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四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四单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18: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四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萧索(xiāo) 与日具增 恣睢(jū) 莫名其妙
B. 嬉闹(xī) 为期不远 鄙夷(bǐ) 一干二净
C. 手帕(pà) 迟疑不决 栈桥(zhàn) 置之不理
D. 褴褛(lǚ) 无忧无虑 掺杂(chān) 浩浩荡荡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B.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C. 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D.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不管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都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B. 通过学习《孤独之旅》,使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
C. 科学防控新冠疫情,重点在于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报告。
D.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乡的风味是什么?是弹跳在舌尖上的味蕾颤动,还是贮藏在阡陌中的乡风民俗,抑或是散布在田野里的自然珍馐?
B. 电影《死亡诗社》塑造了一个充满个性和激情的文学教师形象,让观众——特别是中学生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
D. 老照片莫名戳中泪点,因为上面记录着青春芳华;老物件勾起联翩回忆,因为其中凝结着生活过往:这便是怀旧情结。
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③②①④⑤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虚构的人物。
B.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其中“伯”亦可用“孟”替代。
C.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第四单元】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xiāo( )索 祭sì( ) 竹biǎn( )
líng( )俐 潮xùn( ) 伶dīng( )
è( )然 鄙yí( ) huáng( )恐
chī( )笑 应chou( ) 隔mó( )
恣suī( ) jié( )据 糟tà( )
qiào( )开 端xiáng( ) lán( )褛
gōng( )维 阔chuò( ) shà( )白
tiào( )望 xī( )闹 空kuàng( )
chuō( )破 chān( )杂 kōu( )门
与日( )增 郑重( )事 ( )之不理
【第四单元】字音(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阴晦______ 瓦楞______ 秕谷______
獾猪______ 颧骨______ 髀间______
鄙夷______ 嗤笑______ 瑟索______
寒噤______ 廿年______ 折本______
深黛______ 惘然______ 恣睢______
栅栏______ 拮据______ 栈桥______
别墅______ 褴褛______ 撬开______
牡蛎______ 阔绰______ 煞白______
眺望______ 觅食______ 嬉闹______
撩逗______ 炊烟______ 狗吠______
胆怯______ 掺杂______ 驱除______
镰刀______ 旋风______ 逃窜______
旧茬儿______ 戳破______
【第四单元】
词语运用(判断正误)
萧索、拮据、恭维、庄重、陶冶
(1)步入公园,晓雨看见的是一片萧索的晚秋景象。 ( )
(2)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 )
(3)如果大家都互相恭维,一团和气,就没啥意思。 ( )
(4)对于此次中国人质事件,我国政府已庄重声明,确保人质人身安全。 ( )
(5)他之所以落得今天这步田地,主要是受了他那些狐朋狗友的精神陶冶。 ( )
【第四单元】
成语运用(判断正误)
一落千丈、浩浩荡荡、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置之不理
(1)她的心情变得很烦躁,不愿与人交流,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 )
(2)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 )
(3)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 )
(4)这个队的姑娘个个都是身体结实、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在这场比赛中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 )
(5)孙俊英背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 )
(6)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 )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喜闻乐见、狼狈不堪、穷困潦倒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它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 )
(8)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地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 )
(9)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 )
【第四单元】
(1)《故乡》的作者是_________,浙江绍兴人,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________________作家,与俄国的_________和美国的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孤独之旅》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江苏盐城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1)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2)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达州,拜托你到百节机场来接我好吗?
(3)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4)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不得体的是第( )句,因为________。
这是一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图。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图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设计]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竞猜] 你能说出其中的人物形象吗?
①“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的是________。
②“拉着黄包车在烈日下奔跑的人力车夫”是________。
(3)[人物评说] 请你仿照下面示例,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所要评说的人物,不少于30个字。
供选人物:杨二嫂 武松 于勒 保尔·柯察金
示例:海伦·凯勒,一个视觉和听觉都丧失的残疾人,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走出了黑暗,我从书中读出了她刻苦努力、自强不息、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永不言弃、身残志坚、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
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④“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⑥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⑦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⑧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依次填入第①段括号内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并且 B.即使 也 何况
C.虽然 但 而且 D.虽然 而 况且
(2)对“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借助大量的外貌描写,生动刻画了饱经风霜、极度贫困、终日在磨难中挣扎的中年闰土的形象。
B.第④段的语言描写只有一句,然而“老爷”足以证明“我”与闰土之间童年的纯真感情已完全为隔膜所代替。
C.第⑥段中“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中“辛苦”的含义是相同的。
D.文中第⑧段画线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4)对于文中结尾处“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景物描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眼前出现的真实画面,因为离开所以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所以再看故乡也就客观了许多。
B.这是“我”眼前出现的一幅虚幻的画面,这并不是现实故乡的景象,是“我”因为太热爱故乡而对它的一种美化。
C.此处再现了故乡的神异景色,展示了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是“我”理想中新生活的象征。
D.这是“我”在离开时对记忆中故乡美好的景象的最后怀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算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堂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③陈算盘是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④这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的的得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
⑤上课时,老师不敲钟,不吹口肖。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响,弄得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我们已经坐好。
⑥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就是说: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按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上他阁楼里走一趟。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⑦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我脚底心软绵绵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
⑧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藤椅会吱咯吱咯叫。
⑨我们都坐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左右弥漫。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⑩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你们来摸摸!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它能算吗?能算。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老师说:你们看住了。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老师说: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
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来。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他说: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只要看他开哪只手。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
那些天,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
(选自李森祥《台阶》一书,有删节)
(1)比喻句中,恰当的喻体可以丰富语句的内涵。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喻体的表达效果,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要求突出人物特征。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①________算盘,特点: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算盘,特点:________________
(3)第⑩— 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斗虎
莫言
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②但也有不怕冷的,俺家那匹黑马就不怕冷。俺家那匹黑马是匹公马,有点野,蹄子热[注],嘴尖,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但它是一身的好活,在俺爷爷的手里,无论是拉车还是拉犁,都是一匹顶两匹。因为这一点,尽管它一身的坏毛病,俺爷爷还是舍不得卖它。
③这匹马一到初冬就拴不住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缰绳,它也能给你咬断。它一大清早就跑了出去,傍黑天才回来。既然能够自己回来,索性也就不拴它了。刚开始家里人对黑马出去的目的有几种猜想,一是说它出去找母马谈恋爱,一是说它出去找草吃。但后来觉得这几种猜想都不对头。周围屯子里谁家有匹母马我们都知道,没听谁家说起过。关于这匹马出去打野食的说法也不成立,冰天雪地,一根草也没有,灌木条子和树皮它肯定不喜欢吃。况且它每天晚上回来就吃个不停,咀嚼草料的声音彻夜不息。如果白天在外边吃到了野食,夜里就不会有这样好的食欲。
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这匹马喜欢玩,白天它是出去游山玩水了。这种说法太浪漫了点,毕竟是匹马。但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好像一个刚跑完了马拉松的运动员,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的确是个让人心痒的谜。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
⑤这天,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的一块被稀疏的林子和一蓬蓬的灌木围绕着的平地,不由得吃了一惊。爷爷看到一只老虎在那儿烦躁地转着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家的马进了场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对着老虎叫了几声,老虎也叫了几声。我家的马在奔跑时脖子上的鬃毛竖起来,像波浪一样翻滚着,十分威风。然后我家的马就和老虎展开了生死大搏斗。我家那匹马能够将身体立起来,两只前蹄好像拳击手的两个拳头一样灵活而有力,它用前蹄把老虎打得鼻子往外蹿血。如果你认为我家的马只会用前蹄那就坚决地错了。我家的马两只后蹄用得也很俏丽。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我爷爷亲眼看到马蹄子踢到了老虎嘴上,老虎嘴里飞出了几个白白的东西。还用问吗?虎牙。老虎牙被踢掉,蹲在那里“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当然,老虎毕竟是老虎,它锋利的爪子,也在我家马的屁股上留下了好几道深深的血痕。
⑥爷爷心中感动,心里想,走遍天涯海角,到哪里去找敢跟老虎打架的马,而且还能打个平手。
⑦打上半个时辰,老虎和马看样子都有点累了,它们就分开了。我家的马跑到树棵子里用舌头舔雪吃,那只老虎也用舌头舔雪吃。休息一会儿后,它们继续战斗。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家的马鬃毛太长,虽然在与老虎搏斗时能够直竖起来,但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
⑧爷爷回到家,就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它利利索索地跟老虎打架。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⑨我爷爷哭得像泪人似的,一边哭一边说:“马啊马啊,都是我把你给害了啊!”
(有删改)
[注] 只有长时间奔跑后的马,蹄子才会热,故“蹄子热”指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
(1)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请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 角度一:原因→结果
角度二:悬念→真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具→俱,睢suī。
2.【答案】C
【解析】 A.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B.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C.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D.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这是个假设复句,感叹语气体现了虚幻的期待,应将“不管……,都……”改为“如果……,那……”。
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C.语序不当,将“早发现、早报告”调至“早隔离”前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C项中应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后面的“、”改为“,”。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使语言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句子排序。先明确材料的文体(记叙、说明、议论),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本题选用的是说明性材料,按照空间顺序,先写沿着马路行走③,然后写马路的尽头①,接着写雨后的青海湖⑤、青海湖上的诗歌墙④,最后表明诗歌墙的象征意义②。分析之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③①⑤④②。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7.【答案】萧 祀 匾 伶 汛 仃 愕 夷 惶 嗤 酬 膜 睢
拮 蹋 撬 详 褴 恭 绰 煞 眺 嬉 旷 戳 掺 抠 俱 其 置
【解析】略
8.【答案】【第四单元】
huì léng bǐ huān quán bì bǐ chī sè jìn niàn shé
dài wǎng zì suī zhà jié jū zhàn shù lán lǚ qiào lì
chuò shà tiào mì xī liáo chuī fèi qiè chān qū
lián xuàn cuàn chá chuō
【解析】略
9.【答案】(1)√(2)×(3)√ (4) ×(5)×
【解析】略
10.【答案】(1)√(2)√(3)√(3)√ (4)√(5)√(7)√(8)√(9)√
【解析】略
11.【答案】(1)鲁迅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而已集 三闲集
(2)法 莫泊桑 批判现实主义 契诃夫 欧·亨利 项链 羊脂球
(3)草房子 曹文轩
【解析】略
12.【答案】4“小女”是谦辞,称自己的女儿,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分析用语是否得体,可从谦辞、敬辞,听话者、说话者,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1)句中说自己带给大家的礼物是“薄礼”,“薄礼”是谦辞,很显然使用准确。(2)“拜托”是敬辞,用在请朋友到机场接自己中,使用准确。(3)“斧正”“恳请”是敬辞,使用准确。(4)称对方女儿用了“小女”一词,“小女”的使用对象是自己的女儿,使用对象有误。
13.【答案】(示例)疫情期间,建议独自在家隔离;外出和他人接触时一定要戴口罩;绝对不能参加聚会并与多人密切接触。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最上边“人”字对应的符号是“√”,“人”是单独的,表示建议独自在家隔离。中间“从”字对应的符号是“口罩”,表示外出接触他人时一定要戴口罩。下面“众”字对应的符号是“×”,“众”字代表人员密集,故“×”表示禁止聚集。
14.【答案】(1)走进小说天地,品味多彩人生。
(2)①闰土 ②祥子
(3)(示例)保尔·柯察金,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我从书中读出了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的能力。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所以标语应围绕“阅读小说”“品味小说”等内容拟写,同时注意标语前后句要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第①句中的人物是闰土,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第②句中的人物是祥子,出自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关键人物的性格把握和独特感受。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总体包括人物、身份、行为、自己得到的感悟等。人物为杨二嫂、武松、于勒、保尔·柯察金中的一个,可选性很大。经分析,例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名字,二是人物精神面貌或人物经历,三是阅读者的收获体会。答案也应符合这个格式。
15.【答案】(1)C
(2)D
(3)C
(4)C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通过分析句意可知,第二句中,前一分句说“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而后一分句却说“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意思转到了相反的方面,因此前后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确定前两个空应填“虽然”“但”。第三空,前边的内容是对闰土面容的描写,后边的“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更进一步刻画,故前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关联词“而且”。所以,答案选C。
(2)面对饱经风霜、生活贫苦的中年闰土,回想起少年闰土的形象和儿时的趣事,“我”心情沉重,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几年的贫苦生活,封建的等级观念已经在闰土心中根深蒂固,“我”和闰土之间已经形成了隔膜,因此,“我”也说不出话。故答案选D。
(3)三个词中的“辛苦”含义不同:“辛苦展转”中的“辛苦”指劳碌奔波,“辛苦麻木”中的“辛苦”指迟钝愚昧,“辛苦恣睢”中的“辛苦”指放任、处心积虑。
(4)A.这并非“真实画面”;而且,“释然”的意思是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因此,“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所以再看故乡也就客观了许多”理解不正确。B.这并不是“我”对故乡的美化,而是一种带着希望的回想。D.“……最后怀念,表达了‘我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理解错误。这幅神异的图画,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16.【答案】(1) ①以竹竿做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的“瘦”“高”“直”“挺拔”的特点。
②(示例)他穿着一件白色羽绒服,两肩宽阔,整个人像球一样圆。(至少突出两个特点,意思对即可)
(2)答案 ①石或石制(石质);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
②黄杨木;大算盘,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
(3) 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打算盘熟练自然,出神入化,表现出其技艺的高超;②通过对同学的神态描写,写出他们的惊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这里通过侧面描写,衬托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艺的高超。(意思对即可)
(4)原因:看到我们打算盘很勤奋,夜以继日,不断进步,对育人成果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好处:表现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和仿写能力。题干明确指出比喻句的作用是丰富语句的内涵,可以依据这一点分析所给语句。首先,判断句中的本体是背脊骨,喻体是“竹竿”,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瘦”“高”“直”。所以这句话运用比喻突出了陈老师“瘦”“高”“直”的特点。其次,仿写句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人物特征。
(2) 此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文章第⑩段中写到陈老师拿出来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文章第 段写到老师拿出了一个黄杨木的算盘教我们,“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本题对原文语句进行提炼即可。
(3)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判断及赏析能力。第⑩段中“搬”“平放”“解开”“招招手”“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一翻”“弹开”是关于陈老师的动作描写,“你们来摸摸!”“你们看住了”属于语言描写,这些描写写了陈老师拿出算盘和熟练地打算盘的过程,表现出了老师技艺的高超。第 段,“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则是写出了同学们看陈老师打算盘时的惊讶表情,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陈老师技艺的高超。
(4)此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鉴赏评价段落作用的能力。首先分析老师心情很轻松的原因,结合语境发现老师教我们珠算,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就连晚上的时候,算盘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我们打算盘很努力,陈老师看到这些感到很欣慰、很满足。其次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就内容而言,这句话写出了陈老师看到学生的努力很欣慰。就结构而言,这样的结尾更能突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深化了主题。
17.【答案】(1)(示例1)角度一:原因→结果
爷爷跟踪冬天反常的黑马,发现马鬃会影响黑马与虎的搏斗→被爷爷剪了鬃毛的黑马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却被老虎咬断脖子而死。
(示例2)角度二:悬念→真相
马一到白天就出去,而且回来后大汗淋漓,身上有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马白天到后山的平地与等在那里的老虎生死搏斗,却难分上下。→被爷爷剪去鬃毛的马能打赢老虎吗?→没有鬃毛的马,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被老虎咬死了。
(2) ①“冷”三次出现,同义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关东地场冷的程度“无法说清楚”。
②“飞扬”写“我”家的马在与老虎搏斗时奔跑中突然高举扬起的后蹄,表现出了马与虎搏斗中的威势。
(3)①对马宠爱有加。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因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马死后爷爷哭得像个泪人。②胆大心细。敢驾驭别人不敢近身的马,并能使马听自己使唤;敢跟踪马到后山荒地,并解开谜团;敢在后山独自观马虎争斗,并发现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马的眼睛。③意气用事。尽管吃惊于马与虎打架,但爷爷因感动于马的勇敢而高估了马的实力,用不切实际的想法帮助马,反而害死了马。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4)①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或: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②做事情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角度作答。
角度一:原因→结果,这个角度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先摆明结果再查找原因。结果:第⑧段“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为什么爷爷要剪了黑马的鬃毛?原因在第⑤—⑦段,爷爷通过跟踪反常的黑马,发现它在与虎搏斗,爷爷自认为黑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它的眼睛,影响黑马与虎搏斗。
角度二:悬念→真相,首先要思考作者设置了哪些悬念,第④段设置了悬念:“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第⑤段道出真相:原来是去与等在后山平地里的老虎进行生死搏斗去了,“我”家的马和老虎难分胜负。⑦⑧两段设置悬念后道出真相,悬念是:爷爷剪了黑马的鬃毛,黑马还能打赢老虎吗?真相是: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分析该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效果。①“有多么冷”“也是个冷”“真冷”三处反复提到“冷”,强调了关东地场非常冷,冷到无法说清楚的程度;②“飞扬”是一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与虎搏斗时的威势。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爷爷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对马宠爱、包容,有胆量且心思细腻,意气用事,容易激动的人物形象。第②段说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可见爷爷对马比较包容、宠爱,这一点在第⑨段也有所体现,马死了,爷爷哭得像个泪人。第②段,“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可见爷爷胆子很大。第④段,“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第⑤段,“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深深的血痕”,可见爷爷有胆量独自一人观看马和虎的斗争。第⑦段,“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体现了爷爷观察仔细,心思细腻。第⑥段,“爷爷心中感动”,第⑧段,“爷爷回到家……跟老虎打架”,可以看出爷爷容易激动、意气用事,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感悟人生道理的能力。文章结尾处的内容是爷爷反思自己的做法害了马,他自认为马的鬃毛会妨碍马和虎的争斗,于是想当然地替马剪了鬃毛。这一行为是爷爷的主观臆断,自认为是做了好事,结果却适得其反。爷爷觉得马能和老虎斗,就异想天开,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马打赢老虎,这个想法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这就启示我们:做事情时,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做好事,要讲究方法,不然会适得其反。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8.【答案】[例文]
学无止境
韩愈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一千多年前,隋朝有一个少年叫卢思道,他不仅长得俊美,还很聪明,也很有文采,所以大人们经常夸他,他开始变得越来越骄傲。有一天,卢思道去找好朋友刘松,刘松正在写文章,看卢思道来了,便把刚写好的文章拿给卢思道看,请他提意见。卢思道自以为是地说:“好吧!”可一看,别说提意见,就连里面的字都有很多不认识,他随便说了几句,就赶紧说家中有事走了。卢思道边走边想:以前刘松还不如我呢,怎么现在他写的文章我都看不懂了?后来卢思道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就学无止境而言,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在去世前两个月还在写文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夕,卧室中还摆放着各种书籍,《鲁迅全集》陪伴这位伟人走过了生命中最后一刻。
以前我和少年卢思道一样非常骄傲。有一次月考,我的英语考了满分,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得了满分,我非常得意,以为自己的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自然思想上就放松了,上课也不再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结果在期中考试时,我只考了80分。这一次经历深深刺痛了我,我反思自己的表现,后悔自己的自满。这件事让我深刻领会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学习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此,我一刻也不敢疏忽,因为我知道学海无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超乎想象的。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是的,只有虚心,才会坚持,才会努力,才会学得更精湛——这就是“学无止境”的真谛!
【解析】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只提供了材料,而未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角度,自拟作文题目,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吃透材料。明确主旨。材料作文绝对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所表达的主题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做到“从材料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本段材料而言,可以从薛谭和秦青两个人的角度去写,尤其是站在薛谭的角度理解材料并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材料中,薛谭学了一点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符合某些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容易得出我们所惯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缺点。站在秦青的角度,在薛谭去意已决的情况下,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是以一首“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歌曲,让薛谭在震撼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迷途知返,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身教”。
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见解。从自己最真实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入手,写出自己的认知及看法。
拟定标题,构思行文。“题目自拟”是对标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炼。如以“我终于理解了你”为题,写对某一位老师的感恩之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叛逆之后,在行将分别之际,终于理解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也可以以“那一朵盛开了的花儿”为题,写自己在经历了成长的痛苦之后,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悟。当然,也可以就“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等谈出自己的看法,写出一篇气势磅礴、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点评] 文章标题即论点,行文紧扣材料展开。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结尾重申论点,中间举例论证,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文章论据充实有力,既有引用名人名言的理论论据,又有卢思道、鲁迅和自己的事实论据,且注意详略得当。论证语言虽然直白朴实,但紧扣论点,简练且有说服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