夹在煎饼里,人朝门槛上一坐,一边喷香地吃着,一边看院子里叽叽喳喳跑来跑去的鸡和墙头上飞来飞去的鸟,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有些慵懒,眯眼倚在门框上,心想,桃花源也不过如此吧。有时候鸡们会一路小跑过来,毫不客气地捡拾地上的煎饼碎渣。蚂蚁们早就下手了,有那么几个,估计是大力士,拖着一块我牙缝里漏下来的香椿芽,努力地往洞穴里去;无奈中间横插过来一只公鸡,轻而易举地就啄了那块“肥肉”,恨得一群蚂蚁牙痒痒,只得原路返回,再寻找新的猎物。
中午吃面条的时候,母亲懒得做菜,就热水加醋和香油,泡一小碗剁碎了的腌制香椿芽,等到面条熟了,先用凉水一浸,而后捞出来,将香椿芽和浸出香味的水,倒适量在面条里,用筷子搅拌均匀,蹲在树下阴凉处,呼噜呼噜地吃完了,才抹一下嘴,腾出空来说一句:好吃!只是吃的太快太撑,有些站不起来,干脆直接坐到地上,打着饱嗝,抬头看天空中一片云朵,怎样慢慢飘过树梢,滑到没有边沿的苍茫里去。树叶缝隙里筛下点点的金光,晃人眼睛,也让吃饱了饭的我困倦,想要变成一只瓢虫,趴在树上,沉沉睡去。
香椿芽摘完一遍之后,再发芽,便失了昔日的香气,好像一个女孩子,忽然间老了,不复有先前的水嫩芳华。于是香椿树就成了院子里一棵最普通的任何树,普通到任何树好像都可以欺负它,遮掩它,挡住阳光和雨露。人们于是便忘记了香椿树,开始注意起开芬芳小白花的枣树,或者吹着粉白色“妈妈斗”的梧桐树,落下的“毛毛虫”可以炒菜吃的杨树。至于此后再无任何地方可以吸引人的香椿,只能安静地待在角落里,做一棵无用的树。
人们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并因它们嫩芽独特的香味和在集市上卖出的好价钱,而始终让它们在庭院里颐养天年似的安稳待着。香椿树也大约惦记着这点好,于是不急不慢地生长着,很多年过去,也才不过长粗了一小圈。好像,遗忘了年月的世外仙人。
(选自《文汇报》, 有删改)
(1)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只是吃得太快太撑,有些站不起来,干脆直接坐在地上,打着饱嗝,抬头看天空中一片云朵,怎样慢慢飘过树梢,滑到没有边沿的苍茫里去。
答:
(2)结合上下文,简析第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香椿芽摘完一遍之后,再发芽,便失了昔日的香气,好像一个女孩子,忽然间老了,不复有先前的水嫩芳华。
答 :
(3)关于香椿,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请找出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
香椿芽炒鸡蛋与腌香椿芽对比;
;
人们忘记香椿树与注意枣树、梧桐、杨树对比。
(4)第段划线句“好像,遗忘了年月的世外仙人”与文章主旨有哪些关系
答: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写作。
请以《你 的样子,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不声不响”指没有一点儿声响。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使用正确。B.“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非常清洁。使用正确。C.“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与“嘎吱嘎吱”相矛盾,使用不当。D.“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使用正确。
2.【答案】C
【解析】“月晕午时风”的意思是“若出现月晕, 则次日中午会刮风”。
3.【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前一个问号应为逗号。
4.【答案】(1)苔藓 jì
(2)哇 畦
(3)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解析】(1)注意“藓”不要写成“鲜”。“系”为多音字,意为“打结;扣”时,应读jì。(2)“畦”指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田地。“畦”的偏旁应是“田”。(3) 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5.【答案】(1)阿廖沙 (2)阿廖沙捡废品卖的钱。
【解析】(1)阅读文学名著,应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注意“廖”不要写成“寥”。(2)阅读文学名著,应识记作品中的相关情节。
6.【答案】(1)(示例1)图一该作品笔画圆润 ,体正势圆。“同舟共济”四字能够体现“战疫者”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示例2)图二该作品字体行云流水 ,飘逸洒脱。“众志成城”四字能够体现“战疫者”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意志。
(示例3)图三该作品字体方劲古拙。“大爱无疆”四字是对“战疫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歌颂。
(2)
【解析】(1)看图可知,图一是篆书,图二是行书,图三是隶书。答题时,选择任意一幅,结合字体特点,成语的意思及“战疫者”的精神说明理由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根据所给的句子以及对联的特点来组合对联即可
7.【答案】(1)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元气自然论;晋代葛洪的天地构造论;北宋余靖认为潮汐的涨退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现今科学研究表明, 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2)说明了古人与月亮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引出下文;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和文学韵味;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不能。“主流”的意思是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说明“元气自然论潮论和天地构造论潮论”是古人关注的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关系中的两种主要观点,不排除还有其他观点;如果去掉,就成了只有这两种观点,不符合实际。“主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引用。第段引用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中的“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有力地说明了潮汐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解析】(1)结合第段“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中‘涛之起也,随月盛衰'首次指出了潮汐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并主张元气自然论”可知阶段一: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元气自然论。结合第段“晋代葛洪对潮汐提出了天地构造论”可知阶段二:晋代葛洪的天地构造论。结合第段“北宋政治家、著名谏臣余靖大胆提出质疑”“得出这样的结论:潮汐的涨退并不是因为海水有所增减,而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可知阶段三:北宋余靖认为潮汐的涨退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结合第段“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产生的”可知阶段四。
(2)引用是为了说明某对象的某特点,第段引述《酉阳杂俎》中的一则故事,谈到了古人对于月亮的认识,进而引出了下面几位古人对月亮的研究,说明了古人与月亮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结合“段成式是唐代著名小说家,他在其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则‘玉斧修月’的传奇故事”可知,引用的内容是传奇故事,这样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和文学韵味。传奇故事是有趣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出古人对于月亮的认识的介绍,让读者更愿意去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首先说明观点,然后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本义,再说明词语的语境义。加下划线词指“元气自然论潮论和天地构造论潮论”是古人关注的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关系中的两种主要观点,不排除还有其他观点,如果去掉,就成了只有这两种观点,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 找到文章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作用即可。
8.【答案】(1)使用“吃得太快太撑”“站不起来”“坐在地上”“打着饱嗝”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吃香椿面条饱撑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腌香椿芽的喜爱;“抬头看天空中一片云朵,怎样慢慢飘过树梢,滑到没有边沿的苍茫里去”是描写“我”悠闲观云,表现了吃饱香椿面条后的惬意与满足。
(2)画线句写出了香椿树摘完芽后的状态,结构上与上文“春风一过……只安静地在夜色里浮着”和下文“世外仙人”呼应,突出了香椿树的形象, 深化了全文主旨。
(3)香椿芽香气与其他树开花的香气对比 香椿摘芽前与摘芽后对比
(4)运用比喻凸显了香椿树安静、沉稳、不张扬的特点,描绘出其不急不躁、脱俗世外的形象,表现了香椿树甘于寂寞、默默为人们奉献自己的品格,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吃得太快太撑”“站不起来”“坐在地上”“打着饱嗝”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吃香椿面条饱撑的样子,“吃得太快太撑”侧面表现出腌香椿芽的美味和“我”对腌香椿芽的喜爱。“抬头看天空中一片云朵,怎样慢慢飘过树梢,滑到没有边沿的苍茫里去”,此处抓住了云这个意象,通过“慢慢飘过”“苍茫”等词, 展现出一种悠然的氛围,描写“我”悠闲观云,表现了吃饱香椿面条后的惬意与满足。
(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第段画线句子“香椿芽摘完一遍之后,再发芽, 便失了昔日的香气,好像一个女孩子,忽然间老了,不复有先前的水嫩芳华”,写出了香椿树摘完芽后的状态,非常普通,默默无闻。由第段“春风一过,香椿在角落里,便自动收敛了沁人的香气,只安静地在夜色里浮着”和第段“好像,遗忘了年月的世外仙人”可知,画线句和上文、下文都呼应,突出了香椿树的那种不张扬、默默无闻的形象,深化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赞美之情。
(3)由第段“香椿芽的香是让人流口水的……将人的心肺都清洗过滤的香味”可知,这是香椿芽香气与其他树开花的香气对比。由第段“香椿芽摘完一遍之后……不复有先前的水嫩芳华”可知,这是香椿摘芽前与摘芽后对比。
(4)第段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把香椿树比作世外仙人。“世外仙人”的特点是与世无争、安静,生动形象地写出香椿树安静、沉稳、不张扬的特点,描绘出其不急不躁、脱俗世外的形象,表现了香椿树甘于寂寞、默默为人们奉献自己的品格,强化了文章主旨。
9.【答案】你努力不放弃的样子, 真美
已经连续一个多星期高温了, 日头毒辣辣地挂在头顶,照得人发晕。天气闷热得像是能拧出水来,树上不知道藏了多少知了,此刻像是最后的狂欢般拼命地叫着,直叫得人心里烦。
下午的课已经熬过了三节,我盯着墙上的钟,默数着放学的时间。班主任还在分析班里的考试成绩,成绩表上那一个个数字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怪兽正朝着我龇牙咧嘴, 我把早已揉成一团的试卷又往桌洞的最深处推了推。班主任的目光从我脸上一扫而过,像一条小鞭子抽过,火辣辣的。
班主任终于讲完离开教室,留下我们自习。窗帘耷拉着,阻挡着外面的热浪,外面好像起风了,窗帘的一角被风掀起来,吧嗒吧嗒地打在摞起的书上。我趴在桌子上,笔尖无意识地在本子上画来画去。一只黑黢黢的小飞虫没头没脑地落下来,我轻轻一吹,它便翻了几个跟头,滚出去好远。余光里看见它抖抖翅膀,又凑了过来。嘿,这不知死活的家伙。我再吹,这家伙又滚出去好远,好不容易停住,就像个四脚朝天的乌龟一样,几条细细的腿凌空挣扎着,想要努力翻过来。我正看得入迷,外面的风大了起来,窗帘被掀得很高,原本汗津津的身上也舒爽了些。我往外看看,晃人眼的太阳悄无声息地被一团团厚重的乌云遮了起来,看样子终于要下雨了。等我回过神来,小飞虫已经艰难地翻过身来,在原地休整了几秒钟,又爬了过来。真是个执着的家伙啊。我顿时起了玩心,便用笔尖一直挡在它前面,我挡它躲,看它像只没头的苍蝇一样东撞一下西撞一下,我笑出了声。正玩着呢,没想到笔尖上冒出的墨水不小心蹭到了它的翅膀上,竟把它的翅膀粘住了。天色瞬间暗了下来,风越刮越大,小飞虫被吹翻了好几次,但都努力地稳住身体,然后一下一下修复它的翅膀。我把窗户关上,看着它用后腿一次又一次地刮着翅膀,然后两条后腿互相摩擦,把蹭上的墨水一点一点抹去。天边响起了雷,轰隆隆直震到人的心里去。这样的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小飞虫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它成功了!它抖抖翅膀,试着飞了几次,然后便得意扬扬地在我眼前转个圈,向着更高的方向飞去。
天像是被一块黑布罩了起来,乌压压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我望向窗外,突然间,天边划过一道闪电,这块黑布像是被一把利剑撕开了一个角,光亮趁机闪了进来,让人看到了希望。下课铃响了,我从桌洞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试卷,但那鲜红的成绩不再刺眼,因为我知道,逃避没有用,只有勇敢去面对,不放弃希望,才能成功。
[点评] 本文写了“我”因未考出理想的成绩而心情烦闷时,一只黑黢黢的小飞虫意外地闯入“我”的视线,它在“我”百般捉弄下仍不放弃求生的希望,这种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我”, 使“我”振作起来。文中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自己考试前后的状态,而是重点描写小虫子克服困难的过程,有详有略,情感真挚。文章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大雨将至的过程,也暗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实属佳作。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作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记述“我”和“你”之间的故事。“我”是观察者,“你”是行动者,“你”的行动使“我”赏心悦目或触动“我”的内心。赏心悦目侧重“你”的外在美,触动内心侧重“你”的内在美。写作时如果仅重点描述前者,则显得浅薄,两者并述或侧重后者才会立意深远。横线处所填的内容可以是“你”的外在表现,也可以是“你”的内在品质。不论是哪一方面,“你 的样子”都应是重点描述的对象,应详写,力求将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写得生动具体。
第2页,共12页
第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